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囯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正如“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这句话说的便是石达开。与此同时,他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中最悲情的将领之一,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最后兵败就义,被极刑处死。清代作家周询曾在《蜀海丛谈》中对石达开行刑过程进行过详细的描写:“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那么,石达开为什么会遭受极刑呢?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初生毛犊,仗义执言石达开,小名亚达,是广西贵县人,他是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经被封为了“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达开是于1831年3月出生于广西贵县北山里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这一带周围是壮族的聚居区,他的父亲石昌辉在很小的时候便已早逝,从此家境大不如以前,因此家中都是由母亲来操持,石达开也是由母亲抚养成人。在石达开少年的时候,他主要在家种田来补贴家用,此外他还烧过窑,开过矿,做过生意,虽然挣得不多,但也渐渐富裕起来了。在14岁的时候,石达开早已挑起了维持家庭的重担,他奔走于江湖之中,结交了各路豪杰,并且他对人和气,好仗义执言。
他与当时在浔梧一带进行活动的大头羊张钊、天地会首领罗大纲有一定的交往,还与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次,地主家的猫占了渠塘里的水,使得农民无法用水灌田,而眼看着田地快要干涸了,在大家都着急上火的时候,石达开对此状愤愤不平,鼓励贫苦农民一起去打地主,并说一切后果由他来担当。因此,石达开路见不平的精神和仗义执言的性格使得他有了一定的名气,很快便在群众中享有了一些威信。而这一切都为之后参加拜上帝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年少有为,屡建奇功在1847年,清朝官场腐败不堪,暗箱操作不断,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这让年仅16岁但心怀大志的石达开非常失望。正在此时,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再次来到贵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秘密筹备反清起义,在见到满腹韬略的石达开后,洪秀全想要试图用拜上帝会的思想来影响石达开,并邀请他共同商议起义运动。在二人的激烈交谈后,石达开慨然允诺,他被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所启发,不久后就加入了拜上帝会,由此他心中的革命星火也被成功点燃了。三年后,石达开毁家纾难,率领四千多人参加了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此时他受封成为了左军主将和翼王,是太平天国的五王之一,意为“羽翼天朝”。
此后,在洪秀全、石达开等人的苦心经营之下,太平天国逐渐发展壮大,而石达开也可谓是屡建奇功。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长沙败亡之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一度陷入清军的反包围,形势十分危急,面对这种情形,石达开果断率领部队西渡湘江,开辟了河西基地,以此才缓解了太平军的粮食危机。此后又带领军队成功跳出清军的反包围圈,夺下岳阳,占领武汉,一路从武昌到金陵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这样,石达开把清军打得落荒而逃,使得清军对他闻风丧胆,从此,人们也称石达开为“石敢当”。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为天京,开始与清王朝分庭抗礼。但是,在定都之后,诸王不再豪气满天,而是享乐主义抬头,强抢民女,侵占民宅,奢靡之风盛行,甚至连天王洪秀全也丢掉了“天下为公”的使命。
然而在五王之中,只有翼王石达开不为所动,仍然洁身自好,从不参与,一心只想继续壮大革命事业。同年,石达开受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在此过程中,他打破太平天国一直以来都重视攻占城池而轻视建设根据地的传统,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一步一步地扩大了太平军的根据地范围。并且目光远大的石达开意识到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和地方行政,因此他开始积极组织各地的人民登记户口,实行科举,广泛地招揽人才,选举基层官吏,建立起了地方行政体系。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一个国家应该有的规模。除此之外,石达开还加紧练兵,整肃军纪,恢复国家治安,制定国家税法,征收赋税,使得各行各业都有序发展。
在1854年,曾国藩与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开始了第一次的交手之战。在这场战争的开始,太平军在战场上因遭遇了湘军的凶狠反扑而节节败退、失地千里。此时石达开分析出太平军接连失败的原因是水师薄弱,因此便下令找人仿照湘军,加紧操练水师和造船造舰,使得太平军有望扭转局面,与清王朝的湘军抗衡。之后石达开又在危急时刻,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自上阵指挥,力挽狂澜,最后使得对方统帅曾国藩欲投水自尽,虽被部下救起,但结局已定。同年秋天,石达开乘胜追击,再次挥师江西,越战越勇,屡立奇功。又由于他军纪严明,求贤若渴,因此十分受江西人民的爱戴,甚至使得很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纷纷转向支持太平军。
就这样,在石达开的带领下,太平军很快就从一万多人增加到十万多人,这也是历史上湘军哀叹的“民心全变,大势已去”的由来。最后在1856年,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使得湘军完全陷入了太平军的包围之中,石达开大破江南大营,成功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从此,石达开的威望也进一步提升。
四处牵制,负气出走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了,其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东王的部属也惨遭株连。当时,石达开正在前线军营,听到消息后立即返程,面见天王洪秀全,指责韦昌辉的杀人之错。看到急忙赶回的石达开后,韦昌辉认为他是对东王有偏袒之意,于是想要有意加害他,最后使得石达开不得不逃出天京。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石达开离开后,他在京中的家人和部属却全部被杀害了。于是石达开在安徽上书天王,请求杀掉北王以平民愤,天王洪秀全因看到全体军民都力挺石达开,因此只能下令将北王杀之。此后,在石达开的带领下,太平军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被动局面也逐渐得到了扭转。看到威望越来越高的石达开,洪秀全心生疑忌,因而对石达开百般排挤与牵制,最后使得石达开带着20多万精兵负气出走天京,前往安庆。
舍生取义,殒命锦城在他负气出走天京后,1861年,石达开想要北渡长江,建立四川根据地,于是他开始转战川黔滇三省。到了1863年5月,石达开带领三四万部下到达四川大渡河,此时的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信心满满地下令多备船筏,第二日就准备渡河。但是谁承想,当天晚上天降大雨,河水一路猛涨,使得石达开的部队被百年不遇的涨水阻挡地无法前进,面对此状,石达开下令无法行船,需等待几日。而清军得知消息后,迅速出兵准备将其包围,不出三日,清军便来到了大渡河的对岸,经过双方多次对战,石达开都接连失败。
在被清军围困了三天三夜后,石达开的部队粮草用尽,逐渐陷入了绝境,而石达开看到部下们都士气低落,伤亡惨重,因此为了能够让部下们存活下来,石达开决定主动投降,舍命以全三军,他想要用自己的命换取部下们的命。但是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叛诺言,并没有给石达开的部下放行,在部队中,除了三百位老幼存活之外,几乎全部都被突袭绞杀。根据当时的律法,由于石达开犯的是谋逆君主的罪行,因此最后被判以凌迟之刑。要知道,在古代,凌迟之刑是极大的酷刑,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针对作乱、谋逆之人的最为极端的惩罚之术。明朝太监刘瑾就曾被施以凌迟之刑:“例该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头一天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开刀,一共剐了3天。”
《辽史·刑法志》曾有对于凌迟之刑有过记载,凌迟是一种肉刑的名目,简单来说就是把身体一一肢解。但是面对这样的刑罚,在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公堂受审之时,仍然慷慨陈词,使得主审官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在临刑之际,石达开即使深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迫害,依旧面不改色,默不作声,最终享年32岁,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正是石达开这样“神色怡然”,使得围观者无一不为之动容,纷纷叹息道:“世间奇男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凌迟之刑本就极端,是绝非人可以忍受的,历史上有些人仅仅只挨了七八刀就已经命丧黄泉了,而石达开却在承受千刀万剐之痛时,仍然一言不发,谁能不心生佩服呢?
由此可见“世间奇男子”不无道理,也正是石达开身上的凛然正气和坚强品质才使得世人惊叹,甚至使得清兵都为之叹服。正如当时四川的布政司刘蓉称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总的来说,石达开对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近代以来的农民革命战争史上也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的不卑不亢之气,也让世人纷纷为之折服。参考文献[1]周光大.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1):22-27.[2]芙蓉花开. 石达开的凌迟和第三条道路[C]//.社区教育(2016年1月号 总第27期).,201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