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达开留在四川大渡河畔的两个谜团,其中一个已经部分证实

石达开留在四川大渡河畔的两个谜团,其中一个已经部分证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涅槃说史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4/1/3 11:24:00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英雄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征战疆场,二十岁被封翼王,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谋略和胆魄都十分敬仰,1863年夏,他率领远征军三万余人转战到川西的大渡河畔,由于河水陡涨等原因,太平军被清军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苦战月余不得出围,最终全军覆没。他本人被俘,就义于成都,年仅三十三岁。

由于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段时间是在四川活动,所以四川民间流传的有关他的轶事遗闻颇多。其中主要的说法是认为他已脱险,在成都就义的是他的替身马某。他脱险后云游天下,光绪年间还有人见过他。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已在雪山上得道成仙。至于说他失败之前在大渡河畔留有窖藏宝藏,那就不仅仅是传说,而是有史实可查。解放前四川军阀刘湘的队伍曾经加以发掘,已经得到一些文物。发掘工作后来因故终止。以上种种说法,孰真孰假,谁是谁非,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谜团一:石达开未死之说

现在大家都认为石达开脱险之说仅仅来自民间传闻,不过是反映了民间崇敬与同情这位悲情英雄的一种善良愿望而已。像这一类的事情,历代都是有的。但是有关石达开的传说并不如此单纯。

从不少可靠的史料看来,石达开未死之说首先来自当时官方的小道消息,然后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诡传之后经过不断加工因而富有传奇色彩,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传闻来自清廷上下,则是确凿有据,有案可查的。

早在1852年,太平军全军还在湖南境内作战的时候,就闹过一个石达开死面复生的笑话。当太平军撤长沙之围,全军北上之后,清将福兴谎报军情,说是在追击途中打死了“伪翼王石大剀”。饮差大巨徐广缙据此上奏清廷。

后来徐广缙去职,向荣继任,在战报中又提到石达开。咸丰帝觉得奇怪,就在券上加朱批质问,“何又有石达开?是否即系石大剀”?从此,清廷就有一个印象:石达开是个不容易对付的人物,对于打死石达开的奏报不可轻信。

天京内讧发生后,清廷上下多次谋划招降石达开。石达开远征之后,这种活动更加频繁。招降不成,又唯愿其早死。宝庆会战之后,石达开战死的消息又在清廷上下传开。清廷一再下旨查询:石达开是否还在人间?一些封疆大吏都怕负责任,没有一个人敢于作出肯定的回答。

石达开在大渡河落入敌手。清廷得到奏报,仍然将信将疑,一再查问是否属实。

四川总督骆秉章在奏章中解释说:“石达开自供与洪秀全等自广西金田村起事即封伪王,及窜扰各省情形历历如绘,皆臣所素悉,话皆符合。且其枭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等伦,实为石达开正身无疑。”在处死石达开的布告中又说明“派前自贼营逃出者辨认,实系石达开正身无疑。”以此辟谣。

骆秉章虽然一再辟谣,仍然难以消除人们的怀疑。原因是:

一、知道金田起事与后来战况的,绝不止石达开一人。太平军中不少广西籍老兄弟能把太平天国的历史说得“历历如绘”者比比皆是。

二、不能说“枭桀之气,见诸眉宇”者就一定是石达开。

三、依靠从太平军营中逃出者辩认,不一定就很可靠。

四、石达开押解到成都不过二日,即被处死。如此仓猝,是否有以伪乱真的掩盖之嫌?

五、骆秉章的才略绝非石达开的对手,何以如此容易擒获?当时太平军在大渡河畔被困,逃跑脱险的大有人在。既然别人可以脱险,翼王石达开当然更易脱险。

清廷上下对此事的怀疑长期存在。1864年夏,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湘军统帅曾国藩亲自审问他的时候,曾经郑重追问:“石达开死否?”但是李秀成不答。这一问,把清廷上下怀疑石达开未死一事公开化。

当时李秀成对曾国藩提出的任何问题,不论知与不知,都是有问必答的。唯有对此事回避不答,这就更增加了人们的怀疑。四川民间对石达开脱险之后的种种传说,有些自是无稽之谈,不可轻信。但是当时清廷上下对于此事的怀疑则有一定的理由。我们不可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

四姑娘的故事与马生替死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是在四川流传。后来通过说书演戏,几乎传遍全国。故事情节大致是:石达开出征时,于某地遇一名为韩宝英之少女。其全家为土匪所害,求石达开为之报仇。既已报仇,她感石达开之恩,愿委身事之。

石达开仗义不纳,收为义女。因石达开原有三女,均在天京内讧中被杀。韩宝英作为第四女,军中呼为四姑娘。四姑娘能文,长期为石达开掌管军中文书。

有马生来投军,四姑娘见其貌似石达开,即愿嫁之。大渡河被困之时,四姑娘以大义说马生,令其为石达开替死,自己则抱幼子沉河,石达开因此才得脱险。

故事情节十分感人,但与史实相去太远,自然令人难以置信。此事源出王韬的笔记。后来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与伪书《石达开日记》竟相转载,竟至家喻户晓。川中各县至今还在演川剧《四姑娘》。

此说之不可信,只要举出一点史实即能说明问题。天京内讧之前,石达开才二十五六岁,怎么会收一个年已及笄的少女为义女。这个故事估计是民间艺人编造的。他们不了解太平天国真实的历史与石达开的身世,所以破绽百出。总之,这个故事只能算是小说。

石达开赶船留伞的传说

石达开赶船留伞的传说大致是:光绪年间的一天,有一个人雇船欲前往某地。开船之前,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前来搭船。他向船夫说:大风将起,暂勿解缆。船夫本是内行,知他所说的不错。不久,狂风大起,飞沙走石。风息之后,天色已晚,云散月明。

那人便置酒款待老者。老者善饮,酒酣叹道:风月依然,江山安在?。此人心疑,便叩问老者姓名,老者笑而不答。

次日黎明,老者告别下船,健步如飞,转瞬即已不见。那人发现他遗下一伞,但已无法归还。伞极沉重,柄以铁制,上“羽異王府”四字,始恍然大悟,知老者即石达开。

此说至少在四川是普遍流传的。其中并无复杂离奇的情节,还保持民间口头传说极为朴素的本色,反映了人民崇敬石达开,希望他长寿善终的善良愿望。但是此说不合情理,不符史实。

首先携有此物者,不一定就是石达开本人。而且根据史实和文物记载,太平天国翼王府的物品只会镌刻“翼殿”二字,不会写“羽異王府”四字,再有不论石达开本人,还是隐姓埋名的太平军将士,公开保留太平天国遗物造成暴露的风险极大,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此说不可信以为真。

石达开在石棉县大洪山得道成仙的传说

这一传说流传于凉山地区和大渡河沿岸一些地方,富有神话色彩。据说石达开在清军开始进攻之时,便带领几个心腹化装趁乱逃出了包围圈,他曾经秘察奔走四方,图谋东山再起,但因形势不利,大事难成,乃折回大洪山修道,终得成仙。

至今雪山上还有一座祖师庙。其中祖师像造型雄伟,面方口阔,样子像石达开。王云舍撰《太平天国革命历史补充资料》一文中记此事说“昔年太平军失败,翼王石达开即隐居雪山,后来在此得道,保佑地方清净,六畜平安,灵异事迹甚多。每年都有各地的人来烧香、朝拜阳诺雪山(即大洪山)。”

旷代英雄石达开居然成为静坐雪山得道成仙的祖师爷。此说猛然一听,似乎不伦不类,仔细考虑起来,仍有一定的道理。中国民间一向认为爱民的清官,也无论是文是武,死后总是成神成仙,保佑百姓。石达开在太平天国诸领袖中素以爱民著称,有此传说,固无足怪。

总而言之,石达开当时未死(死于刑场者为假冒)之说,起于官方,而盛传于民间,起于当时,而盛传于后世。我们认为,且不说怀疑石达开当时未死一事仍有一定的理由,就算纯属道听途说,难以证实,也还值得加以探讨。

因为这种探讨有助于从侧面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清廷上下有此传说,是出于对石达开的畏惧,唯恐其不死,广大民间有此传说,是出于对石达开的爱戴,唯愿其不死。传说相同,爱憎相反。一个人被敌人所畏惧,自是好事,被人民所爱戴,更是好事。凡此皆有助于肯定石达开在历史上的不朽功勋。

谜团二:石达开在大渡河畔的宝藏之谜

据传,石达开在全军覆没之前曾经把军中重要文书与财物藏在大渡河畔。这个窖藏宝藏如果能够发掘出来,能使百年疑案真相大白,对于后人研究太平天国史将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此事是真是假,究竟有无宝藏,就成为关心此事的人一个极感兴趣的问题。

大渡河畔藏有太平天国的宝藏之事确实是有的,而且还经过发掘,有一些文物出土。问题仅仅在于:仅凭几件出土文物,还不足以证明这个窖藏的宝藏确实是石达开的窖藏。较早披露这一事件真相的是王云舍先生。

1980年5月,年近九旬的王云舍老先生撰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历史补充资料》一文,提供了有关窖藏宝藏的许多情况。王云舍老先生是前国民党四川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幕僚,1936年曾经亲自参加过刘湘所组织的挖掘这一窖藏的工作。他所提供的情况,真实度极高吗,而且很有价值。

1936年夏,刘湘从四川越西县安顺场土著赖某处获得有关石达开窖藏的情报,同年秋即进行发掘。为了保密,他下令组织一个“宁属(四川西昌专区所属)森林矿产调查队”,配备武装,进入越西。由其中一个中校营长聂中阳率领工兵一千余人负责发掘工作。

窖藏地址在安顺场上场尽头,松林小河畔营盘山脚的高升客店后院的灶间。系从山壁凿一洞穴,用石条砌门封固。

发掘人员在掘开石门进入穴室时,觉得霉气逼人,头昏目眩,甚至恶心呕吐。待霉气稍散,发现穴室地面尸骨残骸及零星金玉饰物,如金抹额、铜带扣、吊刀、玉额花、袖箭筒、护手、木刻等,大都残缺,无一完整者。

根据情报,窖藏共有三穴。他们在掘开第二穴时,发现穴内较为干燥,穴壁左右各放石条凳一张,凳上各放一土陶大口圆形坛。一坛中盛有清水半坛,清澈无臭味,另一坛中放有一座鎏金铜山,高尺余,别无他物。石凳面上,杂陈零星金、玉、银、铜、水晶、玛瑙、珊瑚等器,约十余件。以上所掘出的文物均装箱运往成部,由刘湘的夫人收存。

他们正准备开掘第三穴时,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因为蒋介石已听到风声,下令禁止发掘。由国民党的“行政院”与“故宫古物保管委员会”通电四川省政府:“禁止地方机关借任何名义擅自开发森林矿产及毁凿古迹文物。已开凿者,立即停止;未开凿者,严加保护。”因此,石达开窖藏的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四川省博物馆在获知这些情况之后,及时组织调查组到现场进行调查。当地群众的反映与王云舍老先生提供的情况是吻合的。调查组还在现场考察了当年挖掘过的痕迹。这里有个窖藏,而且发掘出一些文物。这一事实已经证实。至于是不是石达开的宝藏?因无确证,一时难以作出结论。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是被洪水所困,粮尽援绝而造成。当时是有钱买不到粮食,而不是无钱买粮食。在覆军之前,军中携有一批金银珠宝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他们在大渡河畔苦战了一个多月,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藏宝,以待东山再起。

因此,石达开窖藏文书财物的可能性是有的。

1980年8月,有一个农民在松林小河淘金,无意中从窖藏附近的下游处拾得一个九两重的银锭。从这件事也可以看作附近有窖藏的蛛丝马迹。

由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没有确切的证据,难于下结论。而到底有无翼王窖藏的宝藏,第三处窖藏在哪里?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石达开背后的男人,太平天国真正的战神,牺牲后石达开彻底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石亚达,太平军,太平天国,清军,李秀成,曾国藩

    #头条创作挑战赛#太平军早期将领中,除了石达开,秦日刚之外,最能打的就属罗大纲了。罗大纲早年的情况资料很少,只是知道在他加入太平天国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天地会的成员。虽然民间少有关于他的资料,但是在清廷官府的资料库中却有着他的不少事迹。原来他是一名活跃在永安,荔浦一带有名的巨盗,专门掠夺往来商贾的财物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他为什么不走泸定桥?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清军,石亚达,泸定桥,大渡河,太平军,洪秀全,石达开

    石达开之所以不走泸定桥,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边,他唯一的选择只有安顺场。01,石达开的出走,以及他为何要去四川。1856年九月,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天王洪秀全为了夺回大权,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东王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与杨秀清都有矛盾,但石达开当时人在前线,无法及时

  • 石达开被处死后,剩下的太平军去哪了?大渡河边还有群人在感谢他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上很多人,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这其中就有一位人民英雄—石达开。加入洪氏集团有钱人家的孩子,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没钱人家的孩子,要早早学会营生。儿童时代的石达开,这两种生活都经历了。石达开出生在贵州一个还算富裕的农民家庭,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乐乐呵

  •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有上中下三策,若选择中策,曾国藩就危险了!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清廷,诗人,清朝,曾国藩,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石达开,科学家,书法家,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在太平天国诸多英雄人物中,石达开最为传奇!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28岁逼得曾国藩要自杀,32岁成都英勇就义!可以说,石达开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拒绝卖国,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正因为石达开形象过于完美,所以世人都叹息他的死!然而,如果在天京事变

  • 石达开最愧疚之事,相信了一个人,却让2000兄弟死不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清军,骆俊,石亚达,曾国藩,洪秀全,石达开,太平天国

    大家都知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最传奇的人物之一!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20岁获封翼王,24岁败曾国藩,32岁英勇就义!可以说,石达开一生轰轰烈烈,精彩无比,对百姓非常体恤,对西方拒绝卖国,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石达开有一件最愧疚的事情,就因为

  • 石达开带着5岁儿子与清军谈判,自己被凌迟,儿子的下场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山梵静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清军,翼王,石达开

    鸦片战争后,面对巨额赔款,中国农民在更为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下走上了奋勇抗争的道路。1851年,农民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发动“金田起义”,定都南京,正式宣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在于它空前的规模,而是它具有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具有的新特点,属于

  • 血溅大渡河:翼王石达开的最后归宿,太平天国一代战神悲情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骆俊

    科甲巷内,翼王从容赴刑1863年6月24日 成都 午时三刻烈日当空,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偶尔拂过有气无力的风,也不过搅动起空气中的燥热,却无法带来一丝清凉。逼仄而破败的科甲巷内,人头攒动,负责警戒的清军如临大敌,围观的百姓也不敢喧哗,可怕的静默中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此时,阴森而厚重的监牢大门缓缓

  • 石达开:太平天国的奇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曾国藩

    1863年6月27日,太平天国的奠基者之一石达开在成都慷慨就义,年仅32岁。石达开一生文武双全,少年统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不仅他的同僚们喜欢他,即使是他的对手曾国藩、胡林翼等用兵为政的高手,也都对其评价颇高。不同于太平天国的其他封王杨秀清、韦昌辉等人,石达开对争权夺利之事毫不在意,迹近完人

  • 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高估自己, 误判局势, 负气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晓可说资讯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石达开,古装片,历史片,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石达开高估自己,又误判局势,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即便带走大部分精兵悍将,石达开也没啥战绩,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处死。研究太平天国史,有两个热点:太平军2万人北伐;石达开远征,其中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达开为何负气出走?带走几十万精兵吗?这问题非常有意思,笔者来谈谈个人看

  •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20万大军出走,为何最终兵败大渡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石亚达,清军,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骆俊

    1857年9月,石达开从安庆来到抚州,决心经略江西。应该说,此时的石达开确有割据之意,但绝无分裂太平天国的想法。他与洪秀全不辞而别,放弃中枢的宰辅地位,主动将自己下放到地方担任军区司令,其实是为了自保。洪秀全容不下他,而他又不想稀里糊涂遇害,也只能走出这一步棋了。至于为什么选定江西作为创业根据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