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他为什么不走泸定桥?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他为什么不走泸定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话春秋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2/17 11:14:53

石达开之所以不走泸定桥,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边,他唯一的选择只有安顺场。

01,石达开的出走,以及他为何要去四川。

1856年九月,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天王洪秀全为了夺回大权,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东王杨秀清。

韦昌辉、石达开与杨秀清都有矛盾,但石达开当时人在前线,无法及时赶回,韦昌辉便率军进入天京,将杨秀清诛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杨秀清手下一万余人,以及两万余平民。

不久后,石达开也抵达了天京,他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却认为他偏袒杨秀清,两人因此产生矛盾。

韦昌辉决定对石达开下手,于是派人抓捕石达开,但石达开逃出了天京,他便将石达开全家都给杀死了。

石达开得知消息后,便起兵攻打天京,韦昌辉狗急跳墙,竟然派人攻打天王府,但被洪秀全的手下抵挡住了。

很快,石达开就攻入天京,将韦昌辉给抓住了,洪秀全下令将韦昌辉处死,一同被杀的还有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

原本,石达开全家被杀,换作别人,他肯定要杀掉韦昌辉全家的,但他出于大局考虑,并没有牵连别人,尤其是韦昌辉的家属,他都予以善待。

石达开再次进入天京,被诸将称之为义王,洪秀全权衡利弊,便让他主持军政,在随后半年多时间里,他对外部署防务,对内安抚人心,并在重用陈秀成、李秀成等人,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就这样,在石达开的主持下,天京事变造成的恶劣影响被平息,但让他想不到的是,随着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却遭到了洪秀全的猜忌。

洪秀全担心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便册封自己的两个兄弟为王,对石达开进行牵制,甚至意图谋害石达开。

石达开见自己处境不妙,为了不让内讧再次爆发,他便第二次逃出天京,紧急前往安庆,时间是在1857年5月。

历史上,关于石达开出走之谜,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自保的因素存在,也有对洪秀全不思进取只图自保的不满,总之他在天京实在待不下去了。

不过,关于石达开出走后带走了多少人,其实并不能用釜底抽薪来形容,他其实只带走了亲信部众几千人而已,只不过后来很多人脱离洪秀全去投奔他,他这才有了数万人马。

但是,石达开的出走,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是很大的,造成了内部的分裂,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意识到他并不是为了权力才留在天京的,为此曾写信给他,让他回天京继续主持大局,但他并不相信洪秀全,因此没有回去。

在脱离洪秀全之后,石达开决定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征战,但这不代表他不是太平天国成员了,为此他决定以“通军主将”的名义,继续领导诸将作战。

并且,石达开还制定了具体的作战策略,他决定先去江西、安徽解救被围困的太平军,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他的旧部,是忠心于他的。

但是,由于石达开没有船只,无法渡过赣江,因此救援计划失败,无奈之下他就改变策略,准备联合杨辅清等人进攻浙江和福建,以此开辟新的根据地。

石达开的想法是好的,但清廷的行动也很迅速,为了守住浙江这块财税之地,清廷调集了各路人马增援,还将在家丁忧的曾国藩夺情起复,重新担任湘军统制。

石达开进入浙江之后,取得了很多胜利,但很快石达开就意识到,由于后方无人接应,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了。

与此同时,由于石达开出走,清军继续展开对天京的围困,陈玉成等救援天京的部队,多次战败于清军,天京形势急转直下。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削去了两个哥哥的王爵,再次恳请石达开救援天京,但石达开并不愿意与洪秀全和解。

不过,石达开也不愿意看到天京被攻克,为此他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再次联合杨辅清攻打福建等地,以此来牵制清军,然后建立根据地,打通与天京的通道,从而确保天京的安全。

在石达开的攻打之下,清廷确实投入了大量主力,这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不过,石达开始终无法在福建立足,原因还在于洪秀全在给他使绊子。

原来,洪秀全几次请石达开回去,石达开都拒绝,他便认为石达开确实是叛徒,为了削弱石达开的实力,他下令册封杨辅清为木王,使得杨辅清在1858年与石达开分道扬镳。

没了杨辅清的支援,石达开即便在福建等地不断取得胜利,但始终无法建立根据地,他便再次改变战略思路,准备攻打湖南,再由湖北进入四川,在四川开辟新的根据地。

1859年春,石达开率军进入湖南腹地,攻打湘军的老巢宝庆,当时湘军正准备分三路大军进攻安庆,得知石达开正在攻打宝庆,便火速驰援宝庆。

最终,石达开终究因为孤立无援,没有成功攻下宝庆,他无奈之下只得退到广西休整。

虽然没有攻下宝庆,但进入四川的战略目的不能变,为什么是四川呢?

其实,这就要说到石达开的私心了,之前他一直在东南各省活动,要么取法取得进展,要么被洪秀全派人摘了桃子。

那个时候,洪秀全已经通过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逐渐站稳了脚跟,他虽然在石达开的掩护下不断取得胜利,但他并不打算让石达开生存下去,为此多次对石达开釜底抽薪,不让任何人支援石达开,还派人与石达开抢地盘。

也就是说,石达开在东南各省的活动,是没有任何成果的,攻打湖南湘军老巢也以失败告终,为此他不得不选择一个太平军无法染指的地方,作为自己割据的根据地。

四川,很显然是个很合适的选择,这里是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得到这个地方的人,只要善于经营,是可以独立的。

当然了,石达开的手下将士们,大多都是奉太平天国为主的,他如何收服这些人,是他面临的大问题。

最终,石达开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刚进入广西的时候,对部下们撒谎说,他有天王的圣旨,让他在广西招兵买马,这样就有数万将士愿意跟随他了。

在攻下广西庆远府之后,石达开就仿照太平天国,设置了各种机构和官职,然后大封诸将,以此收买人心。

当然了,诸将也逐渐看出了石达开想要自立为王的意图,因此很多人反对,但石达开坚持己见。

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将士脱离石达开,这些人一部分投靠了洪秀全,一部分解甲归田,还有一部分人感到前途渺茫,从而投降了清廷。

到了1860年的时候,石达开的部下几乎损失殆尽了,只剩下了数千人,回到了他出走天京时候的景象。

这个时候的石达开,可以说是心灰意冷的,一度产生了退隐的想法,但后来他重整振作,准备联合广西的大成国(也是一股起义军),一起攻入四川。

但是,让石达开想不到的是,大成国首领陈开在前往与他会合的时候,意外遭到清军逮捕,之后大成国将士大部被杀,只有少部分人逃走。

石达开见广西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于是收拾了大成国的残部,先是进入湖北,然后转战川黔滇三省,期间四进四出四川,最终于1863年四月渡过金沙江,突破了清军在长江的防线。

当年五月,石达开来到安顺场附近,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腹地,继而占领成都,建立以成都为中心的根据地。

但是,石达开却在大渡河栽了跟头,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大渡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石达开只能望水兴叹,不久后又被清军包围。

在清将骆秉章的招降下,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同意了所有投降条件,但骆秉章事后反悔,不但将他抓捕,还杀掉他大部分手下,只有少数老幼被放走。

02,石达开为了放着泸定桥不走,非要走安顺场呢?

有人说,石达开根本不知道泸定桥,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泸定桥,早在康熙年间就修建完成了,之后一直在使用,长达两百余年,但凡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石达开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只不过,泸定桥不同于一般的桥,它是由几十根大铁链子组成的,铁链子上铺满模木板,方便人或物通过,由于桥身会晃动,不太好走罢了。

石达开之所以不走泸定桥,而是走安顺场,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泸定桥的存在,而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石达开的进军路线上,安顺场是他首先抵达的地方,并且对岸并无清军,而泸定桥距离还有很远,并不是首要选择。

前文提到过,石达开在抵达大渡河之前,曾四进四出过四川,这主要是因为他遭遇了清军围堵。

最终,石达开过金沙江,走宁远过冕宁这才抵达紫打地,也就是安顺场,也就是说安顺场是石达开来到大渡河边的第一个地方。

从战略角度而言,为了摆脱清军追击,从而尽快进入四川腹地,石达开决定从安顺场渡河是没有问题的,况且经过侦查,河对面并没有清军的踪迹。

当然了,安顺场是没有桥的,为此石达开在抵达安顺场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人马修建船筏,准备第二天渡河。

至于说泸定桥,距离实在太远了,从安顺场过去还得走一百五十公里,这会极大增加队伍遭遇清军围堵的风险,当然不是首要选择了。

只不过,石达开的运气很不好,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而且连续下了三天,大渡河经历了百年难遇的涨水,导致大军无法渡河。

由于无法渡河,导致大军停留的时间太长,结果清军追了上来,将石达开所部给围了起来,所以石达开在三面围困的情况下只得投降。

那么,有人就要说了,为何石达开不在确定无法渡河的第一时间,去泸定桥渡河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

第二,去泸定桥只是理论上的可能,现实是很难办到的。

前文说到,泸定桥距离安顺场一百多公里,并且石达开抵达安顺场的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第二天他让人渡河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渡河。

安顺场在下暴雨,位于上游的泸定桥所在地也是如此,事实上滚滚洪水就是从上游流下来的,这才导致水位大涨。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根本无法在滚滚洪水的大渡河边进军,即便是不走大渡河边,冒着大雨进军也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石达开的军队中有大量老弱病残,以及受伤的大成国士兵,他不可能丢下这些人,带着建康的士兵去泸定桥。

退一步讲,石达开如果丢下老弱病残而走,在大暴雨中急行军一百五十公里,等到抵达泸定桥的时候,将士们也没什么力气了,如何制造船筏渡河,遇到清军又怎么办?

事实上,那时候清军将领骆秉章已经知道石达开去往安顺场了,为此他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组织人马沿着大渡河埋伏起来,另一方面率军直奔安顺场,并在大渡河对岸进行夹击。

负责埋伏的清军,根据骆秉章的回忆录,是清军唐友耕所部,他就在安顺场去往泸定桥的半路上等着石达开,只要石达开一到,他就以逸待劳,将其全歼。

如果石达开要去泸定桥,必定要派人探路,这样就会知道唐友耕已经埋伏在半路上,那他也不可能再去泸定桥了。

所以,无论从天气而言,还是战略来说,石达开都不具备放弃安顺场,直奔泸定桥的条件,他只能等大雨停下来了再渡河,只不过清军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就在第三天将他包饺子了。

不过,虽然石达开被包饺子了,他其实还是有机会的,这就要说一下清军的构成了,其中有一股力量原本是可以为石达开所用的,只可以被他自己给搞砸了。

第三,石达开最后的机会,土司王应元,结果被他推向了清军这一边。

安顺场所在的地理位置,注定石达开除了沿大渡河南上或北下之外,还可以越过大渡河的支流松林河,从而逃出清军的包围圈。

但是,松林河对面驻扎的却是彝族土司王应元,当初石达开在去往大渡河的时候,对当地彝人不怎么尊重,许多将士烧杀抢掠,欺凌彝人,让王应元十分恼火。

甚至,有些彝人因为不愿石达开带路,而遭到石达开部下的残忍杀害,这就让王应元对他更加没有好感了。

这其实是石达开在战略上的巨大失误,但骆秉章却意识到了王应元的作用,他在石达开抵达安顺场之后不久,就写信给王应元,许诺只要击败石达开,所得财物归王应元所有,王应元欣然答应。

随着王应元倒向清廷,石达开的处境就很不妙了,他在安顺场唯一的出路没有了,只能眼看着自己被包饺子。

事实上,在第四天的时候,石达开曾试图渡过松林河,但被王应元的土炮给轰了回来,并且清军接应王应元的军队也很快到位了,这样石达开就更加无法渡过松林河了。

在无法渡过松林河的情况下,石达开只能冒险强渡大渡河了,但他不知道河对面清军已经就位。

这个时候,骆秉章玩了个心眼,他让河对面的清军隐蔽起来,等到石达开渡河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令开枪开炮,导致石达开所部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石达开只得放弃渡河,安营扎寨休整,骆秉章又开始玩心眼了,他派遣王松林去找石达开谈判,石达开提出以投降作为条件,换取全军性命,王松林假装答应。

等到石达开投降之后,骆秉章立马变脸,先是将石达开逮捕,继而将其部众四千收编,不愿意被收编的近两千人,则在当天晚上被骆秉章派人屠杀,最后只有两三百老幼存活。

当年六月,石达开也被清军当众处以凌迟之刑,这是清廷对待太平天国将领的一贯做法。

总结起来说,石达开之所以走安顺场,而不通过泸定桥渡河,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一边,他的失败是许多偶然造成的必然,多年之后红军在一定程度上汲取的他的教训,上演了一出逃出生天的精彩故事。

更多文章

  • 石达开被处死后,剩下的太平军去哪了?大渡河边还有群人在感谢他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上很多人,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这其中就有一位人民英雄—石达开。加入洪氏集团有钱人家的孩子,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没钱人家的孩子,要早早学会营生。儿童时代的石达开,这两种生活都经历了。石达开出生在贵州一个还算富裕的农民家庭,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乐乐呵

  •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有上中下三策,若选择中策,曾国藩就危险了!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清廷,诗人,清朝,曾国藩,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石达开,科学家,书法家,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在太平天国诸多英雄人物中,石达开最为传奇!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28岁逼得曾国藩要自杀,32岁成都英勇就义!可以说,石达开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拒绝卖国,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正因为石达开形象过于完美,所以世人都叹息他的死!然而,如果在天京事变

  • 石达开最愧疚之事,相信了一个人,却让2000兄弟死不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清军,骆俊,石亚达,曾国藩,洪秀全,石达开,太平天国

    大家都知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最传奇的人物之一!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20岁获封翼王,24岁败曾国藩,32岁英勇就义!可以说,石达开一生轰轰烈烈,精彩无比,对百姓非常体恤,对西方拒绝卖国,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石达开有一件最愧疚的事情,就因为

  • 石达开带着5岁儿子与清军谈判,自己被凌迟,儿子的下场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山梵静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清军,翼王,石达开

    鸦片战争后,面对巨额赔款,中国农民在更为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下走上了奋勇抗争的道路。1851年,农民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发动“金田起义”,定都南京,正式宣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在于它空前的规模,而是它具有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具有的新特点,属于

  • 血溅大渡河:翼王石达开的最后归宿,太平天国一代战神悲情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骆俊

    科甲巷内,翼王从容赴刑1863年6月24日 成都 午时三刻烈日当空,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偶尔拂过有气无力的风,也不过搅动起空气中的燥热,却无法带来一丝清凉。逼仄而破败的科甲巷内,人头攒动,负责警戒的清军如临大敌,围观的百姓也不敢喧哗,可怕的静默中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此时,阴森而厚重的监牢大门缓缓

  • 石达开:太平天国的奇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曾国藩

    1863年6月27日,太平天国的奠基者之一石达开在成都慷慨就义,年仅32岁。石达开一生文武双全,少年统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不仅他的同僚们喜欢他,即使是他的对手曾国藩、胡林翼等用兵为政的高手,也都对其评价颇高。不同于太平天国的其他封王杨秀清、韦昌辉等人,石达开对争权夺利之事毫不在意,迹近完人

  • 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高估自己, 误判局势, 负气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晓可说资讯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石达开,古装片,历史片,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石达开高估自己,又误判局势,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即便带走大部分精兵悍将,石达开也没啥战绩,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处死。研究太平天国史,有两个热点:太平军2万人北伐;石达开远征,其中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达开为何负气出走?带走几十万精兵吗?这问题非常有意思,笔者来谈谈个人看

  •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20万大军出走,为何最终兵败大渡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石亚达,清军,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骆俊

    1857年9月,石达开从安庆来到抚州,决心经略江西。应该说,此时的石达开确有割据之意,但绝无分裂太平天国的想法。他与洪秀全不辞而别,放弃中枢的宰辅地位,主动将自己下放到地方担任军区司令,其实是为了自保。洪秀全容不下他,而他又不想稀里糊涂遇害,也只能走出这一步棋了。至于为什么选定江西作为创业根据地,石

  • 揭秘石达开前后人生判若两人的根源,人这辈子最难的是认清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清军,清廷,石亚达,太平军,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

    所向披靡智勇双全的石敢当,为何出走天京后一胜难求身陷绝地,这是石达开身上的最大谜团。人们常常感慨他命丧大渡河的悲情结局,却少有对其背后根源的思考。清廷号令的统一、湘军的崛起、太平军惨烈的内耗固然不可忽视,但石达开自身的原因才是关键。本文笔者就以翼王石达开的自我认知错位,来解构他判若两人的前后人生。翼

  • 石达开为什么失败?不是因为大渡河,而是这两个大问题没有处理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曾国藩,骆俊,太平天国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一位知名将领,在1856年以前,他打过很多胜仗,但在1857年以后,在指挥军事方面则失误较,多。1857年5月底,石达开离开天京。他带走多少人马呢?有人说有二十万;有人说有六、七万。六、七万应该没说多说。这是太平军的精锐。李秀成在《自述》中说:“那时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翼王将天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