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蒲松龄见过的幻术

蒲松龄见过的幻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怡乐儿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24 8:37:04

神仙索和肢解术:偷桃

蒲松龄儿时到济南府参加童生考试,时逢立春,布政司衙门前搭了彩楼“演春”。忽有一男子领着个披发小童荷担面上。官员问“你擅长什么戏法?”男子答“能颠倒生物。”意思是能反季节长出各种东西来。长官遂命男子“取桃子”。男子为难地说“眼下春雪未化,恐怕只有母娘娘的蟠桃园才有吧,那得到天上去偷。”

于是打开竹箱,取出一团绳子,约有几十丈。将绳头空中一抛,居然挂在半空,随后绳子不断上升,隐隐约约升到云端,又把小童叫过来,命他攀爬。小童果然像蜘蛛走丝网那样攀缘而上,渐渐没入云端,看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从天上掉下一个碗大的桃子。

忽然,绳子掉下来,男子惊呼“完了!有人把绳砍断了,我儿怎么下来啊?”少顷,又掉下个东西,一看竟是那童子的头,男子捧头大哭“一定是偷桃时被看守发现,我儿完了。”正哭着,又掉下一只脚来,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肢体、躯干纷纷落下。

男子一件一件捡起来装箱,跪下哀求“求长官们可怜赏几个钱吧,让我带儿回乡安葬吧。”台下长官们各自拿出许多银钱,男子拍打着箱子说“八八儿啊,还不赶快出来谢大人赏!”

箱盖打开,一小儿披头散发从箱子里走出来,这个幻术给蒲松龄的印象极深,多年后他据此写成《偷桃》一,收入《聊斋志异》,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蒲松龄看到的这段表演,包括神仙索和肢解术两个环节,它们都来自天竺,著名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曾提到过通天绳索:魔术师将绳抛向天上,绳子挂在天上垂下,小童沿绳爬上,并在上端作平衡表演,随后又消失,并出现在人群中。这个幻术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太平广记》的《原化记》,说是唐开元年间,嘉兴县衙监狱的一名囚犯在宴会上为官员表演绳技,借机逃脱,“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2010年电影《剑雨》里有“神仙索”的展示

关于“肢解术”的记录,则是自魏晋六朝以来屡见史料,表演者大多是天竺僧人,他们能断舍抽肠、自断手足、剐剃肠胃,东来弘法的高僧安世高就曾施展过断头术。这些戏法大多血腥残忍,表演者从容自若,观者却看得呲牙咧嘴,瞠目结舌,不忍直视。唐高宗就看不下去,曾禁止天竺僧人入境。

《聊斋志异》系列邮票之《偷桃》

蒲松龄所见的“偷桃”,可以说是中国化的幻术,不过我们不称它为幻术,而叫它“古彩戏法”。“偷桃”将古老的印度幻术和蟠桃神话结合在了一起,设计了精巧却极为合理的情节,辅之以惊心动魄又皆大欢喜的戏剧故事,可谓天衣无缝。观众呢,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轻松、怀疑、期盼、惊恐、悲伤、虚惊一场、皆大欢喜,如同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最终被艺人的高妙所折服,心甘情愿的掏钱。

“偷桃”这类的幻术表演,场地有局限,前后左右甚至上面都有人围观,道具也是就地取材,所以幻术师有极高的技艺:捆、绑、装、拆、揣、撕、捋、摘、解。节目设计也要严谨,毕竟要在众目睽睽下,让绳索上了天,小儿碎尸后还又能囫囵个儿地从箱子里钻出来,这样精妙到出神入化的幻术表演,也是绝无仅有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还记载了“种梨术”。

吴山明绘《种梨》

说的是一个村夫在集市上卖梨,而一个道人万端乞讨而不得。其间一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一个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霎时间便生芽、发展、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而村夫待道人走后发现本身的一车梨已经子虚乌有,才突然觉悟大悟。

中国最早的大型广场幻术:鱼龙曼延

汉武帝时期兴起的“鱼龙曼延”可以说是一场大型广场幻术。其场面在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详细描绘。

惊天响雷之后,一八十丈长的巨兽蜿蜒登场。突然,背上现出一座巍峨险峻的神山,上有熊虎相互搏持,猿猴在树上攀缘追逐,忽而有大鸟蹒跚而来,又有一头垂鼻白象晃晃悠悠走过来,忽然又出现一条大鱼,还来不及看清,大鱼化龙,蜿蜒盘恒。此时,祥瑞舍利兽出现了,它张口吐气,待气息消散,化作仙车,由四鹿所驾,灵芝一样的华盖上布满鲜花。此外,又变出蟾蜍和乌龟,又有水人弄蛇,有人吞刀吐火,忽而由平地现出大水来,水流成川,一直通向泾渭之河。

说实话,看完这段文字描述,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就是《妖猫传》里的极乐之宴。

“鱼龙曼延”是两个节目:“鱼龙”和“曼延”,其中“鱼龙”节目的主要变化动作是兽变鱼、鱼变龙。唐玄宗对“鱼龙戏”情有独钟,经常与百官宴饮之,观看“鱼龙戏”演出。在电影《妖猫传》的极乐之宴上就有鱼龙戏的画面。

2006年,考古专家在山东沂南北寨发现一座汉墓,其中室东壁横额“乐舞百戏图”刻画了四组乐舞百戏场景,其中第三组为鱼龙曼衍之戏,由走索、龙戏、豹戏、雀戏、鱼戏、说唱者组成。整个幻术表演以道具为主,场景恢宏,气场十分震撼。

汉代 乐舞百戏图(拓片),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藏,拍摄于国家博物馆“天地同和”展(下同)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蒲松龄,野狗,于七,清兵

    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曾学过一篇名叫《狼三则》的短篇文言文,这三则和狼有关的故事,不仅将狼的奸诈、狡猾、凶残的本性描绘的惟妙惟肖,而且也写出了屠夫夜归遇狼的内心变化。虽然通篇不足600字,但却堪称短篇古文故事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一直居高不下的电影《倩女幽魂》,故事原型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

  • 再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皇权专制下,统治的残暴与阴冷的世风

    历史解密编辑:颜威说历史官方号标签:促织,皇帝,书生,蒲松龄,席方平,科学家,奇幻剧,聊斋志异,聊斋故事,中国音乐家,聊斋(2005年电视剧)

    《促织》《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说的是宣德年间,皇宫之中流行斗蟋蟀的游戏,为了源源不断地获取善斗的蟋蟀,朝廷每年都向各地按时征收。有个华阴县令为讨好上司便进献了一只战斗性强的蟋蟀,不料因此博得了皇帝的欢心,于是皇帝便责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常供”。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于是责

  • 故事:据说捻军中曾秘传异术,能屠龙降妖!蒲松龄为何说是妖术?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奇谈录标签:蒲松龄,道士,捻军,乡绅,道观

    康熙2年,蒲松龄应乡试未中,窝在家里心情十分郁闷。突然有一天,同窗刘道三秀才登门拜访,约他去五六十里外的大海眼村开开眼界,说是去观看百年难遇的“屠蛟会”!蒲松龄素来喜好神异、妖鬼之类的奇闻异事,赶忙答应。家里人怕他闷出病来,也赞成他出去走走,散散心,于是,赶忙备上牲口,打发两个年轻人上路。话说这个“

  • 故事:蒲松龄杂记中的奇闻,海眼屠蛟,邪术害民?“捻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蒲松龄,道士,聊斋志异,乡绅

    古代民间有个说法“南方有巫蛊,东北出马仙”,讲的是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里表面平静生活之下隐藏的那个秘密世界!说了南方和东北,那华中、华东呢?西北、西部呢?当然,各地都有自己那一个表面看不见,但却能呼风唤雨,诡异怪诞的隐秘世界……蒲松龄先生康熙2年,蒲松龄应乡试未中,窝在家里心情十分郁闷。突然有一天,

  • 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果真遭遇山东学政故意为难、误判?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蒲松龄,康熙,顺治,王士祯

    文|韦钦国蒲松龄11岁入学,19岁考取生员(秀才)。《蒲松龄年谱》载:“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十九岁,应童科之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清朝童生考中生员平均年龄24岁,录取率约2.5%(后期略高)。蒲松龄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取得第一,19岁时以“小三元”的身份获得生员功名,在

  • 民间故事:蒲松龄劝县令表哥勤政爱民,反被表哥点化失了仕途之志

    历史解密编辑:纪良民间故事标签:县令,科举,仕途,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先生,民间故事,官宦世家,中国古文献

    聊斋先生柳泉居士蒲松龄,年轻时候就才高八斗,怎奈命运不济,屡次科举不中,空怀报国之志,却难入仕途,心灰意冷想外出游历一番。蒲松龄有个姑家表哥在沂州做官,蒲松龄投奔表哥而来。表哥李云飞任沂州府兰山县令,李县令任兰山县令多年,在民间名声不是很好,此人为人比较圆滑,老于世故,蒲松龄在兰山住了一段时间,知道

  • 蒲松龄最后一天:照常洗漱吃饭,拉屎百步之外,独坐窗前悄然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蒲松龄,康熙,顺治,聊斋志异,纪晓岚,陶渊明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初阳薄晓,76岁的蒲松龄照常起来,虽然由于前几天偶感风寒有点气喘,肋下有点疼,但是毫无大碍。他独自洗漱完毕,吃了早饭,拄着拐杖去百步之外拉屎,儿孙怕他出意外,想让他就近方便,但他坚持舍近求远,儿孙们没办法,只好在身边搀着他,蒲松龄很生气,你们一个个都太讨厌

  • 周雁翔: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

    周雁翔与聊斋系列文献:本文作者周雁翔近照七月流火促动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周雁翔题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我们所听到的传闻,不一定是真的,往往在它们的背后都有颠覆和刷新人们认知的真相与秘密。蒲松龄生平与著作的研究,多年来陷入了一个瓶颈,老生常谈的在许多传统的问题上兜圈子,既无新意

  • 民间故事:蒲松龄赴宴戏权贵

    历史解密编辑:白色的格调PLUS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府台,权贵

    自从蒲松龄写出《聊斋志异》以后,他的名气走来越越大,普通平民百姓都很喜欢他,一些豪绅恶霸却很怵他,甚至恼恨他,就是官府的人也会时不时的让他三分。一天,当地县官听说府台大人要来本县巡查,心里想:我得趁这个机会表现一下。就给蒲松龄送了一帖请柬,邀蒲松龄明天到县衙赴宴。一来想显摆一下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了个

  • 蒲松龄书法墨迹,世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蒲松龄,书法,小楷,聊斋诗存,墨迹,传世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蒲松龄精于书法,其书苍劲古朴,挥洒自如。青年时期学书即远追钟、王,小楷体式似钟繇横张,笔法如羲献之精熟,顺畅舒展;而能质朴厚重,气息高古。行书用之信札,信手拈来,虽略显颓唐之态,犹能自然洒落。蒲松龄有聊斋手稿、文稿以及词稿等真迹传世,但都是小字。传世墨迹犹有《聊斋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