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里雍正驾崩后李卫的结局好吗?历史李卫的结局如何?

《雍正王朝》里雍正驾崩后李卫的结局好吗?历史李卫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4/1/26 8:47:05

李卫这个人,无论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上,都是有过人之处,干事有魄力,李卫可以说是一个传奇,李卫的官阶堪比坐上了火箭,从底层做到封疆大吏,堪称职场达人,对于苦奔职场的人,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雍正王朝》中,李卫第一次以叫花子出场,在街头行骗时,被四爷胤禛出手解救后,李卫和高福认定四爷胤禛就是他们的贵人,因此一直跟随四爷胤禛左右,李卫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博得四爷胤禛对他的青睐,李卫有过人机智,有眼色,有胆识,就说在江南期间,李卫表现很到位,不仅冲前锋,还比较来事,每次单独跑过来给四爷和十三爷汇报情况,从这细节来看,李卫这个人真的很会来事。

《雍正王朝》李卫有过人机智和胆识

在四阿哥胤禛完成江南差事后,路过江夏镇过夜时,遇到有人想暗算胤禛,这时被李卫发现了,他是从小混江湖长大的,一看这江夏镇住宿肯定有猫腻,从这方面,李卫确实比高福谨慎、细心,有胆识,所以在李卫和高福一起动手下,挽救了四阿哥胤禛的性命。

回到京城后,李卫和高福自然成为四爷胤禛的小衙役,负责跑腿和传递消息的杂活,干这些杂务李卫的积极表现,让四爷胤禛对他很满意,要知道,自从四爷胤禛赈灾回来后,还得继续承接追缴国库,出力不讨好的难差。在办差期间,出现我们视线的,除了田文镜和年羹,那就是李卫了,虽然李卫当时的级别最低,但这么重要的差事,雍正能让李卫跟随左右跑腿,也足见雍正对他的重视和信任了。

办差期间,十阿哥胤为了还国库欠款,便在大街上售卖家具和古董,并且殴打田文镜,当时年羹尧领命处理此事,于是吩咐李卫去通知八阿哥胤禩来制止十阿哥,李卫刚走没多久,八阿哥和十三阿哥都来了,及时平息了此事,田文镜才因此逃过这一劫。

要知道,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向来不和睦,胤禛接这难差后,八爷党几个兄弟都暗自窃喜,巴不得胤禛完成不了任务,最好以失败告终,他们才高兴呢,而李卫作为胤禛门下的小小衙役,竟然有胆量跑去盛气凌人的八阿哥胤禩门下,指名道姓让八阿哥前去大街处理一件事情,在这过程中,李卫遇到八阿哥门下的多少刁难和阻拦,可想而知了。

而且李卫的不仅办事效率高,还想得更周全,李卫在通知八阿哥的时候,想必生怕八阿哥闭门而不出,躲着这个事情,任由事情发酵,闹大,所以他估想着,为了避免事情变得严重性,又跑去知会十三爷一声,把十三爷也喊了过来,这就是李卫办事的能力,他考虑问题不仅机警,而且还很周全。

李卫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他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层次的水平,就说在热河围猎期间,十三爷因维护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后,天还没亮,李卫等人就已经准备好衣帽和暖轿,等候在门外迎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了,当李卫只看到主子胤禛出来,没见到十三爷。

一声悲伤的哭叹:“我的十三爷呢?”此番炉火纯青的表现,恰时暖心。

可以说,李卫除了头脑机敏,办事能力突出外,还有做人的格局上,堪称一绝,这一点李卫都要胜过高福,因为李卫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充满阳光和喜感的,高福相比,就表现没那么阳光了,更显的忧郁寡闷了,也就奠定了李卫和高福不同人生的命运。

李卫做事与众不同,深得雍正重用

早年间,李卫还是雍亲王府跑腿,不经世事的小跟班,没什么阅历和文化的小催,他在大人物面前总是会表现出来傻呵呵的状态,这也是他为了最大限度保全自己,而让人打消对他的敌意的一种表现。

但随着李卫的官阶越来越高,他虽然识字不多,但他为人精明,用滑稽的表现,以最大清除自己和别人的矛盾和误会,这样才能减少自己做事情的阻力,所以雍正交在他手里的事情,总能让他处理的恰到好处。

雍正时期,李卫开始发迹,他的运气开始来了,得到了雍正的重用。比如推行新政,田文镜接受在河南推行新政,但是田文镜的“酷吏”手段,几乎闹翻了天,遭同僚们和读书人怨声载道,各个阶层人士得诟病,就连一向清廉刚正的李绂也上奏折参他一棒。

再看看人家李卫,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李卫,但不影响李卫的发挥,在江浙一带几乎波澜不惊,做事从不含糊,面对底下的官员阳奉阴违,特别是“年选”举荐的臬台大人,可想而知,李卫的阻力有多大了,他断然出手,即便处事风格比较糙,但对于大是大非他还是拎得清,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李卫先找出这位臬台大人的破绽,再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手段,把臬台大人扳倒,震慑他人,把难题都统统化解了,李卫这点正是深得雍正的喜爱。

所以就这么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叫花子,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机警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雍正很欣赏李卫的执行力,因为李卫做起事不仅快刀斩乱麻,还一点不含糊,而且还有忠诚这一点,李卫绝对是合格的。

就说,李卫在坐轿回京看望雍正的时候,他提前下轿,说:“有主子的地方,就是没有我李卫坐轿的地方”你看李卫在职场的态度,不仅如此,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说明李卫一直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就是雍正一奴才,雍正叫他冲他就冲,眼睛不带眨的,所以李卫官阶在短短的几年间,可以说平步青云。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最后出场的结局

《雍正王朝》中,李卫的结局并没有交代,但他最后以最高官职浙江总督出场的,并且办了一件既漂亮,又为雍正解气的事儿,那就是喷子曾静污蔑雍正,他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身上的官服脱了,直接到刑部大牢里,当大家的面痛打曾静一顿,给自己主子雍正出气。

随后,就被雍正和弘历宝亲王撞见了,他的结局挺有趣,雍正并有责怪李卫,只字不提李卫打人的事,而是把围观的大臣训斥了一顿:“好看吗,好笑吗,身为大臣,对这种可恶之人,竟然没有半点悲愤的心,还在围观取乐。”

于是弘历宝亲王还补刀,把在围观取乐的刑部官员们痛骂了一顿,把他们全部革职了,但对于李卫打人也是只字不提,毕竟李卫是替老爹雍正出了口恶气,还是留给老爹本人处理比较妥当。

雍正皇帝更是默认李卫的做法,因为这时候官员们都在看雍正的笑话,没有人敢站出来帮他说话,只有李卫当出头鸟,敢站出来狠揍一顿曾静,替雍正出了这口恶气,李卫这一幕表现,深得雍正满意。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李卫的结局关键还是在他和新皇帝的关系上,乾隆上位之前,并没有和李卫有过多的交集,但李卫在剧中办的事还是深得弘历赞许的。

当时三哥弘时曾派人刺杀外出办差的弘历,还是李卫和图里琛赶去保护他的安全的,才让弘历躲过那一劫,平安无事回来。从这一点,李卫对弘历也算是有救命之恩,弘历对他再不感冒,哪怕不喜欢雍正的宠臣,念在曾经是救命之恩的份上,乾隆也不会对他下手的,而且李卫能干,忠诚,有眼色,有分寸,这样的能臣,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所以李卫在乾隆朝初期,应该是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和地位。

历史上李卫的结局,可谓恰到好处

历史上的李卫不是什么叫花子,而是“富二代”,康熙帝时期,李卫就开始走入仕途,不是通过科举榜中,官职是捐资的,他大字不识,没什么文化,但这也影响不了李卫崭露头角,李卫能经历三朝,都能得到重用,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李卫,他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从不含糊,他懂得民间百姓的疾苦,着重点为民着想,并且李卫是一个办实事的官,刚正清廉,秉公执法,正好对上了雍正的脾性,这点正是深得雍正的信任。

李卫搞盐政工作期间,当时沈氏就是最大的盐枭,李卫缉捕私盐贩子,在缉捕中从不含糊,断然直接端掉,当时的沈氏气势汹汹,没人敢招惹,有时还跟官兵对着干,但是面对李卫也只能认栽了,李卫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强匪,从不蹑手蹑脚,干就完了。

李卫家资巨富,他也不需要去贪,有执行力,讲义气,干事有魄力,在他治理之下,盐务治理得井井有条,匪患逐渐平息,剿灭了盐枭,官府增加了许多财政收入,维权安定,为朝廷解决了大问题,这一点深得雍正喜爱。

李卫在雍正时期,为官清正严明,刚正清廉,秉公执法,深得雍正喜爱和信任,可以说混得风生水起,在短短的几年间,李卫就凭借个人的能力,从一个五品的捐官儿,到封疆大吏。

乾隆继位后,几乎把雍正推行的新政都搁置一边了,这就意味着他并不认可父亲的治理理念,还帮叔叔伯伯们平反,说明他也是不认可父亲的为人和用人,雍正最恩宠的人,乾隆都没有给好脸色。

比如张廷玉,雍正驾崩之前,还特意嘱咐乾隆要善待他,百年之后给他配享太庙,但乾隆第一个就是整张廷玉的,不断打压,他的结局可想而知了,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遵从老爹的遗愿,给张廷玉配享太庙。

而李卫更别说了,李卫做事的风格就对不上乾隆脾性了,在乾隆眼里李卫就是个粗人,乾隆比较欣赏有才华的人才,对李卫就不是很感冒了。李卫比较注重民间疾苦,诚亲王与百姓争地时,李卫看不惯,上奏弹劾,而乾隆觉得他这是多此一举,让乾隆感到很不安,就一直没有重用他,后来便冷淡了他。

乾隆三年,五十一岁的李卫病死,可谓恰到好处,算是得到善终,要是他活太久的话,说不定也像张廷玉一样诘难,甚至打压,结局也好不到哪里。

乾隆按总督规格赐予祭葬,谥号“敏达”。乾隆给李卫的评价还算不错,可以看出,李卫为官肯定不错的。

结语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来只有新人笑,没有旧人的事,而像李卫这样的小人物,能从底层一步一步努力,坐到封疆大使,的确不简单,李卫虽然一生读书识字不多,但忠诚,机敏,能干,能得到雍恩宠,虽然乾隆对他不感冒,但他有过人的机智和能力,所以李卫在乾隆朝期间,是雍正几大宠臣中结局较好的一位。

—End—

标签: 雍正乾隆田文镜张廷玉年羹尧

更多文章

  • 清圣祖之母孝康章皇后在顺治朝并不受宠,但其家族在后世掌握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康熙,清圣祖,佟佳氏,顺治朝,孝庄太后,雍正王朝,孝康章皇后

    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毛文龙趁着镇江守备空虚,以陈良策为内应,来了个里应外合,攻占了镇江,生擒了佟养正、佟丰年父子,史称“镇江大捷”。可让人也没有想到的是,毛文龙的“镇江大捷”差一点就改变了此后清朝的发展历程。他抓住了佟养正以及他的儿子佟丰年,却错过了佟养正的另外一个佟盛年,也正是这个佟盛年的

  • 孝康章皇后真实容貌:与康熙长得太像,却是最短命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康熙,顺治,皇太后

    佟氏在顺治朝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庶妃,虽然不得皇帝宠爱,却生下了皇子玄烨,就是这个儿子,改变了佟氏以及家族的命运,佟氏家族开始成为朝廷贵戚,她成为“佟半朝”局面的关键人物。辽东望族的劫难孝康章皇后佟氏,生于1640年,比顺治帝小两岁,父亲是正蓝旗汉军都统、礼部侍郎佟图赖。明朝初年,有一位叫达尔哈齐的女

  • 顺治妃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家族背景如何?家族因她而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康熙,顺治,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隆科多,清朝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养正之孙,太子太保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在孝康章皇后的儿子康熙亲政前,佟佳氏并不显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军正蓝旗的小贵族。孝康章皇后的祖父佟养正,父亲佟图赖,在康熙之前,其身份和地位并不显赫,只能算是满族中一个中小贵族家庭。佟养真,关于他的民族身份现在尚存

  • 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便崩逝,但其家族却因外戚关系而独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康熙,佟佳氏,皇后,顺治

    佟佳氏家族在顺治年间,并未拥有“佟半朝”的嚣张称呼,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皇帝庶妃、追封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为顺治皇帝生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玄烨登基以后,佟佳氏才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康雍两朝势力最为强大的外戚家族。《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

  • 裕德龄帮慈禧沐浴时,发现常人不知的秘密,这或是大清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疯圈说电影标签:宫女,皇帝,太监,二战,清朝,王太后,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

    晚清一直是历史界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离我们很近,但是因为有太多的记载来自这个时期,我们想不通的事情很多。比如只有慈禧太后的私生活记录,不仅有西方传教士的言论,还有西方爵士乐的回忆录,太监宫女的作品,还有康有为和张之洞。因为内容太多,大多数人都在各种考量中,历史变得模糊。但一般来说,离慈禧

  • 裕德龄:慈禧御用翻译,远嫁美国却遭丈夫背叛,59岁被撞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德龄,慈禧,翻译,容龄

    裕德龄裕德龄是清末时期著名的女子之一,她是清末宫中的“八女官”之一,也曾贴身侍候慈禧。她的父亲名叫裕庚,母亲是一位法国女人,用现在的话讲,裕德龄还是一位混血儿。裕庚在裕德龄年少时被朝廷任命为特命全权大臣出使日本。出于工作原因,裕德龄全家随父亲去到日本东京生活,在那里生活的三年时间,她切身地了解到日本

  • 裕德龄:慈禧的御前女官、光绪的老师,晚年移居美国不幸命丧加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人物故事会标签:光绪,容龄,清朝,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民国作家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有八名御前女官,裕德龄、裕容龄两姐妹便名列其中。姐姐裕德龄担当慈禧御前一等女官、御用翻译,同时还是光绪皇帝的英文和钢琴老师。后来,裕德龄随夫赴美,成为一名美籍华人,可惜最终在加州因车祸去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裕德龄风光而传奇的一生。一、出身名门, 身世显赫, 随父旅外, 日法历练18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人和政通标签:叶桂,华佗,薛生白,皇普谧,医学家,普谧第4,湿热病篇,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华佗,应该是我国古代大夫中最出名的一个,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当年曹操应该后悔杀他。在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中,位居第2。皇普谧第4,这个人部分没有听说过,其著《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薛生

  • 乾隆为何坚持要处死张广泗和讷亲?绝不仅仅因为是金川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广泗,乾隆,讷亲,金川,太后,傅恒

    1747年,乾隆看着金川战报急的直跺脚,对着群臣大发雷 霆:这个张广泗是干什么吃的,6万精锐打不下一个莎罗奔,还有讷亲也是个饭桶,身为宗亲这般放肆。等他们回来,朕一定要杀了他们。这番话说得杀气十足,让众臣都觉得寒意凛凛,即便是宠臣傅恒大人也不敢多说一句话。那么,这场金川之战为何乾隆会这般气愤呢?张广

  • 鄂尔泰之孙、张广泗在金川之战中被乾隆发落,只因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鄂尔泰,张广泗,乾隆,讷亲

    公元1749年,北京,菜市口刑场,一位犯人正跪在刑台上,等待终结生命的一刀。与此同时,北京城外的班兰山,一位身披朝服的官员,正手持一柄钢刀,准备插入自己的胸膛。这两位行将就木之人,乃是当世皇帝乾隆的左膀右臂,一位是封疆大吏——川陕总督张广泗,另一位则是朝堂重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究竟这二位重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