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京保卫战中,李秀成二十万援兵为何打不败曾国荃三万病弱孤军?

天京保卫战中,李秀成二十万援兵为何打不败曾国荃三万病弱孤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1994 更新时间:2024/1/21 18:51:31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取得安庆之战的大胜后,一直就把太平天国的王都天京(南京,金陵)作为下一个进攻目标。

彼时,为了增强力量,曾国藩让曾国荃回乡招兵买马,使湘军吉字营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充。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万事俱备,曾国荃和幼弟曾贞干(本名曾国葆,后改贞干)率军从长江南北岸分别东下,接连攻取了十几座太平军江防重镇和要隘。

西梁山地势险峻,自古有天险之称,太平军在此构筑堡垒,设有重兵防守,想不到曾国荃部未用多少兵力就轻易攻克了它。几乎与此同时,左宗棠率楚军接连在浙江江山、常山等地打了胜仗,声势大振。

同治元年五月初一,曾国荃亲率湘军最精锐的吉字营向秣陵关发起攻击。秣陵关是南京门户重镇,但这时太平军对它的防守似乎并不严密,湘军到达后立刻发起攻击,太平军守将稍事抵抗便献关投降了。湘军几乎不费力便得到秣陵关,曾国荃感到有些意外 。他稍作休整,随后率部绕过三汊河直扑大胜关而去。

初二日,曾国荃派一彪军马先埋伏在桥边,然后自率6营大军极速前进。太平军见清军从背后包抄过来,害怕被围困,于是乘夜纵火,弃关而走,吉字营在后紧追不舍,大破之,一举夺取了大胜关、三汊河。

这时,彭玉麟率水师驻守金柱关,得知曾国荃吉字营孤军深入腹心的消息,担心他敌遭算计,于是派水师前去策应,战船由烈山驶近头关。水陆会合后,一举攻下头关。彭玉麟乘势进攻江心洲,太平军在洲上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湘军水师用火炮猛轰。太平军守军力战不支,又突不出去,最后被逼集体举火自焚而死。

湘军乘胜追击,很快又攻夺了蒲包洲,水师战船已停泊在天京(今南京)城外的护城河口。曾国荃率吉字营三万多将士进驻雨花台,该地距离南京城仅有4里之遥。曾贞干(原名曾国葆)部驻扎在三汊河一带,并在江边修筑堡垒以保护西路粮道。就这样,晚清著名的南京攻防战正式拉开帷幕。

初四日,湘军悍将鲍超率霆军猛攻太平军在寒桥、管家桥等处构筑的军堡,并一举攻克之。12日,两万太平军向雨花台吉字大营发起进攻,不料曾国荃已在四处设下伏兵,攻破了太平军。15日,鲍超霆军在抱龙关大破太平军,随即往攻宁国府。

16日,屯驻在金陵的太平军主力向湘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共分为20多支,并集结重兵猛攻雨花台,对湘军在南京外围修葺的各处营垒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曾国荃亲自在雨花台外侧长壕处督军奋力抵御,双方均有不小伤亡。 吉字营骁将刘连捷勇猛善战,率所部浴血拼杀,横冲直撞,直进不退,太平军见对方凶顽不要命的打法,纷纷溃退,曾国荃下令冒雨修复寨墙。而太平军在宁国府雄黄镇驻有两万人马,24日晚会合主力图谋夜袭雨花台,被击退。25日晨,太平军再攻湘军,被吉字营悍将刘连捷、易良虎率军击退。

就在双方打得如火如荼时,因天气渐热,太多死尸来不及收敛、掩埋,战场上闹起了瘟疫。这时,驻扎于城外的湘军吉字营将士因染疫已经死去了很多人,即便没死的也无法打仗,战斗力几乎失去了一半之多,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奉天王命率领驻守在苏州、常州的太平军精锐20多万人前来救援岌岌可危的天京。·19日,李秀成大军开始围攻曾国荃吉字大营。太平军携来很多门西洋落地开花大炮,架炮猛轰,巨响惊天动地,曾国荃以凶悍霸蛮出名,他在各处布兵防御,死战不退,吉字营官兵没有染上瘟疫者全部挺枪作战,与太平军血战了15个日日夜夜。

九月初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李秀成族弟)率10万大军从浙江赶来,随即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太平军人多势众,火力凶猛,湘军伤亡甚重,而太平军死伤更多。初五,湘军冲出战壕主动攻击太平军,竟然出乎意料地攻破了太平军13座营垒,击杀数千人。12日,太平军先挖掘地道,再埋炸药在地道的两个穴中,同时点燃引信,几乎同时爆炸,土石翻飞,太平军精兵乘机翻墙而入,与湘军对峙。太平军白天并无进攻,入夜即发起了轮番攻击,并连续在湘军挖掘的壕沟外侧扎了一百余座营寨,与湘军大营相距仅20丈,并在暗处偷挖地道,想乘雨夜发起突袭。曾国荃侦察到太平军土营在四处挖掘地道,下令各军开挖内壕(沟)、抢筑内墙进行阻挡、防御,并分兵轰塌了太平军挖掘的7处地洞。

10月初5日,曾国荃令湘军出壕,反击太平军,竟又攻破了太平军的10座营垒。太平军没料到湘军困兽犹斗,而且凶悍不怕死,个个都是杀红眼的亡命徒,太平军顿时死伤惨重,李秀成、李世贤无计可施,只得暂时撤围而去。金陵雨花台大营才得以解围。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的人员素质、战斗意志下降很快。湘军则正相反。曾国荃好不容易围住南京,眼见大功告成,封侯赐爵、升官发财唾手可得,又怎肯轻易退去?

同治二年(1863)四月初二,鲍超、刘连捷率部向六安州发起攻击,苗沛霖率团练包围寿州,曾国藩派遣蒋凝学、毛有铭率军前去增援,太平军败退。

四月初七,曾国荃、彭玉麟相互配合,联手攻克了太平军设在东关的营垒,随后一鼓作气,攻占了铜城闸。

鏖战到这时,曾国荃部围攻南京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太平军想尽办法解围,并联合纵横华北的捻军共同作战,一举击退湘军,夺取了雨花台。史载,战争进行到最激烈时,同治帝颁布谕旨道:

“此时曾国荃雨花台之军自不能辄自移动,堕贼诡计;湖北为数省枢纽,诚不可稍有疏失,严树森出驻团风,当不至任贼窜入。......此时贼既纷窜北岸及长江上游,浙、沪两军如能一克富阳以取杭州,一克昆山以取苏郡(州),则金陵之贼腹背受敌,或可即收捣穴擒渠(渠魁)之效。该大臣(指曾国荃)等必能因时审势,以赴事机也”。 ......

同治二年四月底,曾国荃乘守城太平军因数月没有战事而有所懈怠时,令湘军夜袭雨花台,经激烈而短促的战斗,最后一举攻下。曾国藩在奏折中说,是役共击毙6000余太平军士卒。雨花台紧挨城墙,地势较高,顶上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昔日清军江南大营进攻了许多年都没拿下。而曾国荃竟然在一夜间就复夺了雨花台。李秀成得知后,十分震惊,便率大军撤离天长、六合、仪征,再次回援天京。湘军悍将杨载福(杨岳斌)、鲍超率水陆师乘势追击,占领了两浦,并截击正在渡江的太平军。曾国荃、杨载福原计划先把九洑洲对面的下关码头、草鞋峡、燕子矶等地攻下。5月15日,湘军猛攻九洑洲,太平军进行了英勇抵抗,打得很顽强,挫败了湘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激战了一整天,仍难分胜负。天黑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湘军趁机发起强攻,在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后,终于攻占了九洑洲。

接连攻取雨花台、九洑洲后,曾国荃便聚拢兵力,准备进攻南京聚宝门、印子山等要隘,曾国藩也把鲍超、萧庆衍两队生力军调到长江南岸,以便对天京(南京)形成合围之势。但由于鲍超的霆军中正流行疫病,减员严重,战力削弱,使江南的军情产生危机 ,曾国藩攻围天京的计划破产。但太平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李秀成部在迂回中遭遇清军伏击,损失了十余万人马,并且缺少粮饷,作战物资得不到补充,已经无力对湘军发动反攻。从6月到9月,曾国荃先后猛攻天京附近的印子山、江东桥、上方桥、高桥门、七瓦桥等要隘,最终全部攻克并占领了这些要地。10月,吉字营一部进驻孝陵卫。天京与外界的联系只剩神策、太平两门。11月初5,湘军也用挖地道填炸药之法炸塌了一道长达十余丈的城墙。

此时,天京已是岌岌可危。李秀成匆忙从苏州、无锡疾驰过来,但已于事无补,潜入城后,他在分析了整个形势后,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意思是暂时放弃天京,转移到江西会合侍王李世贤部,日后再卷土重来。但洪秀全舍不得放弃天京,还诡称自己有天兵天将相助,使危急形势无以得到缓解。 同治3年正月,左宗棠率楚军在浙江、李鸿章率淮军在江苏接连取胜,收复了杭州、苏州等重要城市,使太平军在天京外围苦心设置的屏障尽失。吉字营又把太平军在钟山顶构筑的天堡城攻下,守军全部被杀,然后在太平、神策二门外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石垒,分兵严密把守,从而形成了对天京的合围之势。

3月初,曾国荃加紧部署并加强了对天京城的进攻。吉字营在各城门外修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石垒,并在四周开挖地道,但地道的作用不大,大都被太平军察觉并破坏掉了。这时,由于天京久攻不下,清廷派李鸿章率精锐淮军前来合攻。李鸿章不愿抑或不敢抢曾国荃破南京头功,率部在外围徘徊不进,观望局势。曾国荃听说淮军前来,害怕被人抢功,于是督率吉字营官兵日夜猛攻,对天京城发起全力攻击,彼时城中粮食早已食尽,就连草根、树皮、鼠雀都被吃绝,守城的太平军个个面无人色,早就无力反击了,湘军经两年多浴血苦战,凭借死战不退的顽梗和急于发财的欲望,终于攻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南京城 ......

一场惊天浩劫即将莅临南京这座富庶繁华的六朝古都。

【插图源自网络】

标签: 李秀成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

更多文章

  • 叛军都城被攻破,李秀成被生擒,为何曾国藩宁愿抗旨也要将其灭口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叛军,圣旨,曾国荃

    得意门生、至交好友全部都是朝廷重臣,不得不说曾国藩在满清政权中有着相当重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中的移动的“半壁江山”,大事皇帝说了算,小事不用告知皇帝。尤其是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后,曾国藩在满清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那又是为何?已经权倾朝野的曾国藩要违背圣旨,冒着抗旨事发的风险也要“忠王”李

  • 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有多少个老婆?他与李秀成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英王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英王陈玉成一度率军攻陷清朝军队的江南、江北大本营,可谓风光无两。只可惜英雄易折,他在25岁之时被清军凌迟处死。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本名叫陈丕成。他自幼家贫,11岁时父母双亡,后来就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太平军,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年纪轻轻就作战英勇,洪秀全将他提拔为将军,并改

  • 萧孚泗:火烧天王府,活捉李秀成,攻陷天京后名利双收的湘军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萧孚泗,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天王府

    浔阳惊变同治三年七月下旬, 九江码头,时至傍晚,天色已渐渐黯淡,樯帆林立的江面之上,星星点点的灯火陆续燃起。此时的浔阳江畔,残阳孤鹜,水天相接;微风轻拂,渔舟唱晚,真是说不尽的恬淡写意。只是河湾不显眼处停泊的一艘大船船头,船主人正一脸苦涩而又无可奈何地望向船舱之中,那里,此行的雇主和其手下十数人正在

  •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赵烈文,洪秀全,曾国荃

    李秀成被俘后自然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触碰到了曾国藩的痛处,这才导致曾国藩先斩后奏处死了他。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名将。从个人履历来看,他见证了太平天国起步、兴起、鼎盛、覆灭的全过程。李秀成26岁加入拜上帝会,28岁参加金田起义,30岁已经崭露头角,后来一度升任右四军帅、后殿右二十指挥、二十二检点

  • 曾国藩为何私自处置了李秀成?太平军被剿后,他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清廷,洪秀全,曾国荃

    1864年六月,湘军终于攻破了围攻近两年的天京,忠王李秀成为保护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逃亡,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而他自己则不幸在突围中被捕。李秀成被捕后,按照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将领的“待遇”,通常都是处以凌迟之刑,比如石达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都是被凌迟处死。但是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忠王李

  • 曾国藩为什么不把李秀成献俘京师,而是要把他就地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廷,洪秀全,京师

    这件事情是争议比较大的,对忠王李秀成的“忠诚度”也是比较大的。李秀成自小出身贫苦,参加太平天国后屡立战功,被多人赏识,也被封为太平天国主将,多次击败清军,但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屡战屡败,几乎弹尽粮绝,洪秀全仍旧执迷不悟,认为他的太平天国坚如堡垒,这个自称上帝食物儿子的洪秀全也在

  • 李秀成点评“首义五王”:除了南王,其他人都不是干大事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寻史录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冯云山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末期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最巅峰时期,太平天国甚至攻下了大半个清廷。只不过到了后来因为“天京事变”的原因,太平天国的势力急剧下降,以至于最后被歼灭。当然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以悲剧收场,除了缺少完整且先进的理论体系之外,将帅们的腐败以及无能也是太平天国致命的因素之一。当年在曾国藩率领

  • 面对李秀成的救命良策,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坚持死守天京?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军,石亚达,太平军

    天京变乱之后的太平天国,已然是强弩之末。杨秀清、韦昌辉和秦日纲等元勋死后,翼王石达开也领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轻将领。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时,军事行动主要由李秀成和陈玉成来主持。李秀成即便清王朝已经严重腐朽,却仍盘根错节,且依靠着曾国藩等人的地方团练来围剿天平天国。比起躲在天王府终日逍遥快

  • 湘潭惨败:太平军只损失2万人,为何李秀成说是“大误”?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军,林绍璋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在曾国藩授意下,李秀成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写下数万言《自述书》,对太平天国做了经验总结,史料价值非常高。对于太平天国灭亡,李秀成认为主要是十点因素,归纳为“十误”,其中前三大错误都跟北伐有关,第四大错误则是湘潭惨败,第五2大错误是“天京事变”。太平军北伐惨败,大伙都比

  • 为何李秀成供词60年代才公开! 专家称, 若早公布, 曾国藩恐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胡文说科技标签:清廷,诗人,清朝,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洪秀全,科学家,书法家,太平天国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也是在近代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位军事家,虽说出身贫苦,但是却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在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着一身的真本事,从一个无名的小卒成长为了一名率领众人的大将,有此真材实料,实属是令人钦佩!李秀成出生于公元1823年,是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