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清朝著名女词人。亦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与纳兰性德(即成容若)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谓,为满洲女词人之冠,被誉为“清代的李易安”。
窗外的落雨初歇,风拂过柳枝,燕子在空中剪出一道弧形。一位眉目如画的少女在江南的青石板上缓缓走来,身后留下一丝胭脂香气。她便是清代著名的女词人西林春。
西林春,号太清,是满洲镶蓝旗人,出身名门世家。她的祖父是清代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一甘肃巡抚鄂昌。清代文字狱盛行,鄂昌因叔父鄂尔泰门生“胡中藻案”所累,赐帛自尽,家产籍没,由是败落。鄂昌一家因在京无地容身,便举家迁到南方健锐营。
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鄂昌一家在这个南方的小镇生活得虽然清苦,却也安稳。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西林春诞生了,为整个家族增添了喜气。
西林春虽为女孩,家中却把她像男孩子似的教养,并未要求她像当时的女孩那样自幼缠足。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家学不败,家中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西林春在三四岁时便由祖母教字,六七岁时又有专门的先生教文化。由于西林春的天赋本来就高,而且她学习也不是为了科举考试,可以随心所欲学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她写得一手好词。因此,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将她同纳兰容若并举,称“男中有容若,女中太清春”。
闲来无事她便喜欢着一身男装走在雨后的街道,嗅一嗅空中氤氲的清香。时而微微一笑,就连这春风也为之荡漾。在这尘世间,她纯净得不可方物。
好风光,渐天长。正月游蜂出蜜房、为人忙。探春最是沿河好,烟丝袅。谁把柔条染嫩黄,大文章。
江南的春光最好,柳枝袅袅,正天长。满目的草色让人心生欢喜,连蜜蜂也到处飞舞为人采蜜忙。她是榴花荫下的玉面娥,她是漫天春雪里的不醉翁,虽没有倾国倾城的姿色,但是她的才华却足以倾覆一个时代。
黄钟律吕吹葭管,渐风日、阳和向暖。诗书相对坐晴窗,看野马、纷纷过眼。五纹谁计丝长短,且图个、昼长一线。自知不共世人妆,何必问、画眉深浅。
读西林春的诗,只觉内心被那清泉洗涤过一般,清新明澈,就像她眸中的颜色。《名媛诗话》说她“才气横溢,援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唱和皆即席挥毫,不待铜钵声终,俱已脱稿。”对于这样纯净的女子,我竟想不出该有什么样的男子来配。
直到我看到了他,奕绘,清高宗曾孙,自号太素道人,又号幻园居士。他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宗室诗人,笃好风雅,擅诗文。奕绘与西林春同岁,早就听闻西林春的名气,待见到那个出尘脱俗的女子时,她从此便落在了他的心里。两个人常常诗文相和,他们的感情也慢慢升温。
可是西林春是罪人之后,无法与宗室联姻。于是奕绘求助于王府护卫,以“二等护卫顾文星之女”呈报宗人府。西林春从此改姓顾,又名顾太清。
顾太清虽是侧福晋,奕绘却专宠于她。还为她在永定河旁修建了别墅,别墅中有霏云馆、清风阁、红叶庵等。在南谷清风阁落成之时,奕绘和顾太清站在这崇山峻岭之前,看着这属于两个人的小窝,想到以后的日子可以一起看夕阳西下、云卷云舒,于是奕绘作:
山楼四面敞清风,俯深林,户牖玲珑。雨后凭栏,直望尽海云东。栏干外、影接垂虹。夕阳转,满壑松涛浩浩,花露蒙蒙。拥邺侯书架,老我此楼中。从容。启云窗高朗,微凉夜、秋纬横空。襟袖拂星河,鸡三唱、晓日通红。同志者,二三良友,侍立青童。问茫茫宇宙,屈指几豪雄。
顾太清便和《高山流水》: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浑河水、一线如虹。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蒙。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云容。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虽只是更改几字,意象却大不相同。太清词意象辽阔,用词如同行云流水,豪放丝毫不输给奕绘,甚至说是更胜一筹。
顾太清将头倚在身边人的肩头,十指交扣。缘分将他们这两个志趣相投的人牵在一起,高山流水,共同享受着这静好岁月。
古代夫妻中我最艳羡的有两对:一对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另一对便是顾太清和奕绘了。试想,谁能有此荣幸,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遇到彼此惺惺相惜的另一半呢?
奕绘每次遇到什么古物,都不惜钱财买回家同顾太清一起欣赏。他想要的不是拥有这万千的风景,而是同你一起度过这细水长流。由于两人又都极富才情,他们之间的交流常常通过诗词唱和的方式。
长此以往,两人便写下了许多诗歌。奕绘的诗集叫《明善堂集》、《南谷樵唱》,顾太清的诗集便叫《天游阁集》、《东海渔歌》,与之相对称。两人无时无刻不是在缠缠绵绵,将普通的日常生活也过得诗情画意。
可是不幸的是,奕绘早亡,只留顾太清一个人独守空房。天一涯,水一涯,相思一日似三秋,却不见夫君归舟。顾太清望着夫君坟墓的方向独自垂泪,心中有万千的思念都无处诉说,便写下了许多悼亡诗。
说起悼亡诗,多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从晋朝潘岳的“望庐思其人,人室想所历”,到北宋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唐代元稹的“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到清代纳兰容若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悼亡诗历代都有,而妻子写给丈夫的悼亡诗却很少见。顾太清的《意难忘》写得哀痛欲绝,自君走后,孤影彷徨。
一径幽香。傍猗猗修竹,疏影彷徨。横斜深院宇,冷艳小池塘。才雪后,乍芬芳。尽无语持觞。向夜阑、巡檐索句,特费思量。相思难话衷肠。想佳人空谷,一样情伤。帘栊灯黯黯,篱落月昏黄。多少事,意难忘。似不自禁当。更怕他、新愁旧梦,虚度年光。
叹一句意难忘,月色黄昏,无人话衷肠。顾太清也常常想自己要不要随他而去,可是看着身边还稚嫩的幼儿,他留下来的骨肉,太清咬咬牙,至少要等他们长大,否则也无颜到地下见他。
她本以为自己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可,却没料到无端生来祸患。杭州有个风流文人陈文述,他突发兴致想替一些有名的女子重修墓园,他的女弟子还写了一些诗,并编成一本诗集《兰因集》纪念这些女子。这本是他个人附庸风雅之举,可是他为了提高知名度,想向顾太清求一首诗。顾太清一向看不起这种行为,便断然拒绝了。
然而,陈文述却盗用顾太清的名号属了一首“春明新咏”,不仅如此,他还特意托人送了两本给顾太清。这摆明了是在向顾太清挑衅,说:“你以为你拒绝了,我们就没办法了吗?”顾太清面对他们这种小人之举,回赠了陈文述一首诗:
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绮语永沉黑暗狱,庸夫空望上清宫。
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
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
陈文述看到顾太清骂他是野骛,而且字里行间极尽讽刺之语,气得他是吹胡子瞪眼睛。可是本身就是自己理亏,也没法对顾太清做什么。
顾太清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也没太放在心上,却没想到祸根就此埋下。
顾太清平日里喜欢和诗人相唱和,龚自珍原是奕绘的部下,奕绘在世时他们常常一起集会诗文酬唱。自奕绘去世后,顾太清便将自己关在房中,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她的情绪稍稍平复,便和旧友一同出游。
龚自珍也出身书香门第,富有才华,他最出名的是那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是他也因自己手中的笔杆子而惹下祸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秋,龚自珍写了一首《己亥杂诗》:
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最要命的是诗后面还有一个小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恰巧贝勒府就在太平湖旁,诗中的阆苑春、朱邸和缟衣人也让那些好事之徒联想到了贝勒家的遗孀顾太清。
就在这风口浪尖的时候,不知龚自珍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又写了一首《顾殿秋》: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窗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陈文述看到这首诗,激动得睡不着觉,“此生遇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陈文述认为这句的意思就是龚自珍想要进人贝勒府和顾太清在一起。他将之前的诗和这首词联系起来,又加上自己的妄断之词,便成为龚自珍和顾太清偷情的铁证。
这件事被陈文述传的是沸沸扬扬,传到了奕绘的长子载钧的耳朵里,他并未探究事情真假就将顾太清和她的四个孩子赶出了贝勒府。
顾太清从贝勒的侧福晋如今沦落街头巷尾。其实,从物质上来讲,对于顾太清还不算什么,最摧残人心的是那些无端生出的猜测和鄙夷。
且不论龚自珍是否对她有情,就顾太清来说她的心只属于一个人,那个同她一起云水天涯的夫君。
顾太清本想要追随而去,可是为了他们的儿女只能苟活于世。“贱妾岂自惜,为君教儿成”,顾太清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后来正夫人妙华生的长子载钧去世,没有子嗣,于是贝勒府让顾太清的孙子袭爵。
这样,顾太清又回到了太平湖,他们一同开始的地方。寒梅初发,雨打榴花,顾太清坐在藤椅上,看着斑驳的墙壁,想起从前的种种,任由黑丝变成了白发。用着淡然的心境沉吟着:
九十韶光,清明过了,一年春色将尽。雨洒芳田,烟霏深院,偏是清阴惹困。燕子来时候,已辜负、几番花信。海棠零落闲庭,风飘万点成阵。懊恼留春不住,算只有陌头,杨柳勾引。漠漠情怀,恹恹天气,况又阴情无准。多少伤心处,奈岁月、暗催双鬓。对酒当歌,回头往事休论。
#2022生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