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板桥: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郑板桥: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韵美学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3/12/12 7:34:42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

难得糊涂

清代诗人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难得糊涂,有些人,不宜太计较,有些事,不宜太精明。

糊涂,是对别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从容。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别人背后议论你、说你坏话应该怎么办?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装聋就好,不要理他们。深以为然。

面对非议时,装聋就好,看似是放过别人,实则是放过自己。

Alice是个自媒体人,她习惯每天深夜工作,白天休息。但在邻居看来她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也招来了不少闲话。

面对非议,Alice没有回击,而是选择装聋、装糊涂。自己的生活、工作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还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时间久了,那些喜欢议论的人也就闭嘴了。

当你面对非议时,喜怒不形于色、装糊涂反而是最高明的做法。这不是在教你软弱怕事,有时候不回击反而是最好的回击。

人言可畏,要懂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道理。

很喜欢一句话:“智者永远不跟别人较劲。”

行走世间,要有不争辩的从容,面对那些诽议,与其争长论短,不如口不缄言,做一个不计较的“糊涂”人。

这个世界很喧嚣,认真做你自己就好,多点糊涂,才能少点纷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就是典型的机关算尽的“聪明人”。她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她的出场有多高调,下场就有多凄惨。

电视剧《狂飙》中的高强亦是如此。

高启强本来只是一个卖鱼的小商贩,靠小本生意赚钱来养活弟弟妹妹。

但在被恶霸市场管理员霸凌追打第一次进警局后,他结识了安欣这个警察“朋友”。

看似憨厚老实的高启强实则聪明无比,他利用了自己和安欣的关系,让安欣成为了他的第一把保护伞。这也正是他称霸京海市的跳板。

高启强从此便一条道走到了黑。

高启强由社会底层人民到称霸京海市的老大,他机关算尽,聪明无比,可他的聪明偏偏用错了地方,最终把自己的命也算计了进去。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太精明的人注定太幸苦,人生在世,总有不遂人愿的,时间总能给糊涂的人赋予智慧,有时候,与其机关算尽,不如多点糊涂 。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是宋代名相,他似乎没有历代宰相的精明,曾被群臣嘲讽是糊涂之人,朝臣也反对宋太宗任命他为相。

在人人都想掌权的朝廷之上他反而让权给寇准,他让权的举动让朝臣觉得他“太糊涂”。

殊不知,正是他平日这些糊涂的举动反而成就了自己。

他让权给寇准,寇准日后自然不会为难他,同时太宗也会通过这件事更加了解他,也为自己以后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吕端这个“糊涂宰相”在国家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在宋太宗为处理国家大事而烦恼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不仅如此,他还在关键时刻识别奸佞想要另立太子的阴谋,成功拥立宋真宗继位。

看似糊涂的宰相吕端,喜怒从不形于色,有着难得糊涂的大智慧。

真正聪明的人都像吕端这样,懂得收敛光芒,他们披着糊涂的外衣,实则聪明无比。

看过这样一句话:“该清醒时清醒,才能海阔天空;该糊涂时糊涂,方得余地无穷。”

人这一辈子,想要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翱翔,不仅要聪明还要心胸宽广,而糊涂就是指胸怀。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你所有的不计较都是在为日后的起飞铺路搭桥。

人生一半聪明,一半糊涂。

真正大智慧的人都懂得借糊涂来收敛锋芒,用大智若愚来换生活安宁。

他们明白细水长流的重要性。在别人看来的糊涂,其实是他们在运用糊涂来控制心中的欲望与贪婪,从而逐步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愿你我都拥有大智若愚的智慧,做一个糊涂的聪明人。

美物推荐

微博@松月轩生活美学

淘宝店@松月轩生活美学

注:本文来源于东方生活美学(ID:dongfangmx),本号获得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关注【清韵美学】

琴棋书画

诗酒人生

一起探索生活之美

更多文章

  • 故事:民间故事之郑板桥巧断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郑板桥,唐寅,乾隆,民间故事,书童

    大清朝乾隆年间,在一个冬日,正逢潍县县城的集日,人来人往的闹市里,一片繁华景象。突然,衙门外传来“咚咚”的连续不断的击鼓声。县官郑板桥稳稳端坐在县衙的大堂上,两班衙役手持杀威棒分列两边,班头大呼:“升堂!”只见外面跑进来一个人,由于走得匆匆忙忙,差一点跌倒在地。来在堂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爷

  • 郑板桥 得志泽加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号外标签:郑板桥,乾隆,潍县,县令

    文:石国雄郑板桥四十科名,五十旃旌。其50岁时,即1742年,乾隆7年,做上了范县县令。4年后,移任潍县县令。又6年,便“乌纱掷去不为官”‘’秋风江上作鱼竿”了。他在宦时间不长,居官不高,政绩不算显赫,但是,两县都留下了他居官廉惠、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许多趣闻杂谈。特别在潍县,在他离任后,潍人载德,

  • 民间故事:郑板桥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风与歌姬PLUS标签:民间故事,郑板桥,衙役,供桌,县衙

    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担任知县时,经常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衙役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一个多月没回县衙,带的干粮吃光了,银钱也用完了,就剩下了三个鸡蛋。这天晚上,郑板桥和两个衙役在村外的一个破庙里住了下来。这个庙里没有和尚,大殿摆着一张供桌。郑板桥坐在桌前,点上蜡烛,记录当天私访的情况。天快亮的时候,郑板

  •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银发宣讲走进兴化昭阳街道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日报交汇点标签:郑板桥,昭阳街道,兴化,泰州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极贫的生活环境和为官清廉乡风的影响……”8月4日上午,兴化市昭阳街道沧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会堂内,文史专家任祖镛正在为社区老干部讲授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为深入推进银发宣讲“四进”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特长优势,兴化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昭阳街道开展以

  • 以地方戏曲演绎“八怪之首”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成功试演

    历史解密编辑: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标签:扬剧,戏曲,扬州,古装片,历史片,京剧演员,郑板桥(电视剧)

    丰富夜间文娱,点亮城市夜经济。近日,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主创的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在戏曲园剧场试演,以地方戏曲形式演绎“八怪之首”郑板桥及其艺术人生。扬剧《郑板桥》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度客居扬州为核心内容,通过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展开对清代扬州琳琅满目的市

  • 探案故事:郑板桥断案

    历史解密编辑:吕姐在农村标签:郑板桥,白居易,琵琶行,诗文,潍县

    话说潍县东门外有个宋家庄,庄上有个女子叫宋婷。她少年时父母双亡,跟着伯父过活。长大后,由伯父作主,嫁给数百里外临清县一个姓吴的商人。吴商人在外做生意,一年四季难得回家一次。回家几天,总是与妻子吵闹,二人感情十分淡漠。宋婷极为忧伤,又很气愤。一次丈夫又外出,她便回家探亲,住在宁家庄一个亲戚家就不走了。

  • 民间故事:郑板桥治病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郑板桥,名家,真迹,神品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在书画上的成就广为人知,但他的医术如何了得,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乾隆年间,山东闹灾荒,老百姓四处逃亡,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潍县城里也随处可见灾民,一个个衣着褴褛,形容憔悴。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视察灾情后,立即下令开官仓赈灾。消息传开,满城欢声

  • 诗词悟道丨润笔费的鼻祖郑板桥

    历史解密编辑:北平永胜标签:郑板桥,诗词,书画,金农,书法

    文/永胜提起郑板桥,你脑海中必先想到的是什么?“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对吧?!以“怪”出名的郑板桥,名气很大,因为他不单是诗、书、画三绝,而且流传有很多趣闻故事,加上他平易近人,又诙谐幽默,最重要的是为官清廉,在清代是一个难得的政治、书画俱佳的好官员。书画家都很清高,作品完成后羞于向他人张嘴要钱,所以

  • [品味兴化] 郑板桥与管阮的故事(三则)

    历史解密编辑:兴化网闻标签:兴化,财主,管阮,郑板桥,小和尚

    如有侵权请联系 法律顾问 房律师15952666272郑板桥与管阮的故事(三则)☆刘双湖郑板桥题“南大门”一天,郑板桥从扬州城走到扬州落乡,看到不远处有一个草棚子。走近草棚子一看,原来是一个剃头的小伙子,就闲聊起来,一听口音是兴化的,郑板桥就问:“剃头师傅,你是哪里人”?剃头的说:“我是兴化东门外包

  • 故事:民间故事:郑板桥审麻棵

    历史解密编辑:吴七辅食日记标签:郑板桥,麻棵,知县,郑大人,师爷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大旱,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这天,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来了十几辆马车,拉着成捆的羊皮,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正当他们人困马乏时,忽然听得一声口哨声,接着从路边的高粱地里跳出几十个衣衫破烂的壮汉,他们手持棍棒,把货车围了个水泄不通。两名武师一见这么多穷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