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666 更新时间:2024/1/1 22:03:21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了这些道理,于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司法和刑法。然而相比现代社会来说,古代的刑法更加的残酷。

据史料记载,我国从舜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刑法,皋陶被称为“中国司法鼻祖”,他历经了唐虞夏三个时代,建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体系,由此也诞生了诸多刑法。

从部落时代到夏朝,再到殷商时期,都沿用着五种刑法,分别为墨、劓、剕、宫和大辟。其中大辟就是死刑的统称,但如何执行由当时的具体刑法所决定,在大辟当中凌迟处死是最可怕的一种刑法。

石达开受刑

在古代社会中,只有犯了非常重大的错误才会被判死刑,而死刑中有斩首、腰斩、枭首和凌迟处死等方法,一般会依据罪犯所犯的罪过来决定使用何种方法。

凌迟处死又叫“寸磔之刑”,磔刑是古代一种很残忍的刑法,意为肢体分裂。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曾受过寸磔之刑。

熟知历史的都知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洪秀全麾下的将领,他年纪轻轻就被封为翼王,随着洪秀全南征北战,给晚清时期的政权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石达开是一名彪悍的将领,据说他曾经带领着太平军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甚至一度逼死曾国藩,可见他的勇猛和才干异于常人。

在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因与杨秀清交好而愤恨洪秀全,在心灰意冷之下,他带着10万太平军脱离洪秀全自立门户。

但是在后期的作战中,石达开却连连败退,最后只能向清朝投降。当时他为了让部下的两千多人得以逃跑牺牲了自己。他的妻儿也被杀死,而自己则被凌迟处死。

凌迟处死这种刑罚自古都很残酷,这个刑罚就是一刀刀的将人的肉给割下来,但整个过程犯人必须保持清醒,直到割完上千刀才能让人死去,一般人根本无法坚持。

据传石达开在被行刑的时候硬是一声都没吭,展现出了大义凛然的一面。但后来有学者提出质疑,这么痛不欲生的刑法怎么会不吭声呢?后来才知道,不是他不想吭声,而是根本不能吭声。

流传下来的封声之法

古代的刑场中最常见的便是痛苦的嚎叫声,犯人们在被行刑的时候总是会发出惨叫或者谩骂。

在唐朝武则天刚当上皇帝不久,有许多大臣站出来反对她,于是她便将这些人给斩杀了,其中一些还惨遭凌迟。

其中有一人在被押解到刑场的路上不停地谩骂武则天,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负责监斩的大臣生怕自己受到连累,于是就用木核桃将他的嘴巴塞了起来,这样犯人就说不出话来了。

后来这个方法就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有了这个木核桃,别说要谩骂,就连喊出声都很难。

因此书中记载石达开在受到凌迟之时一声不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是被堵上了喉咙,自己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

这种方法为刽子手在行刑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毕竟在凌迟的过程中,刽子手要集中精力,如果犯人大喊大叫则会影响他们的操作。

每个朝代对凌迟的操作过程都有些许不同,但是大体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凌迟的时候,先割哪里,怎么割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再切手足和胸腹,最后将头切下来。

然而后来发展到最后,由最初的八刀变成了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等不同的种类。据说在明朝时期,朱元璋还发明了上千刀的切法。

据史料记载,明朝官员刘瑾被切了3357刀,千刀万剐由此而来。但这三千多刀并不是一次性切完的,而是分成三天来切。第一天先切三百多刀,每隔十分钟休息一下,要在犯人苏醒的时候再切。

这个刑罚最残酷的地方就是犯人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肉被一块块切下来的感觉,要先把肌肉切完,然后再将内脏取出来,但通常没人能撑到刽子手将刑罚完整进行。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行刑之前为了防止犯人咬舌自尽,会先将犯人的舌头割掉。有些犯人为了少遭点罪,还会让家人花大钱买通刽子手,这样他一刀插进心脏结束对方的生命。

因此,凌迟处死可谓是古代最为残忍而没有人道的一种刑罚,那么这种刑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磔刑的开端

在远古时期,部落中都会有自己的神明信仰,于是会定期举行祭祀活动来祈求神明的保佑。在祭祀过程中,人们拉出猪、牛和羊等牲畜,采用磔刑的方式来将他们敬献给神明。

因此磔刑实际上最初是用在牲畜上面,后来经过发展,逐渐将这种残酷的刑罚运用到了人身上。

在原始部落中,不乏一些人吃人的现象。那时候部落中经过战争之后,会抓捕一些俘虏,他们对待俘虏的方式跟对待牲畜一样,喜欢将他们进行烹煮。

有学者认为,磔刑就来源于原始部落中喜欢享受人肉大餐的习惯。在那时除了磔刑,还有醢刑,即将人剁成肉酱;脯刑是将人做成肉干。这些刑罚特色无不跟当时的饮食习惯有关。

到了殷商时期,纣王还发明了炮烙之刑,就是把人以烧烤的方式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秦汉时期,项羽也曾将刘邦的父亲放在大锅里给煮了。

有了这些刑罚方式,磔刑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关于磔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到了辽代之后才有了一个正规的名字。而这种刑罚在汉代时期一度被取消,死刑只剩下枭首、腰斩、弃尸三种。

不过到了唐代又恢复了这种凌迟的刑罚,后来历朝都一直沿用着这种刑罚制度。到了宋仁宗时期还将它列入了法典,与斩刑和绞刑并列为常用死刑的方式。

这种刑罚将人类意识深处最原始的兽行本能展露无疑,因为它的存在,让中国的历史扉页上又沾染了很多的血腥。

刑罚的建立也许是封建社会掌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而施行的,但也恰恰反映出了人性中最为丑陋的一面。

有一位法国的博士曾在中国目睹过凌迟处死的惨状,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血淋淋的肌肉被堆放在柳条篮子里,几个小时后犯人死去时他的身上全部关节也随着断裂”。

身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是怎样的,但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残忍和血腥。

标签: 石亚达洪秀全犯人之刑磔刑

更多文章

  • 是谁想出用石灰将石达开的儿子杀死这一办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常识生活秀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骆俊,洪秀全,巡抚

    石达开从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他为太平军在金田起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作战中,由于贡献卓著,他被洪秀全封为冀王,是太平军不可多得的一位将才。但是,在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率军离开了天京,从此辗转于各地与清军作战。1863年5月中旬,石达开率军来到了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北岸也没有清

  • 翼王石达开,被清军千刀万剐,5岁幼子为何不哭反破涕为笑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石亚达,清军,骆俊,曾国藩,太平天国,部下,翼王,石达开

    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凌迟,却大笑起来,这应该是违背天理的。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道是从古自今的美德。但如果作为逆徒的儿子,在父亲忤逆受处的时候,儿子应不应该受到牵连呢?这个问题自古就是一个清规戒律,一些事件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达开和他的儿子石定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呢?

  • 石达开被极刑处死,受刑时一言不发,围观者皆叹息:世间奇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

    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囯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正如“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这句话说的便是石达开。与此同时,他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中最悲情的将领之一,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最后兵败就义,被极刑处死。清代作家周询曾在《蜀海丛谈》中对石达开行刑过程进行过详细的描写:“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

  • 从进军目标看,石达开手握10万精兵,单飞6年只能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石亚达,水师,太平天国,刘邦,李鸿章,翼王

    1863年6月,陷入绝境的翼王石达开,没想着如何血战突围,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去骆秉章大营“请降”,还开出一堆条件。结果,四川总督骆秉章压根就不理会他,认为他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于是将其凌迟处死;五岁儿子石定忠则被石灰粉闷死,韦普成等与翼王一起来的将领也被凌迟;放下武器的2000精兵,全部被杀害,400

  • 石达开被凌迟之时一声不发,可比关公刮骨?技术方面很难实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杨涟,清军,石亚达,李秀成,曾国藩,刽子手,石达开

    历来的中国统治者就是聪明绝顶,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发明了很多严刑严峻法,可谓是集人类酷刑之大成。而凌迟,则是其中最登峰造极、最恐怖、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凌迟是中国的专利,是中国特有的刑罚,是统治者残暴的象征。凌迟又叫"剐刑",老百姓叫它"千刀万剐"之刑,就是由刽子手把犯人身上的肉按照顺序,一刀

  • 石达开为什么执意要率大军离开洪秀全单独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洪秀全,石亚达,大军,太平天国,杨秀清,石达开

    主要原因是天京内乱、自相残杀引起了天国将士的信仰危机,诸王争权,滥杀无辜,使靠宗教信仰凝聚在一起的天国内部面临人心丧失、分崩离析的颓局。曾经激励天国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支柱,也随着高层争权夺利、同室操戈而受到极大的动摇。洪秀全煞费苦心塑造的天父皇上帝这一不伦不类的西洋镜被打破戳穿,拜上帝教理

  • 一代英雄石达开的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无言的空白话标签:石亚达,清军,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石达开

    被誉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终完美的形象”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何却过不了大渡河?1861年9月,石达开从桂南北上,到1862年初经湖北进入四川。该地区物产丰富,地形较复杂,适合打游击战。为了北渡长江,攻占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他率军转战川黔滇三省,终

  • 石达开被俘虏前,真的将巨额宝藏藏在大渡河附近?专家: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太平天国,刘湘,洪秀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首长征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诗句里的金沙江和大渡河都是恐怖的天堑,不过它们却没能阻止热血的红军,并且成为打造红军铁血意志的助攻,让红军后来翻了乾坤。但话说回来,大渡河并非那么容易度过,红军虽然闯过了这道天堑,但有一位人物却没能度过,并且死在了这天堑面前。此人就是

  • 广西小村庄发现石达开后人,有100多人,存活至今全靠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广西,清朝,石亚达,洪秀全,石达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清朝末年,各界起义不断。一方面是为了抵制清朝的衰败腐败。另一方面,一些有野心的人想借此机会实现他们的皇帝梦想。著名的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如此声势浩大的起义,已经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下。由此可见,即使时代给了最好的机会,如果领导不当,想要成功的机会也会变得十分渺茫。但在这场运动中,却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

  • 石达开兵败大运河,72年后一老秀才指出关键细节,助3万红军脱逃

    历史解密编辑:史二了标签:红军,清军,石达,石亚达,韦昌辉,洪秀全,大运河,太平天国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遵义、金沙江等地相继突破了老蒋的包围圈之后,率领大部队来到了大渡河。然而,面对这一条宽阔的大河,此时中央红军又陷入了一个危机之中。因为此时,老蒋的追兵就在后面,红军想要就地筹措船只已然来不及了,如果不及时撤退的话,那么红军必然会面临两种结局,一种就是如同湘江之战一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