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625 更新时间:2024/1/21 13:45:26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

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第七个儿子。噶尔丹从小就被送去学习当喇嘛,但他喜好舞枪弄棒,却不喜欢念经。长大后,他在达赖喇嘛的支持下,回到准噶尔部落,消灭了政敌,从此,噶尔丹还俗,成为准噶尔部首领。

他执政之后,对四周发动多次战争,尤其对东部的喀尔喀蒙古及西边的新疆,更是屡次掠夺其居民、牲畜,侵占其牧地。喀尔喀蒙古因此多次清朝求救,康熙曾派大臣与噶尔丹谈判,但噶尔丹都不予理睬。

清朝在此时无法出兵,因为国内先后有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南蒙古察哈尔部落的纷争,对西北噶尔丹一事只好采取忍让政策。噶尔丹看清朝如此软弱,气焰更加嚣张。他不但杀害了康熙派去的使臣马迪等人,还要求康熙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甚至提出康熙“君南方”,而由他“长北方”-成立蒙古汗国的想法。

康熙的隐忍作风,到噶尔丹于1688年再犯喀尔喀时,终于有了转变。喀尔喀因噶尔丹入侵而向清朝求救,此时,清朝国内的政局已经稳固,各地叛乱已平,康熙于是召集群臣,决定御驾亲征。

第一次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诏亲征。他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亲自率兵在后督军。刚开始时并不是很顺利。噶尔丹屯兵于树丛中,前有河流阻挡,后有树林掩蔽。噶尔丹设“驼城”,把上万只骆驼,绑住其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个长长的“驼城”。噶尔丹军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枪箭,以阻止清军进攻。在这种前有驼城、后有伏兵的情况下,清都统佟国纲率兵前进时,中鸟枪阵亡。后来,清军改变战略,以火炮火枪猛攻驼城的其中一段,驼城终于被打开了缺口。清步兵、骑兵齐冲杀过去,福全又令士兵绕到山后,夹击敌军,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八月一日,清军与噶尔丹再战,清军使用强大的炮兵,加上噶尔丹部众染天花,死伤甚多。噶尔丹为了逃命,立刻派达赖喇嘛的使臣济隆前来乞降。济隆来往于噶尔丹和清军之间,假谈判之名,行缓兵之实,让噶尔丹有时间逃脱。康熙知其诡计,遂命令“速进兵,毋堕贼计”(快进军追击!别中了贼人的诡计!),果然,噶尔丹不等回复,就已经连夜北逃。

清军本可乘胜追击敌军,但狡诈的噶尔丹为了使康熙见信并停止追击,假意跪于威灵佛前,发誓:“永不犯中华皇帝属下喀尔喀以及众民”、“佛在此,敢不自服乎?圣上即佛也,乞终宠宥我!”康熙知道噶尔丹发了重誓,就暂时停止追击,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写了赦谕给噶尔丹:“今尔以誓书来请罪求和…不得擅犯我属下部落喀尔喀一人一畜,…尔倘有窘迫,奏闻于朕,朕必如前抚养,断不念尔旧愆。”尽管如此,康熙对噶尔丹的野心还是很清楚的,他对臣下说:“此虏不足信也”,“噶尔丹乃奸穷莫测之人,因今力薄难支,故尔远伏,倘彼势少张,又复生事悖乱,彰彰明志。”也就是说噶尔丹的叛乱乃其天性,不会更改。

果然,噶尔丹回到漠北,表面上对清朝表示臣服,实际上却在暗中招兵买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约见噶尔丹,打算订立盟约,遭到噶尔丹拒绝。噶尔丹不但不来,连派去的使臣也被杀害。同时,噶尔丹还派人到漠南造谣煽动叛乱。康熙帝知噶尔丹毫无悔改之意,便出一计,密令科尔沁土谢图亲等人,假装投降噶尔丹,承诺作为夹攻清军时的内应,以此诱噶尔丹出兵。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果然亲率三万骑兵出征,结果被清军一举歼灭。

第二次亲征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帅八旗劲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军,往瀚海以北前进,三路军约期夹攻。途中有传言沙俄要助噶尔丹出兵,许多大臣惊慌,建议康熙停止进军,大学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师。惟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力主御敌。康熙决定独排众议,坚持进击噶尔丹,并警告大臣们:“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又说:“朕祭告天地宗庙出征,不见贼而返,以对天下?且大军退,则贼尽锐往西路,西路军不其殆乎?”

康熙一方面“手绘阵图,指示方略”,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告诉噶尔丹,说康熙帝已经御驾亲征的消息。噶尔丹闻讯不敢置信,登山遥望,果然有御营黄幄龙纛,知道确实是康熙亲征,且军容整齐浩大,顿时丧胆,当下拔营遁逃。隔天,清军赶到克鲁伦河时,对岸已不见噶尔丹踪迹。康熙亲率追赶三天,也没追上,于是只好通知西路军大将费扬古,要他们在途中截击噶尔丹。 噶尔丹带兵逃奔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与清西路军费扬古相遇,遭埋伏,兵败。昭莫多一战,噶尔丹几乎全军覆没,被歼万余人,最后噶尔丹只得“引数骑逃去”,此后便一撅不振。六月,康熙驾还京师。

第三次亲征

由于噶尔丹暴虐好战,所以很多部众都背叛他。以致其到处流窜,无安身之处。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决定第三次亲征,给予残存的噶尔丹势力彻底结束。噶尔丹残部一听清康熙皇帝再度亲征,纷纷自动前去投降,甚至还领路追捕噶尔丹。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服毒自杀,结束其好斗喜战的一生。清朝与噶尔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八年,终于宣告结束。

结局

康熙在三次亲征当中,不计“万乘之尊”,与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日惟一餐,恒饮浊水,甘受劳苦”,使清军士兵们非常感动,这也是三次征战清军都能获胜的原因之一。康熙明智的决策,加上英勇有胆识,统帅大军三次出塞,消灭了边境的侵扰,使清朝国土的巩固有了良好的基础。康熙不仅胆识、远见、气魄,无人能出其右,甚至在平定噶尔丹以后,对准噶尔部仍采取宽大、仁爱的政策,在历代帝王中,其胸襟无人能比。同时也由于康熙对准噶尔部的种种仁爱措施,使准噶尔部对清朝保持密切且稳定的关系。

更多文章

  •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关羽,三国,费扬古,董鄂妃,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

  • 蒙古诸部早已凋零,噶尔丹是从哪里来的,为何突然就辉煌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准噶尔

    噶尔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如流星一样辉煌一时。那么,这个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挥过什么作用呢?(噶尔丹)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北京,蒙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诸部散居各地,以大漠为界,可分为漠北、漠南及漠西三大蒙古聚居地。明朝中叶,1449年,发动“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

  • 噶尔丹通过假意投降,借助烧路边野草冒烟,来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清军,皇帝,康熙,噶尔丹,小说家

    北方的隐患消除了,然而大西北又发生了反叛,出生在今天新疆伊犁,长期活跃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在沙皇俄国的挑唆下,野心越来越大,漠西蒙古被他征服,接着又去打漠北蒙古,漠北人员向南逃亡,希望得到清朝的保护,向清廷

  • 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是怎样的人?他有何实力敢挑战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清朝,乾隆,雍正,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何丹彤巴黎被抢劫

    噶尔丹是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正是他带领蒙古准噶尔部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准噶尔汗国,并且他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一度与清朝并立,对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皇帝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下面就来说说噶尔丹有什么实力可以和康熙对抗,屡次挑战大清王朝。本是活佛的噶尔丹却野心勃勃的建立准噶尔汗国并想入主中

  • 雍正王朝年羹尧给李卫和高福各一枚戒指,为什么翠儿选择了李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高福,李卫,翠儿,年羹尧,雍正王朝,雍正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解密篇10——总110期)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小支线比较有意思,那就是李卫、高福、翠儿三个好朋友,最后有两个结为了夫妻,还成为了封疆大吏,另外一个却命丧黄泉。那么高福和李卫同样追求翠儿,为什么翠儿最终选择了李卫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女孩子喜欢主动的人,甚至有一点点小坏的人!要解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驾崩之后他的心腹宠臣李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乾隆,弘时,李卫,年羹尧,张廷玉,田文镜,宫廷片,古装片,历史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从一个小乞丐,最终熬成了封疆大吏,可以说是成为雍正的头号宠臣,那么在雍正突然驾崩之后,作为头号宠臣的李卫会有着怎样的结局呢?李卫不止让雍正满意,更让乾隆满意,结局必定很不错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李卫出身乞丐,后被雍正所救助,之后一直作为雍正的奴才为雍正办事,全凭着忠心耿耿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