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全文56句,366字,嵌68个“春”字,郑板桥一曲《春词》流传千古

全文56句,366字,嵌68个“春”字,郑板桥一曲《春词》流传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3/12/21 8:56:06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过后,万物开始茁壮生长。

万物新绿,鲜花绽放,到处都是春的气息。

清代的大书画家郑板桥,诗词也写得很好。有一年春天,他与几个朋友一起春游,欣赏着春色美景,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禁不住诗兴大发,开口吟出一首《春词》: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

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

“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

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

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

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

兜里兜的春莱,篮里挎的春桑,

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

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

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

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

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

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

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

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

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

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

顺口春声春腔。

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章。

不料二月仲春鹿鸣,

全不忘平地春雷声响亮。

【赏析】

这首《春词》全篇56句,54句带“春”,全诗嵌68个“春”字,难得的是晓畅自然,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

春花、春曲、春酒,听春,看春,品春,一应俱全。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一首《春词》,描绘地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历史上还有一些咏春诗,也是句句不离“春”字。

湖南长沙郊区出土的一把唐代瓷壶上刻有一首五言咏春诗: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无边的春雨细细,春水满了池塘,池塘中春草上,酝酿着勃勃生意。

春日的清新饱满扑面而来,人们在春天里饮酒,在春天的鸟声里沉醉。

短短四句诗,用词的典雅简朴深邃,8个“春”字,描绘出一幅春光图。

由静入动,清新不腻,这浓酿清新的春天跃然纸上。

民间有一首《春帖儿》,一口气用了10个“春”字:

春日春光春水流,春原春野放春牛。

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

还有一首《春歌》,全诗28个字,用了12个“春”字:

春燕春鸟随春飞,春鱼春虾弄春水。

春蝶春蜂采春花,春风春雨送春归。

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有一首《春日》: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正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情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意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惜春时。

梁元帝的《春日》,算是最早句句嵌春字的诗了。

全诗共计18句,90个字,用了23个“春”字。

除了描写春光、春色的美好,对春景、春思、春惘之情也尽情抛露。

让人兀觉意味深长、情真意切,颂叹的同时,亦不免有些唏嘘感慨。

古人在遣词造句的功夫上,可以说是穷尽了趣味和才华,一个春字重复使用,不但没有多之感,反而将春天描写得淋漓尽致。

真可称得上是,才高八斗,才思敏捷,堪为后世文人的典范,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首呢?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标签: 春词春草春光春水郑板桥

更多文章

  • 郑板桥在清代文人当中,是一个杰出人物,可他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尔文新影视标签:郑板桥,难得糊涂,乾隆,罗聘,汪士慎,黄慎

    清朝时代的文人很多,有名气的也不少。不过,名气大到广为现代人所知的郑板桥无疑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假如您还不知道郑板桥是谁,那您一定对有些人常挂在嘴上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不陌生吧。对了,这句“难得糊涂”就是郑板桥说的。郑板桥的大名气并不是因为“难得糊涂”而得来的,他实际上有着过人的才华。文人画家郑

  • 郑板桥一首冷门的咏梅诗,短短28个字,却写出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郑板桥,咏梅,梅花,一首,诗词,陆游,清晨,咏梅诗

    梅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又与竹、兰、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梅花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咏梅佳作。郑板桥的诗词多写自己的志向和品质,反倒是显得更为深

  • 寻访 | 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万寿山、建国门、孔庙、卧佛寺……

    历史解密编辑:青睐标签:香山,贡院,孔庙,郑板桥,万寿山,卧佛寺,法海寺,颐和园,建国门,北京市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于世。他与北京有着不少渊源,曾四次进京,既考取功名,也广交善友。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为此寻访其在北京的足迹,采撷那些久远的趣闻逸事……初次进京暂居“颐和园万寿山”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

  • 一首《沁园春》,满怀癫狂意。郑板桥:没人比我更懂什么叫“恨”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风月,苏轼,郑板桥,沁园春,古典乐,千古名句

    “沁园春”这个词牌,从初唐发端到北宋苏东坡定调,名声赫赫,佳作频出。由于它多用四字短语排列,节奏紧凑,调势活泼生动,可平可仄之字极多,较为自由。这样婉谐流畅的表达,也适宜于不同语言风格,无论抒情还是言志,抑或是谐谑、叙事、酬赠、祝颂等题材,都可以畅快表达。因此受到无数文人的青睐,填词者不知凡几。苏轼

  • 郑板桥:他是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三绝,血性为文章,瘦竹影婆娑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郑板桥,文章,扬州八怪,诗词,王安石,扬州市,中国世界遗产,大运河,中国文物

    郑板桥:血性为文章,瘦竹影婆娑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三绝,世人对他的了解,大多限于书画,他那自称“六分半书”体和画的那瘦竹,引来多少的赞叹。其实他的诗词也颇有特色,而且切入时弊,他自称“直摅血性为文章”,诗文中体现着一个“真”字,无论是那几句题画诗,还是咏史诗,总是爱憎分明,显现着诗人率

  • 武秀才状告老农:粪水溅在我衣服上!郑板桥:你给老农磕头20个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郑板桥,武秀才,乾隆,知县,叩头

    欺压良善的武秀才拉着老农去郑板桥那里告状,说老农担粪时不长眼,把粪水溅在了他衣服上,求郑大人处理。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任知县,一天,只见本地武秀才气势汹汹的,拉着一个可怜巴巴的老农来告状。原来是老农挑粪时,不小心把粪水溅在了武秀才的衣服上。这本来不算件什么事,可这个武秀才仗着自己在地方上

  • 毛主席狂草《观沧海》,启功、郑板桥、周慧珺等大家都望尘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爱新觉罗·启功,郑板桥,观沧海,毛主席,狂草,书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每一位都背诵过的名篇,诗歌中也透着一股豪迈之气,毛主席对此,也是非常喜欢的,其狂草版《观沧海》,跌宕起伏,指点江山,让人叹服,还有不少书法大家,诸如启功、

  • 大才子郑板桥用对联教育儿子,充满人生智慧,令后人感悟良多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郑板桥,对联,才子,读书

    说起郑板桥,大家一定很熟悉。作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样样皆能,堪称一位流芳千古的大才子。由于郑板桥在民间的名气太大了,所以老百姓各种讲述着郑板桥的事迹。这些事迹有的是真,有的是假,真真假假并不重要,毕竟都是民间故事。重要的是,故事里有哲理,有文化,让人深受启发。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

  • 郑板桥作了一首极容易背诵的诗,全文几乎都是数字,看一遍就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柳婉月标签:郑板桥,诗词,隶书,书法,咏雪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文学瑰宝,向来要求押韵工整,文采兼备。尤其是魏晋时期的文学,更是注重辞藻之华丽,用句之精妙。不但句词与意象皆有增加,更是要求二者合一,彼此兼顾。但古往今来,唯独有一首诗却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它没有华丽的词汇,精妙的语言,就连押韵也全然舍弃,可偏偏这样一首“离经叛道”之作,

  • 郑板桥: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郑板桥,扬州八怪,难得糊涂,乾隆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人才华横溢,作风清高,各有各的怪癖。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这些赞颂他人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