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雨花台大战,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下,为什么攻不破湘军营垒?

雨花台大战,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下,为什么攻不破湘军营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世界是你我的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2/28 15:17:43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862年9月14日—10月24日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下在雨花台和湘军进行了长达44天的战役。战斗中,太平军强势的击毙了湘军副将倪桂节等人,曾国荃左颊受枪伤。不过湘军偷袭防御薄弱的太平军西线,烧毁营垒13座。

大战过程

1862年1月30日,清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仍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曾国藩立即筹划以东征南京为主要目标的全盘军事行动。具体部署是:曾国荃部自安庆沿长江北岸直趋南京;曾贞干部由池州攻芜湖;彭玉麟等率湘军水师沿江而下,配合两岸陆师行动并负运输接济之责;鲍超部由赣入皖,攻宁国府;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鸿章部淮军攻上海周围的太平军,尔后西进。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5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江南战场的主动权落入清军手中。

湘军迅速进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天天醉迷于美女、洋经的洪秀全如梦方醒,于是一日三诏催促李秀成从上海前线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进攻上海,退回苏州,派一部分兵力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己则仍留苏州。

1862年7月,天京外围形势更加严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宁国府被清军攻破。杨辅清、洪仁玕从皖南回援天京,夜袭湘军,也被湘军击退。8月6日,洪秀全严诏催逼李秀成赶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无奈,只得集结堂弟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等十三个王爷,领兵十余万,由苏州出发,在东坝会齐,回援天京。

李秀成带领的太平军声势浩大,号称六十万。他们从苏州分三路出发,过溧阳,下溧水,越秣陵关,直杀雨花台,连营数百,层层排列,枪立如林,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把湘军夹在中间。但是,由于太平军回援速度不够快,围城的湘军已经建筑了防御阵地。

相比之下,湘军在人数上少得可怜。担任攻城主力的曾国荃部队只有三万多人把守在雨花台,曾贞干手下只有五千多人守大胜关、江东桥一带,彭玉麟的水师不到一万人,主要任务是保护粮道不失。更糟糕的是,湘军中疫病流行,病死兵士近三分之一。面对太平军的兵力优势,曾国荃等人只能强撑,拼死一战了。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指挥大军对湘军展开进攻。曾国荃深知硬拼不行,要求湘军上下严遵深沟高垒的“缩营自保”策略,只在太平军进攻时发炮还击,不得主动进攻。太平军使用人海战术,上去一批,被杀一批,均倒毙于湘军枪炮之下。就这样,太平军打了近十天,伤亡数万人,不见一丝战果。李秀成心里很着急,就集中洋枪洋炮,对雨花台的曾国荃部队展开交战以来最猛烈的攻势。

太平军将士人人头顶门板木片,蛇行而进,冒着枪林弹雨死冲湘军营垒。但刚刚接近,大多数人就丧命于枪炮之下。未死的太平军把战友尸体推入濠沟,塞填草束,准备踏尸踩草冲过去。曾国荃左腮中弹,一脸鲜血,仍旧骑马在营垒中四下驰骋,指挥湘军拼死顶住了太平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双方交战正酣,太平军又添生力军。侍王李世贤率三万大军从浙江赶到,立即投入对雨花台湘军的围攻。太平军上用枪炮,下挖地道,迫使曾国荃不得不从西路抽出曾贞干手下的四千人来援,全力抵御太平军的明攻暗掘。

11月3日,李秀成、李世贤指挥军队猛攻,并用火药炸塌湘军两处营墙,排炮排枪与箭弩齐发。眼见数千呐喊的太平军已经杀入营垒,湘军上下急红了眼,深知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没有一个逃跑的,而是全体呐喊迎上前去。双方都杀红了眼。太平军往返冲杀五六次,终不得入。太平军又用地道向敌进攻,敌人以挖对挖,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以木桩堵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最后,太平军势竭了,英勇顽强的湘军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成功地守住了大营。血战四十六天后,李秀成只得在11月26日下令撤围,率军自南门进入天京。李世贤率部退到秣陵关。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雨花台上,仍旧高高飘扬着清军的旗帜。

此次雨花台大战,太平军无论在人数、兵器、地势等方面均占绝对优势,湘军只是苦苦地被动死守而已。然而,昔日的太平军数千可敌数万,如今的太平军数十万却不能胜数万,完全是将骄兵疲的结果,终于导致了雨花台大战的失败。如果李秀成以优势兵力稳扎稳打,先断湘军粮道,在外围战场上稳固推进,最后再以优势兵力死攻曾国荃,湘军不败也难了。但李秀成过于急切,一上来把人往枪炮下面送,在湘军各垒前死伤无数,使士气大衰。等他想到要断敌粮道时,为时已晚。天京之围不解,他想早日返回苏南的愿望也落空了。

另外,李秀成等人在苏浙带来的这支数十万大军,战斗力也远不如从前的太平军,因为大多数士兵从未真刀真枪打过硬仗和恶仗。在过去几年间,这些军队常常靠避实就虚取胜。遇见湘军这种不要命的对手时,几个回合下来,除少数太平军骨干分子仍旧敢战以外,即使手里有洋枪洋炮,很多人殊死拼搏的斗志就消失了。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更多文章

  • 天京保卫战中,李秀成二十万援兵为何打不败曾国荃三万病弱孤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取得安庆之战的大胜后,一直就把太平天国的王都天京(南京,金陵)作为下一个进攻目标。彼时,为了增强力量,曾国藩让曾国荃回乡招兵买马,使湘军吉字营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充。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万事俱备,曾国荃和幼弟曾贞干(本名曾国葆,后改贞干)率军从长江南

  • 叛军都城被攻破,李秀成被生擒,为何曾国藩宁愿抗旨也要将其灭口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叛军,圣旨,曾国荃

    得意门生、至交好友全部都是朝廷重臣,不得不说曾国藩在满清政权中有着相当重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中的移动的“半壁江山”,大事皇帝说了算,小事不用告知皇帝。尤其是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后,曾国藩在满清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那又是为何?已经权倾朝野的曾国藩要违背圣旨,冒着抗旨事发的风险也要“忠王”李

  • 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有多少个老婆?他与李秀成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英王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英王陈玉成一度率军攻陷清朝军队的江南、江北大本营,可谓风光无两。只可惜英雄易折,他在25岁之时被清军凌迟处死。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本名叫陈丕成。他自幼家贫,11岁时父母双亡,后来就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太平军,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年纪轻轻就作战英勇,洪秀全将他提拔为将军,并改

  • 萧孚泗:火烧天王府,活捉李秀成,攻陷天京后名利双收的湘军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萧孚泗,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天王府

    浔阳惊变同治三年七月下旬, 九江码头,时至傍晚,天色已渐渐黯淡,樯帆林立的江面之上,星星点点的灯火陆续燃起。此时的浔阳江畔,残阳孤鹜,水天相接;微风轻拂,渔舟唱晚,真是说不尽的恬淡写意。只是河湾不显眼处停泊的一艘大船船头,船主人正一脸苦涩而又无可奈何地望向船舱之中,那里,此行的雇主和其手下十数人正在

  •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赵烈文,洪秀全,曾国荃

    李秀成被俘后自然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触碰到了曾国藩的痛处,这才导致曾国藩先斩后奏处死了他。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名将。从个人履历来看,他见证了太平天国起步、兴起、鼎盛、覆灭的全过程。李秀成26岁加入拜上帝会,28岁参加金田起义,30岁已经崭露头角,后来一度升任右四军帅、后殿右二十指挥、二十二检点

  • 曾国藩为何私自处置了李秀成?太平军被剿后,他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清廷,洪秀全,曾国荃

    1864年六月,湘军终于攻破了围攻近两年的天京,忠王李秀成为保护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逃亡,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而他自己则不幸在突围中被捕。李秀成被捕后,按照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将领的“待遇”,通常都是处以凌迟之刑,比如石达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都是被凌迟处死。但是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忠王李

  • 曾国藩为什么不把李秀成献俘京师,而是要把他就地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廷,洪秀全,京师

    这件事情是争议比较大的,对忠王李秀成的“忠诚度”也是比较大的。李秀成自小出身贫苦,参加太平天国后屡立战功,被多人赏识,也被封为太平天国主将,多次击败清军,但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屡战屡败,几乎弹尽粮绝,洪秀全仍旧执迷不悟,认为他的太平天国坚如堡垒,这个自称上帝食物儿子的洪秀全也在

  • 李秀成点评“首义五王”:除了南王,其他人都不是干大事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寻史录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冯云山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末期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最巅峰时期,太平天国甚至攻下了大半个清廷。只不过到了后来因为“天京事变”的原因,太平天国的势力急剧下降,以至于最后被歼灭。当然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以悲剧收场,除了缺少完整且先进的理论体系之外,将帅们的腐败以及无能也是太平天国致命的因素之一。当年在曾国藩率领

  • 面对李秀成的救命良策,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坚持死守天京?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军,石亚达,太平军

    天京变乱之后的太平天国,已然是强弩之末。杨秀清、韦昌辉和秦日纲等元勋死后,翼王石达开也领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轻将领。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时,军事行动主要由李秀成和陈玉成来主持。李秀成即便清王朝已经严重腐朽,却仍盘根错节,且依靠着曾国藩等人的地方团练来围剿天平天国。比起躲在天王府终日逍遥快

  • 湘潭惨败:太平军只损失2万人,为何李秀成说是“大误”?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军,林绍璋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在曾国藩授意下,李秀成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写下数万言《自述书》,对太平天国做了经验总结,史料价值非常高。对于太平天国灭亡,李秀成认为主要是十点因素,归纳为“十误”,其中前三大错误都跟北伐有关,第四大错误则是湘潭惨败,第五2大错误是“天京事变”。太平军北伐惨败,大伙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