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徐妙云讨论立世子!父母偏心溺爱是取祸之道,想起福王朱常洵
电视剧《山河月明》主要讲述了永乐大帝朱棣传奇的一生。就目前更新的剧集来说,冯绍峰饰演的朱棣,人生也开始精彩起来,相得益彰。朱棣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贤内助徐妙云,颖儿的演技不错,把徐妙云这个角色演绎淋漓尽致,已经不能与夏冬春那个角色,同日而语了。
父母偏心溺爱就是取祸之道,尤其对帝王家来说是非常不可的。燕王朱棣,瞧不上病弱的大儿子朱高炽,对王妃徐妙云提出想改立二儿子朱高煦。
这时候朱棣掌管了北平军务并且立了军功,颇有威望,自然也开始起了“我上我也行”的心思。立朱高煦为世子就违反了朱元璋立嫡立长的规矩,那立太子当皇帝对朱棣来说也可以违反嫡长的规矩了,所以徐妙云跟他讲有些想法是有都不能有的。
这个通过讨论立世子影射朱棣野心的情节设计的挺好。徐妙云看自己儿子还是很毒辣的,尽管都是自己的儿子。朱棣表面上是说朱高炽病弱,难当边塞大任。其实,朱棣已经有了不臣之心的苗头,权力这个东西太难控制了,聪明的徐妙云怎会不知。
徐直接说太子不如你勇武难道要换成你?问题太子又不用打仗,不需要勇武。还说朱高煦连书都背不出,有勇无谋,不是当世子好材料。
其实根据历史上来看,本身徐皇后好像也偏向朱高炽多些,而且这个时候要立朱高煦为世子,岂不是在打脸朱元璋,他这么申请世子,上面也会觉得他有不臣之心。
你燕王如果以镇守北平需要勇武为理由改立二子为世子,其他王爷也可以找出无数理由改立自己的世子,大家都这样做,太子会怎么想,那势必会引来猜忌和祸端的。还得是燕王妃,一句话给朱棣整不会了。
都是自己娃,做父亲的现实一点,做母亲的情感上更呵护弱小的。我个人只是不太喜欢编剧导演给安排这样的沟通方式,且不说历史背景,现实中我觉得夫妻沟通也不一定是非要言语处处拔尖儿占上风。
按普通家庭,朱棣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是皇家啊,徐妙云才是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朱高炽体弱心性又不弱,再说君主坐不垂堂,本来就不是冲锋陷阵的,后来靖难高炽完全证明自己能守好大后方当好指挥官,比朱高煦那个莽夫不知道好多少。老二真是狠,处处都是直接下死手,父母偏心,将来埋下祸根。
明朝的皇子中,被偏心溺爱毁了的典型还有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洵15岁就立为福王,但万历皇帝舍不得让他去封地洛阳,一直养在身边。
到了朱常洵30岁的时候,才让他带着他的家眷到洛阳,去之前,万历花重金给他修建了豪华的福王府,又赐给他2万亩良田。
万历皇帝死后,朱常洛继位,为了补偿这个弟弟,朱常洛他给他的赏赐非常多,朱常洵每天无忧无虑的,只知道吃喝玩乐,竟成了300斤的大胖子。
洛阳出现了旱灾,很多庄稼地颗粒无收,有很多饿死的百姓,地方官员代民恳求福王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富可敌国的朱常洵却不为所动。
当李自成攻打到洛阳门外的时候,百姓们自发的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很快福王朱常洵被抓获,李自成看着肥头大耳的他,与四处是饿死的灾民们形成鲜明对比,李自成决意为百姓们报仇。
他命人架起一口大锅,把福王剥光了和鹿一起煮了,看着在锅里挣扎惨叫的福王,百姓们个个拍手称快。大家给这锅汤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福禄汤”。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出于对福王的愤恨,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被李自成活活煮了。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是第一穷起家的h帝,但是下一个穷起家h帝李自成攻破明都城时,史书记载缴获了1.07亿两银子。朱元璋后代福王朱常洵被做成“福禄宴”解恨。所以老朱家没有跳出循环。徐妙云不愧是贤内助,真的是不断的纠正朱棣,给出最正确意见,是个助推器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