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主席狂草《观沧海》,启功、郑板桥、周慧珺等大家都望尘莫及!

毛主席狂草《观沧海》,启功、郑板桥、周慧珺等大家都望尘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756 更新时间:2024/1/20 1:45:16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每一位都背诵过的名篇,诗歌中也透着一股豪迈之气,主席对此,也是非喜欢的,其狂草版《观沧海》,跌宕起伏,指点江山,让人叹服,还有不少书法大家,诸如功、郑板桥、周慧珺等等大家,但是也是望尘莫及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毛主席的这幅狂草作品,笔墨上还有一种比较散淡的韵味之美,在书写上,不仅是笔走龙蛇,而且,这幅作品,还采用了浓墨重写的方式,众所周知,毛主席的狂草,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写这首诗歌,可以说是诗合璧,达到了一种新境界,通篇上看,字形大小,错落分布,而且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之势,让人倍感清新,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错落感,更加强烈,大小相参,虽然没有那种大起大伏,但是在韵味上却是一种大起大伏,是一种新高度,众所周知,毛主席还位列了20世纪10大杰出书法家之列,其书法水平,更是精绝的。

其他大家的《观沧海》,在毛主席书法面前,显得很苍白无力,诸如郑板桥,众所周知,郑板桥擅长“七分半”体,虽然这种字体形式也深得大众的喜爱,但是却没有文章的那种气势,而作为书法大家的启功先生,虽然书法也是自成一体,独步书坛,但是在“毛体”面前,也显得如此渺小,女书法家周慧珺,虽然她的行书也是备受推崇,尤其是书写的这份《观沧海》,也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之感,但是在气势依然是无法比拟的。

更不要说其他书法家了,对比,诸多书法家的《观沧海》,“毛体”版《观沧海》,精妙绝伦,是书坛里的一股”清流“,对此,请分享你的认识见解哟,你的点赞和转发,就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哟。

更多文章

  • 大才子郑板桥用对联教育儿子,充满人生智慧,令后人感悟良多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郑板桥,对联,才子,读书

    说起郑板桥,大家一定很熟悉。作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样样皆能,堪称一位流芳千古的大才子。由于郑板桥在民间的名气太大了,所以老百姓各种讲述着郑板桥的事迹。这些事迹有的是真,有的是假,真真假假并不重要,毕竟都是民间故事。重要的是,故事里有哲理,有文化,让人深受启发。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

  • 郑板桥作了一首极容易背诵的诗,全文几乎都是数字,看一遍就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柳婉月标签:郑板桥,诗词,隶书,书法,咏雪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文学瑰宝,向来要求押韵工整,文采兼备。尤其是魏晋时期的文学,更是注重辞藻之华丽,用句之精妙。不但句词与意象皆有增加,更是要求二者合一,彼此兼顾。但古往今来,唯独有一首诗却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它没有华丽的词汇,精妙的语言,就连押韵也全然舍弃,可偏偏这样一首“离经叛道”之作,

  • 郑板桥: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郑板桥,扬州八怪,难得糊涂,乾隆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人才华横溢,作风清高,各有各的怪癖。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这些赞颂他人品的

  • 郑板桥:我的人生自61岁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怀素,小楷,郑板桥,黄庭坚,书法作品

    郑變 兰竹石 184cm×93cm 上海文物商店藏人生自61岁开始文/钱红莉郑板桥的外祖父汪翊文是个博学多才的乡间隐士,把家里唯一的女儿嫁给了郑板桥的父亲。父亲给儿子取名为“燮”。燮,这个字含有和顺、调和之意。每一位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以至有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这么一来,郑板

  • 这首诗毛主席、郑板桥、曾国藩都写过,可谓精彩纷呈,佳作迭出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郑板桥,曾国藩,毛主席,董其昌,草书

    唐诗宋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好多作品皆能张口即来,耳熟能详。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那鲜明的色彩,独特的意象,深厚的哲理,都能给人无尽的回味。这首诗很多大书法家都书写过。比如毛主席、郑板桥、曾国藩、光绪、董其昌等,皆留下了珍贵的墨宝,精彩纷呈,风格独具,如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争奇斗艳,一

  • 郑板桥:千秋不变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行书,画家,题款,郑板桥,兰竹石,书法作品

    郑板桥 墨竹图 179cm×95cm 1764 年 上海博物馆藏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郑板桥打油诗趣闻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郑板桥,打油诗,庄稼,乡绅

    郑板桥(1693一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的“怪”颇有一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是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郑板桥的“怪”就是情系百姓

  • 郑板桥:兰花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乾隆,举人,康熙,石涛,郑板桥,书法作品

    郑板桥 幽兰竹石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为何说郑板桥笔下的墨竹,把文人画推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郑板桥,墨竹图,兰竹图,画家,苏轼

    导语:郑板桥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他笔下的竹,是思想和人品的化身,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既涵括了他所向往的精神能量,也承载了他“泽加于民”的抱负。《十笏茅斋竹石图》局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都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

  • 名家名篇 | 郑板桥《坡公小品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郑板桥,坡公小品册,隶书,书法

    郑燮《坡公小品册》,纸本,纵29厘米,横18.2厘米。扬州博物馆藏。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