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纳兰容若的至交好友姜宸英,取法于唐兼融汉魏,挽救清初单调书风

纳兰容若的至交好友姜宸英,取法于唐兼融汉魏,挽救清初单调书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3/12/8 2:16:10

姜宸英,“康熙四大家”之一、清代前期帖学的代表人物、“江南三布衣”之一。工诗文、书画,清人郑羽逵《宸英小传》称其“书法钟、王,尤入神品”。

姜宸英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

他虽为布衣,却是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至交好友。在纳兰容若故去后,他与几位文友将纳兰的词作加以搜集整理,编印成册,取名为《纳兰词》,成就了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他最初以布衣荐修明史,与朱彝尊、严绳孙称“江南三布衣”,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开创了有清以来 “布衣修史”的先河。

他也是清初帖派的重要书家。初学米芾、董其昌,后溯晋、唐,工于行草。为跳出董书樊篱,言必溯古,学书必追魏晋。

虽然从创新的意义上讲,不如另拓新路以碑铭书法名世的书家,但是从所用的功夫和所达到的高度来看,姜宸英则好像是在如林的帖派群峰之中,又巍然崛起一座髙峰,不禁令人高山仰止。

《洛神赋》局部

半生科举,为官二年,冤死狱中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苇间,浙江慈溪人。20岁赴科场,70岁钦点探花,科举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姜宸英出身官宦家庭,其曾祖父姜应麟为万历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为人刚直不阿,因册立太子之事得罪了盛宠的郑贵妃被贬,二十年未曾出仕。后光宗即位,再次被起用,不久却遭到“老病失仪”的弹劾,告老还乡。

祖父姜思睿,天二年进士,崇祯三年擢为御史。也因性格耿直,历指朝廷弊政,得罪了崇祯皇帝,因此乞假归里,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姜宸英少年家贫,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学业,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在少年时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清史稿》 称他“工文辞,闳博雅健。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

圣祖康熙很早就熟悉他,把他及朱彝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

侍读学士叶方霭也很赏识姜宸英,荐他为应鸿博士。

叶方蔼总裁《明史》,又荐姜宸英充纂编修《明史》,分撰《刑法志》。这一充纂修馆就是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六年科举才中了进士,时年已经70岁了。

姜宸英蒙康熙知遇之恩,以70高龄被授予编修之位,但是,他的官运并不亨通。

康熙三十八年乙卯科乡试,顺天考场主考是新科状元李蟠,新科探花姜宸英担任副主考。出榜之后,就有落第考生写了一副对联贴了出去:

"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上联说的就是姜宸英,他当时已经70岁了,虽然正直,但是已近暮年,管事不多,所以称其“老姜全无辣味”。

下联说的就是李蟠,他当时30多岁,正是年少轻狂,涉世未深,在乡试中收受了不少贿赂。

因为这副对联,又因为后面贴出了一篇长文,举国哗然,李蟠、姜宸英都被捕下狱。不久康熙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

可怜无辜受到牵连的姜宸英,冤情还未得到澄清时便自杀死于狱中。

《六行轩姜帖》局部

挽救清初千篇一律的单调书风

姜宸英为改变董书弥漫的帖学书坛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推崇魏晋,以古为尚,由隶入楷。

清代前期,清朝皇帝为了稳定政治统治,笼络知识分子,对文化艺术事业都极为关心。尤其是康熙,不仅举办科举,优待名士,而且对汉字书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康熙以擅长书法、学习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老师的影响而喜爱董书,许多擅长临摹董其昌书法的大臣都受到了他的宠爱和提拔。康熙的喜好和取舍,直接影响了清代前期的书法风气。

那些想要在仕途上发展的士子们,千方百计的投其所好,学习董其昌的书法,使董书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了清末。

但是艺术需要多元化,这种单一俗气的艺术风气,使一些书家已经意识到了董书的靡弱和单一,他们对董其昌的风格和崇董的现状有颇多微词。

为了摆脱董其昌的书风,陈奕禧、汪士鋐、杨宾以及后来的王澍等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从学习米芾入手,希望以此突破董书的笼罩,而姜宸英就是这些人中表现出色的一个。

《六行轩姜帖》局部

虽然姜宸英自幼学习董书,但后来也批评董其昌为:“华亭书派轻薄,摹仿顿失古意。”而且身体力行,更为彻底的改变自己学习董书的面貌,言必溯古,学书必追魏晋。

《宁波府志》称其:“书法钟、王诸体,临摹无不入妙。”

这种学古的做法受到了很多书家的推崇。

但是姜宸英并未完全跳出董其昌书法的樊篱,从艺术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少超越前人或者赶上前人的地方,而且都还有缺陷,因此他的书法成就不大。

启功先生在《与友人谈书漫识》 中说:

"有清书推四大家,而各有一眚,盖成(亲王)板,刘(墉)蹇,翁(方纲)赧,铁(保)软。蹇者矫姿,色厉而内荏;赧者迟疑,欲进而反退也。"

四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姜宸英是从晚年登第后才学晋、唐的,其书法无法超过前人,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即便如此,他能够努力挽救清初董其昌千篇一律的单调书风,取法上溯到魏晋,对清代帖学的发展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临王献之帖》

结语:

姜宸英擅长书法,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70岁后作小楷颇精。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唯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可列为能品上。

此外,姜宸英还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明史刑法志总论拟稿》,历数明代刑法种种弊端;《江防总论拟稿》《海防总论拟稿》概论水域边防利害,显出作者博学多识。

更多文章

  • 康熙十五年,一场“考编”改变了纳兰容若的人生轨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纳兰容若,康熙,进士,纳兰,皇帝,清朝,纳兰性德,声乐,古典乐,艺术家

    ▲ 资料图片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一场殿试改变了纳兰容若的人生轨迹。进士二甲第七名,一个极高的名次。纳兰容若长舒一口闷气——他的“翰林梦”,终于要实现了!出生于豪门深院,惯看政治风雨的他,并不向往权力。但他也有自己的抱负:进入翰林院,成为当朝大儒,一代文宗。这是个迟到的结果。三年前,纳兰容若已

  • 诗魂叶嘉莹:和纳兰容若同姓,出身末代贵族,一天到晚都在念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叶嘉莹,纳兰容若,念诗,诗词,王国维,诗歌

    叶嘉莹和纳兰容若同姓,叶姓就是从“叶赫那拉”来的。纳兰容若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人,叶嘉莹在对诗词的感悟上深得祖上精髓,作诗“我与纳兰同里籍”。祖父当过进士,父亲北大毕业,是一名翻译。母亲是一名教师,宽厚慈和,不失干练。叶嘉莹阴历六月出生,六月是荷花的生日,因此小名就叫“荷”,父母常

  •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惊艳红尘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标签: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明珠,康熙,贾宝玉,容若

    作者:储杨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春风鬓,少年心……梦百转,离别轻,蓦然回首,才被思念惊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无预兆地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个连名字都极美的纳兰容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呢?显赫高贵的身世,他有;怀抱珠玉的才气,他亦有。清之一朝,乃至于说五

  •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丨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历史解密编辑:格命草标签:春归,松花,春草,春云,杨柳,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赤枣子·风淅淅》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须知秋叶春

  • 男神纳兰容若,一生爱过三位女子,谁才是他一生一代一双人?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纳兰容若,爱过,爱情

    对于纳兰性德这个人,首先想起了或许是他的那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虽然在事业上是非常顺利的,但是他这个人在感情上却很不顺利。纳兰容若一生爱过的女人有三个,第一个是他的表妹慧儿,也就是表妹慧儿,她才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这首千古绝句。第二个女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卢氏和纳兰性德的感情非常的深厚,以至于卢氏

  • 从《诗经》到纳兰容若,七夕诗词背后有哪些凄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纳兰容若,七夕,苏轼,杨玉环,诗词,诗经

    农历的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遣怀抒情,留下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逢此佳节,烂柯人君与大家一起感悟下七夕诗词之美与背后的故事吧!一、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被天下有情人推崇的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而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最早起源于中国

  • 纳兰容若为何30岁就英年早逝?古人:因为他娶的老婆太漂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不停歇标签:纳兰容若,明珠,曹雪芹,康熙,纳兰

    说起纳兰容若,他应该可以满足许多少女对白马王子的所有幻想。他有才华,年纪轻轻便中举入了仕途,曾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些诗词横贯古今,惊艳了世人。他有权势和地位,出身极其高贵,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拥有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绝世容颜,简单来说就是长得非常好看,曹雪芹的祖父就曾夸赞他容貌姣好,当然

  • 纳兰容若一生爱过的三个女人,谁让他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爱过,胤礽,康熙,纳兰容若

    清朝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家传来喜讯,纳兰明珠喜得长子,取名纳兰成德。康熙年间,康熙帝原配孝诚仁皇后,在生下嫡子胤礽后难产去世。胤礽在周岁的时候,便被康熙立为皇太子,由于胤礽乳名保成,为了避皇太子名讳,纳兰成德便改名为纳兰性德,取字容若。纳兰容若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武艺方面精于骑射,文学方面博通

  • 纳兰容若写给友人的8首词,字字动人心,句句皆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纳兰容若,康熙,纳兰,顾贞观

    “春风鬓,少年心……梦百转,离别轻,蓦然回首,才被思念惊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无预兆地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个连名字都极美的纳兰容若。写爱情诗,纳兰容若是个中高手,可你知道吗?写友情词,纳兰容若亦佳作频出。今天,诗词君为大家分享8首纳兰的友情词,字字有真意,句句含深情,一点也

  • 纳兰容若,不想做“人间富贵花”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康熙,皇帝,明珠,沈宛,富二代,纳兰容若,人间富贵花

    #历史开讲#纳兰容若(1655-1685),原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蓬莱客,满洲镶黄旗人,清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而著称,被誉为“清初诗坛一位奇葩”。纳兰容若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纳兰明珠曾任清朝的户部尚书,父亲纳兰词光曾任顺天府尹。然而,纳兰容若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母亲在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