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尚可喜的投降故事:皇太极封他为王,三藩叛乱时他坚持不反清

尚可喜的投降故事:皇太极封他为王,三藩叛乱时他坚持不反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岁月沉淀墨语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4/1/16 11:16:38

前几天开了个坑,计划聊聊清初封的“三顺王”的降清故事和他们的最终结局。结果只写了耿仲明和孔有德尚可喜这个坑就一直没有填上。今天就来填这个坑吧。尚可喜和耿仲明、孔有德一样,都是毛文龙的部下。耿仲明祖籍山西洪洞,但是爷爷辈迁徙到辽东,尚可喜就出生在辽东。当时辽东地区战乱频繁,尚家为了躲避战乱,又迁徙到辽西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尚可喜的妈妈死在了战乱之中。成年之后,尚可喜和父亲商量后,两人一起投奔明军,在军中寻口饭吃。后来,父子俩分开了。父亲尚学礼投奔毛文龙,驻扎在皮岛。尚可喜则加入了明朝水师。为了寻找父亲,尚可喜也来到了皮岛毛文龙帐下,终于父子团圆。毛文龙广收人才,欣赏尚可喜的才干,便收他为义孙,赐名永喜。

在皮岛,尚可喜父子二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团圆时光。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毕竟是短暂的。在一次战斗中,尚可喜的父亲尚学礼被金兵杀死。尚可喜悲痛欲绝。但是,日子还得过,生活也要继续。尚学礼死后,毛文龙将尚学礼部交给尚可喜统领。从此,尚可喜成了一军之主。前文说过,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煽动兵变,将驻守皮岛的总兵黄龙囚禁起来。闻讯之后,尚可喜急忙率本部兵马前往皮岛救援。在他的逼迫之下,耿仲裕不得不放了黄龙,黄龙得以复出。然后杀了耿仲裕。为了感谢尚可喜的救援之功,黄龙提拔尚可喜为游击将军。吴桥兵变发生后,尚可喜在黄龙帐下听令,黄龙派他率军安抚江东诸岛,随后跟随黄龙进驻旅顺。孔有德和耿仲明兵败之后,计划从海上逃走。尚可喜奉命率舰队进行围堵。但是因为海上刮起了飓风,船队无法前进。尚可喜只得率领部队退回岸上。黄龙奏请尚可喜杀贼有功,提拔为副将,驻守在广鹿岛。不久之后,偷袭后的耿仲明带着后金大军攻破旅顺,杀死黄龙及其家眷。尚可喜的家眷也全部被迫投水自杀,全部身亡。

按理说,尚可喜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父亲死在满洲人手里,他的妻儿老小也死在满洲人手里,是不可能投降后金的。但是,就像我在以前文章里说耿仲明和孔有德一样,尚可喜受教育程度不高,出身贫微,受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影响不深。他们行事的唯一原则就是利益。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总兵。这时,沈世魁和尚可喜的矛盾爆发了。他们有什么矛盾呢?原来,黄龙被耿仲裕囚禁时,沈世魁上台,掌握了军权。但是,由于尚可喜的干预,黄龙得以复职,沈世魁也就靠边站了。就这样,沈世魁对尚可喜怀恨在心,梁子就此结下。此时,皇太极在后金已经进行了改革,国力渐渐强大起来。而明朝内部腐败不堪,明军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内讧不断。沈世魁上位后,伺机报复尚可喜。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把尚可喜骗到皮岛,计划将他抓起来,以意图谋反罪将其杀死。幸运的是,尚可喜的部下及时发现了沈世魁的目的,尚可喜这才免遭屠戮。

尚可喜看到耿仲明、孔有德投降后金之后,都得到了很好地安排,于是,他也想投降。尚可喜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此时的尚可喜,心中全然没有了家国情怀,甚至杀父之仇也可以忘记,他只求自保。为了稳妥,他派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谈判投降事宜。皇太极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兴奋地高呼“天助我也”,并立即同意尚可喜投降,把他带领的队伍命名为“天助兵”。尚可喜得到皇太极的许可后,便秘密准备。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以召开元旦之会为名,将忠于明朝的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等人逮捕,然后统辖万余人,从海上逃往后金。这年四月,尚可喜抵达盛京。皇太极用对待孔有德、耿仲明的礼仪对待尚可喜,出城三十里迎接。皇太极对尚可喜非常赏识,称赞他“达变通权”,“知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给他大量金银财宝,并封他为总兵官。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尚可喜受封为智顺王。

尚可喜通过投降,达到了长享荣华富贵的目的,对皇太极感恩戴德。在日后的入关作战中,尚可喜带兵当前锋,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清朝入关之后,实行用汉人打汉人的政策,派三顺王以及吴三桂率领大家一路南攻,一直把李自成部逼到湖广、江西一带。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顺治六年,清廷改封尚可喜为平南王,与靖南王耿仲明率领2万大军进攻广东。顺治七年二月,尚可喜大军抵达广州,南明永历帝仓皇出逃,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率领孤军坚守广州。尚可喜派兵攻打,怎料城池坚固,没法突破。就这样,两军在广州城下相持长达10个月。最终,尚可喜等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于十二月攻下广州。城破之后,尚可喜在广州进行屠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庚寅之劫”,被俘虏的南明士兵六千余人全部被斩杀,广州城内的少壮男子悉数被杀。清兵还把城内百姓集结起来,赶入水中,死者不计其数。其屠戮之残忍,闻者无不骇然。

此后,尚可喜驻扎广州,开府建第,统治广东长达26年之久。尚可喜熟谙进退之道,晚年上书康熙皇帝,请求退休,到辽东养老。康熙一直没有同意,直到尚可喜第十一次上书,康熙才准许他解甲归田。但是,还没等到尚可喜程,吴三桂就在云南起兵反清。康熙命令尚可喜不准离开广东,必须坚守。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计划响应吴三桂。但是,尚可喜却坚持不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将尚可喜软禁在府邸里,然后率军响应吴三桂。73岁的尚可喜在屋内上吊自杀,但是被亲信及时救下,没过多久就死了。临死前,尚可喜还命人把皇太极赏赐给他的服饰穿戴好,并向北扣头,说,如果有来生,仍旧给先帝爷(皇太极)做牛做马。

更多文章

  •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50万众响应

    历史解密编辑:小怡的愉快旅行标签:林爽,清军,福康安,彰化,乾隆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有50万众响应,同年冬月攻下彰化,并杀死清廷台湾知府孙景燧,自称“盟主大元帅”,所到之处,各县望风而降。乾隆皇帝最初接到奏报,以为只是一般山贼叛乱,于是派闽浙总督“常青”处理此事,没想到常青手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打败了。乾隆大怒,于是重新派遣将军

  • 金庸笔下的张召重,明明是一个反派,却比主角更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金庸,张召重,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看过《书剑恩仇录》之后,总有一种张召重才是主角的感觉。论出身,他是武当最受宠的小师弟,武当掌门是他师兄。论武功,他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火手判官,一手凝碧剑也算是武林一绝。论地位,他是朝廷御林军骁骑营佐领,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论战绩,他一出马,便擒拿了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将红花

  • 红花会14位当家的武功都是什么水平?以张召重为依据可分三个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召重,红花会,陈家洛,书剑恩仇录,金庸,道长

    《书剑恩仇录》中最为出名的一个组织无疑是红花会,这是一个足以与天地会齐名的反.青组织。红花会和天地会有一点不同,并不曾分为很多分舵,而是共有14位当家的。这十四位当家的武功都不算弱,那么他们的论武功是一个级别的吗?其实只要看过《书剑恩仇录》原著,就知道虽然都是当家的,但14人武功最强和最弱悬殊极大,

  • 【3M.US】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傅少森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安徽,诗歌,名人,画家,汪士慎,傅少森,扬州八怪,书法作品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文/傅少森104、汪士慎卖画为生擅花卉,随意勾点清妙随。神腴多姿墨趣足,赏梅写梅尤作梅。灞桥风雪疏蝉朵,千花万蕊繁枝缀。老而目瞽工妙胜,良缣精楮各臻微。挥构疏枝点红脂,署款心观未盲笔。金石篆刻精俱佳,以画入印意深邃。布衣蔬食品茗读,深居蓬门僻巷归

  • 清 汪士慎 | 花卉册 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汪士慎,金农,兰竹,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精画兰竹,尤擅长画梅,笔致疏落,超然出尘,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其秀润恬静之致,令人争重。金农称他画梅之妙和高西唐(翔)

  • 汪士慎 观天龙八部图诗 镜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汪士慎,金农,诗词,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署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与金农、华嵒相友善。工诗词、书画,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为“扬州八怪”之一。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

  • 清代汪士慎画作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汪士慎,梅花图,兰竹图,金农,北京故宫博物院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汪士慎(1686-约176 2),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左盲生、天都寄客,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精篆刻、隶书,擅画花卉,尤擅画梅,笔墨疏落清劲,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具有秀润恬静之致,与李方膺“铁干铜皮”形成鲜明对比。与金农、华

  • 汪士慎花卉册,清淡秀雅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题诗,朱昂,书画,画家,巢林,汪士慎,袁晓岑,书法作品

    汪士慎(1686—1762),字近人,号巢林,别号七峰居士、溪东外史、晚春、甘泉山寄樵等,安徽休宁人(一说歙县人),寓居扬州。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他擅花卉,精于兰竹,尤擅画梅,因有一目失明,遂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其作格调清淡秀雅。其书法擅狂草、篆隶,另著有《巢林诗集》。(一)所谓琪树

  • 扬州八怪之汪士慎:盲于目,不盲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汪士慎,郑板桥,金农,梅花图,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是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

  • 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盲于目不盲于心,旧法新风韵胜于工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汪士慎,扬州八怪,金农,篆刻,书法,高凤翰

    导语:汪士慎列名扬州八怪,但他诗、书、印俱佳,是一个多面手、才子型的人物。“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他那帧有名的梅花册页,淡淡的笔墨、幽幽的花香、疏朗的空间,以及那似古朴又稚嫩的逸趣横生的隶书题识,大约很少有人会忘却——倒不在于它有甚惊天动地的笔墨技巧,而是那淡幽的精神意蕴太富于感染力。汪士慎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