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姑私会旧情人,被人告上县衙,郑板桥:还俗!结婚!

尼姑私会旧情人,被人告上县衙,郑板桥:还俗!结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黄说史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8 12:21:16

僧尼私会被举告,郑板桥妙判: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清代书画家、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名人雅士,做派与人不同, 郑板桥也未能免俗,为人处世之举,亦大异常人。

郑板桥祖籍苏州,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没落之家,生母与继母在他未成年前都相继去世,是乳母给了他母爱补偿。

但是,郑板桥的科考之路并不顺利,虽然20岁考取了秀才,但直到40岁才中举人。44岁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年过不惑的郑板桥,虽然有了赐进士出身,但是,仕途与科考一样,一如既往地不顺,在京发展无望,他只得南归扬州,直到乾隆七年春,49岁的郑板桥外放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

郑板桥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四年后,郑板桥自范县调署潍县,61岁时,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判过过一桩“僧尼私恋案”。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嘈嘈嚷嚷地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

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一村人,青梅竹马私定了终身,但女方父母却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

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下判词曰: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郑板桥成人之美的判决,一时在潍县传为佳话。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郑板桥进士尼姑乾隆

更多文章

  • 郑板桥「重修城隍庙碑记」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石涛,书法,郑燮,郑板桥,城隍庙,扬州八怪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

  • 慎郡王允禧:福晋不是玉娆,孙子却是乾隆之子,与郑板桥是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晋标签:乾隆,玉娆,福晋,康熙,雍正,慈禧太后,慎郡王允禧

    “甄玉娆就是甄玉娆,只可独一无二,不可为人替身”,这句话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是《甄嬛传》中甄嬛的亲妹妹甄玉娆对待感情的态度,坚决拒绝做雍正的妃子,与自己的姐姐甄嬛一起共侍一夫。雍正之所以想要将玉娆纳入后宫,是因为玉娆长得最像纯元皇后。但玉娆绝不甘心做别人的替身,必须要跟自己喜欢的男人长相厮守。而

  • N多出版的郑板桥竹石图,不知会比六年前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兼程送书画标签:做功,郑板桥,竹石图

    N多出版的郑板桥竹石图,不知会比六年前高吗,这次又新增了两个出版,这么多书,光做功课都得不少时间精力,牛逼~

  •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人生自61岁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郑板桥,黄庭坚,司马相如,怀素

    人生自61岁开始文/钱红莉郑板桥的外祖父汪翊文是个博学多才的乡间隐士,把家里唯一的女儿嫁给了郑板桥的父亲。父亲给儿子取名为“燮”。燮,这个字含有和顺、调和之意。每一位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以至有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这么一来,郑板桥仿佛注定了要走一条主流之路,从小浸染在“四书五经

  • 倪云林画竹意境萧疏,明代徐渭首创画雪竹,为何郑板桥最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康康历史标签:徐渭,郑板桥,倪云林,墨竹图

    修竹耐寒常青、苍劲俊逸的气质形象,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颇受文人墨客特别是历代画家的青睐。五代后唐李夫人首创临摹窗上竹影的墨图,继之诗书画三绝苏轼创作《枯木竹石图》,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笔下之竹更是意境萧疏,明代徐渭首创画雪竹之法。到清朝时风格更为多样化,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淳朴而拙厚,现

  • 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郑板桥,对联,雍正,乾隆

    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无论政客,还是商贾,附庸风雅者,古今皆不缺其身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就与富得流油的盐商们有过几次有趣的交际。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

  • 郑板桥对徐渭超级崇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死忠粉~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兼程送书画标签:茶,徐渭,青藤,诗人,画家,郑板桥,书法家

    郑板桥对徐渭超级崇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死忠粉~郑板桥有印章“青藤门下牛马走”的谦称。

  • 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究竟“怪”在哪里?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郑板桥,扬州八怪,画家,黄慎

    郑板桥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因在排行第一,所以也常自称为“郑大”。在书画上常题下板桥居士、板桥道人;到了晚年时期,也常署名做板桥老人。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可以说算是最突出的一个。郑板桥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母亲在他四岁时便离世了,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郑板桥自幼聪颖过人,勤读诗书。康熙五十

  • 郑板桥《难得糊涂》:“难得糊涂”究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出版社标签:郑板桥,难得糊涂,书法,书法作品,书画,画家

    ▲清·郑板桥《难得糊涂》(拓片)郑板桥的书法《难得糊涂》是一幅有名的书法作品,这几个字写得非常有特点。例如,这个“难”字,它没有像一般的正楷一样写得方方正正,而是写得像一幅画,这4个字虽然是用毛笔按书法的笔法来写的,但是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却更像是设计出来的,或像画上去的,和一般正规的、成体系的

  • 郑板桥|人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郑板桥,难得糊涂,墨竹图,举人,乾隆,康熙

    清朝有一怪人,身居“扬州八怪”之首。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却到49岁才得到一个七品芝麻官,但他拒不奉承,还骂了一辈子贪官。他诗书画三绝,画竹无人能出其右,穷得靠卖画为生也要明码标价,但又爱钱有道,豪绅要,他偏不画。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却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