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为何不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腿瘸的咸丰,这是怎么回事

道光为何不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腿瘸的咸丰,这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法观探 访问量:3629 更新时间:2024/1/21 3:00:25

道光皇帝在他去世前曾经指定自己的四弟恭亲奕訢为继承人。然而,当道光皇帝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宣统和奕譞都夭折了,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开始考虑其他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决定推选咸丰为新皇帝。虽然咸丰腿部残疾,但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长子,拥有皇位继承的优先权。此外,他还被认为是一个强有力的皇帝,具备领导清朝的能力。

相比之下,恭亲王奕訢虽然有着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他被认为是一个“教育过度”,“过于自信”和“不稳定”的人,不适合成为皇帝。此外,他还是太子时期的旧臣们的重要对手,这些旧臣不愿意看到他成为皇帝。

爱新觉罗·奕訢

因此,尽管恭亲王奕訢是一位有才华的政治家和将领,但他最终没有成为皇帝,而咸丰则被推选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了道光皇帝对恭亲王奕訢的选择。一是恭亲王奕訢的儿子曾经和道光皇帝的儿子宣统一同患天花而夭折,这可能影响了道光皇帝对恭亲王奕訢的信任和好感。二是恭亲王奕訢的一些言行举止被认为是不合适的,比如他曾经在宫中私自招募士兵,这违反了清朝的官制和法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道光皇帝对恭亲王奕訢的印象和信任程度。

总之,道光皇帝没有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了腿瘸的咸丰,可能是因为咸丰具备皇位继承的优先权,且被认为是一个强有力的领袖。而恭亲王奕訢则被认为是一个不稳定、过于自信的人,且与太子时期的旧臣存在矛盾,因此没有得到道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些历史事件可能也影响了道光皇帝对恭亲王奕訢的看法。恭亲王奕訢曾经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与反清组织有联系,并与反清将领冯子材有过合作。尽管恭亲王奕訢最终没有加入反清组织,但他与冯子材的合作行为被清廷视为不忠不义。此外,恭亲王奕訢在清廷内部也存在一些政治对立,他与另一位大臣和珅的关系紧张,这也可能影响到了他的继承人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道光皇帝的选择并不是单方面的决定,他的决策往往受到其他官员的影响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官员可能有不同的考虑和利益,也可能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因此,恭亲王奕訢没有成为皇帝的决定也可能是清廷政治权力争斗的结果。

总的来说,道光皇帝没有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了腿瘸的咸丰,可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咸丰具备皇位继承优先权、恭亲王奕訢的一些行为和言论被认为不稳定、政治对立和清廷政治权力争斗等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在清朝晚期,皇位继承权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由道德和家族血统决定的问题,而是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皇位继承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权力竞争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恭亲王奕訢虽然有着高的出身和卓越的政绩,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并没有成为道光皇帝的继承人。

相反,咸丰虽然身体不佳,但他有着坚强的性格和决断力,对于政治事务的处理也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战争期间,咸丰表现出了强烈的领导力和意志力,得到了清廷内外的支持和认可。因此,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咸丰为继承人,也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明智的决定。

总之,清朝晚期的皇位继承问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权力争斗、个人能力和性格、家族血统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恭亲王奕訢虽然有着高的出身和卓越的政绩,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成为道光皇帝的继承人。相反,咸丰虽然身体不佳,但他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决断力,最终被道光皇帝选择为继承人。

更多文章

  • 作为清朝的开明王爷,如果奕訢继承皇位,会比咸丰帝做得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咸丰,恭亲王,奕䜣,清朝,慈禧,光绪

    我们知道咸丰帝在位期间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外东北库页岛就是咸丰帝割让出去的,所以说咸丰绝对是昏君。而咸丰的六弟爱新觉罗·奕訢人称“鬼子六”,如果当年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奕訢,奕訢会比咸丰做得好吗?奕訢确实有三点比咸丰强。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訢任领班

  • 差点当上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怎样度过晚年的?庸庸碌碌度过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奕訢,恭亲王,清朝,慈禧,光绪,咸丰

    奕訢,晚清重臣,他拥有着一系列看似风光无限的“头衔”,他是道光帝和孝静成皇后的第六个儿子,是咸丰帝的弟弟,是同治帝的叔叔,也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他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领班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可谓是晚清权倾朝野的权臣。一位叫马士的美国人曾说“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

  • 晚清时期,爱新觉罗溥伟恭亲王奕訢之孙,还是非常帅气的!

    历史解密编辑:激情电竞君标签:恭亲王,奕訢,罗溥伟,晚清

    晚清时期,爱新觉罗溥伟,恭亲王奕訢之孙,还是非常帅气的,爱新觉罗家族不管男女颜值都还不错,只能说帝王之家天生的贵气!

  • 道光为何不立政治才能、身体素质更好的奕訢为帝,而是选择咸丰?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道光帝,咸丰,清朝,清廷,恭亲王,嘉庆

    恭亲王奕訢身体素质的确是要比咸丰奕詝要强得多。据清史记载,咸丰小时候曾得过天花,虽痊愈,但却还是落下了后遗症,不但脸上长满麻子,身体也变得有些羸弱,成了一个病秧子。除此,咸丰还是皇子时,在南苑狩猎,因追逐野兽不慎跌入马下,虽得上驷院正骨医士全力救治,但腿脚还是落下残疾,致使行动出现不便。但是,若要说

  • 大权独揽的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寡妇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奕訢,恭亲王,慈禧,咸丰,亲王,道光帝

    来源 | 头条号正说清代十二朝爱新觉罗·奕訢,虽然在和咸丰皇帝的皇位角逐中败北,但却被道光皇帝于传位遗诏中晋封为亲王;咸丰皇帝临终安排的“赞襄政务大臣”中,恭亲王奕訢虽然被排除在外,但他却一手将慈禧太后推到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这位被光绪皇帝评价为“忠诚匡弼,悉协机宜”的忠臣、能臣楷模,虽错失大清皇位

  • 奕訢作为晚清开明政治家,主持洋务二十余年,为何斗不过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慈禧,同治,晚清,光绪,清朝,咸丰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导致清朝很排外,而且对汉族大臣防范很严格。就是在最开明的康熙朝,朝廷里掌握实权的汉族大臣也并不多。到了晚清,由于慈禧掌权,妇道人家,更是见识短浅,争权夺利是一把好手,开放发展、学习先进、治国理政却一样都不行。在她的领导下,占据帝国权力核心的满族大臣和皇亲国戚

  • 曾经显赫的恭亲王奕訢为何慢慢沉寂了,他为何成不了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奕訢,慈禧,多尔衮,恭亲王,慈安,太监,清廷,恭亲,王奕訢,小说家,国防政策,金庸笔下角色,军事政策,慈禧太后

    辛酉政变后,慈禧逐渐抓住清廷的最高权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先是处死了曾经帮助其实施辛酉政变的政治盟友胜保,随着慈禧手中权力的不断稳固,她和先前的政治盟友开始产生矛盾。其实自慈禧和奕在热河达成政治密约后,双方一直都尽量遵守着当时的承诺,也就是慈禧和慈安一方掌握垂帘听政的决定权,奕一方则以议政王的名义领衔

  • 如果道光选择恭亲王奕訢接班,清朝能否有复兴机会?答案是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皇帝,清廷,皇位,清朝,恭亲王,道光帝,李鸿章,曾国藩,王奕訢,大清王朝

    六子奕訢和皇四子奕詝都是道光皇帝喜欢的儿子,但是按照长幼次序,皇位该是老四的。如果传给了老六奕訢,就难以服众,就会引起内乱,因此道光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奕,老六奕訢跟皇位失之交臂。有人假设,如果奕当了皇帝,就能挽救大清灭亡的命运,就能让大清千秋万代。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清封建体制是集权高

  • 道光帝明明喜欢奕訢,为啥没有传皇位给他,只是封了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道光帝,咸丰,皇位,皇帝,亲王,奕訢

    1850年,道光帝在病危之时,遗诏出现了“一匣双谕”。当时召见的大臣,打开御书之后,大吃一惊,里面有三行内容,其中一行: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另一行: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奕詝继承皇位,名号咸丰帝,在此之前,可用五个字来形容他“德才不配位”,形象不佳,天生还有点坡脚,反观奕訢,高大英俊,文

  • 没安置好能力极强的弟弟奕訢,咸丰皇帝托孤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奕訢,遗诏,宫太后,咸丰皇帝,慈禧太后

    文:张军锋(读史专栏作者)爱新觉罗·奕詝估计是大清朝最为不幸的当家人,他主政的十一年可以说是大清入主中原以来各种矛盾总爆发的阶段,朝廷吏治败坏,南方洪秀全与他分庭抗礼,几乎要动摇大清的根基,西方列强虎视耽耽,内忧外患齐齐压在这个年轻皇帝并不十分强健的肩头,而他的为政能力又比较一般。1856年,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