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会被杀头,忠王李秀成还是写下了几万字的“供状”,对太平天国进行一番点评,说出太平天国灭亡的原因。曾经纵横大江南北十四年,差点埋葬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为何灭亡,李秀成总结为“十大错误”。其中,李秀成将天京事变、石达开外出单干视为“巨大错误”,深表痛心和遗憾。翼王石达开外出单干,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一个热门话题,石达开不顾大局,他一言不合就离开京师,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其实,从当时的战场局势来看,就算石达开留在天京,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的概率也很小。石达开留在天京,只能延缓太平天国灭亡,但改变不了大局。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取得大捷,曾国藩两次表演投水自尽的游戏,结果都被同伴拉回来。接着,太平军转入反攻,韦志俊率军从江北出击,第三次夺取武昌,西征局势一片大好。凭借着湖口大捷,石达开被誉为“战神”,是湘军的克星。石达开军事水平究竟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因为石达开前后表现差别很大;前期是战神,后期则是战五渣,连土匪都打不赢。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石达开与湘军作战时,就算依托太平天国,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胡林翼改变作战策略后,石达开是一胜难求。纵观天京事变前,石达开与湘军交战的历史,双方是互有胜负,难以区分高低。胡林翼改革湘军战术后,石达开就再也没有赢得胜利。1856年5月,石达开率3万精兵增援武昌,被胡林翼湘军阻挡在主战场之外,石达开用尽全力,也没能破局。
胡林翼主持湘军以来,改变了曾国藩一味野战、攻坚战的做法。野战,湘军虽然素质比较高,但太平军人数多,湘军没有必胜的把握。攻坚战,湘军塔齐布、罗泽南两位大将兼创始人都因此丧命:塔齐布被活活气死,罗泽南被枪炮打死。原因很简单,湘军缺乏重武器,太平军同样如此。野战、攻坚战,压根不适合湘军,一味地跟太平军硬刚,只能是死路一条,活活被耗死。如此,胡林翼决定改变战术,反客为主,执行“堡垒战术”与“围点打援”,跟太平军拼消耗。不得不说,胡林翼这招非常狠辣,除李续宾孤军冒进,在野战中被全歼外,太平军从未在大战中获胜。“堡垒战术”,就是在太平军据守的重要城池,如武昌、九江、安庆、天京等城下扎下大营,构筑起一座坚固堡垒,截断城内外联系。“围点打援”,就是围困城池,但并不攻城,而是吸引太平军来攻击自己的坚固堡垒,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如此一来,湘军反客为主,以逸待劳,跟太平打起了消耗战。
胡林翼的“堡垒战术”以及“围点打援”,石达开无法破局,他曾尝试过,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极盛时期,石达开亲自率3万精锐增援武昌,韦志俊在城内响应,结果打了三个月,太平军增援部队寸步难行,被迫退守洪山,与湘军进行相持。石达开主持天京政局后,武昌局势更加危急,他也没法去增援。如此,韦志俊只能以夜色做掩护,率军撤离武昌。不久,东线战场的句容、溧阳等也陷落。极盛时期的太平天国,石达开亲自出马,都没能突破湘军的“堡垒战术”,何况是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呢?石达开是否离开天京,胡林翼都不会改变已经具有明显效果的“堡垒战术”。就算石达开留在天京,他又能奈何呢?太平军能否破解“堡垒战术”,并不在于石达开是否留在天京,而是武器装备有没有得到质的改变。如前文所言,攻坚战对湘军、太平军都是一大难题。
太平军若想突破“堡垒战术”,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利用重型武器,摧毁湘军坚固堡垒,直接解除城池之围困。第二条,借助强大的水师力量,将粮食、弹药、兵马、衣物等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城池中,让太平军有打消耗战的资本。第三条,进行“运动战”,攻击清军重要战略城市,吸引对手分兵。以上三条路,第三条可以直接“枪毙”,因为太平军已经分散驻守各地,没办法组建一支强大的劲旅进行运动战。此外,清朝有了一套对付农民起义军运动战战术的有效手段,就是搞“坚壁清野”,士兵坚守城池,各地民团则俢筑寨子。如此,太平军无法获取物资补给,也无法招收更多的兵员,如同流寇一般。至于第一条和第二条,太平军想要行得通,必须先要夺取江浙,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跟列强搞好关系,从欧美引进先进的陆军、海军装备。因为,此时太平天国的水师可以忽略不计,压根不是湘军的对手。想要战胜湘军,破解“堡垒战术”,太平军必须组建近代化海军,并训练出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那么,若是石达开留在天京,他能够创造第一和第二个条件吗?笔者认为,概率非常小。都知道,太平天国是两线作战,西线与湘军战斗;东线与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江南大营”作战。进军江浙,就必须要摧毁“江南大营”,抽调精兵悍将,而石达开很难做到这点。要知道,石达开主持天京政局时,“江南大营”就开始转入反攻,镇江、溧水、句容等都处在包围之中,而石达开却不能救援,或者说救援不力。退一万步讲,石达开不惜牺牲上游战局,抽调全部兵力反击“江南大营”,然后进入江浙。此时,胡林翼湘军也许已经包围天京,留给石达开的时间也不多,他压根没有机会组建一支劲旅。再则,西方列强未必支持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列强并不想与清朝全面开战,战场局限于珠江流域、京畿地区,其目的是逼迫清政府就范。如此,太平天国获胜的概率非常小,就算石达开留在天京。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