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闽惠宗王延钧到底有多变态?

历史上的闽惠宗王延钧到底有多变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72 更新时间:2023/12/12 18:26:55

闽太宗王延钧与皇后陈金凤生活放荡荒淫,想出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花样,恣意纵欲。闽太宗王延钧在与皇后陈金凤交欢时,还令许多宫女裸体在一特大床上伴寝,玩得情浓时也会抱过一名宫女在皇后陈金凤面前共度巫山,为云作雨。

皇后陈金凤也与众宫女在一旁嬉笑调情,毫不在意,一时间,床上荡语淫声不绝于耳,只见闽太宗王延钧淫性勃然,欲望大增。

撇下闽太宗王延钧纵欲无度不谈,单说这日公元9353年,乃闽帝例行的朝会之日。早朝散后,闽太宗王延钧留王达在身边,与他闲谈。对闽太宗王延钧来说,王达可算是一个大功臣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王达的酬谢,闽太宗王延钧一直让他掌管着禁军。

闽太宗王延钧好猜忌,对谁都不放心,自薛文杰被杀后,他瞧谁都像奸臣,可惜再没人能帮他找出来。

也许是功高震主吧,不知怎么,近一段时期以来,闽太宗王延钧开始不信任王达了,再加上奸佞小人在旁挑拨离间,闽太宗王延钧越想越觉得王达居心叵测,不太可靠。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闽太宗王延钧有意把话题引到历史上来。闽太宗王延钧没话托话地开了头,问王达道:“王爱卿,最近朕读一本《太史公书》感受颇深!”

王达不知道皇帝今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怎么突然扯到《史记》上了,他马上敷衍道:“难道陛下这样好兴致,陛下既要操心国家大事,又要读书学习,可真了不起,只是别累坏身体啊!”

闽太宗王延钧又继续说道:“朕从书中读到赵高指鹿为马愚弄秦二世,不知这件事是真是假呢?”

王达一听皇帝这样问,明白是在考他,他曾听人说皇上常背地里叫他“赵高”,今天看来是这个昏庸皇帝不知又听信谁的谗言,开始怀疑他了。

王达一想到这气就不打一处来,火也一下子窜上来了,他悻悻地说:“以臣看来,是那位秦二世太蠢了,所以赵高才敢指鹿为马糊弄他,倘若秦二世是位明智的人,别说赵高,就是什么张高、李高、王高也不能把他怎样,更不敢稍有不敬了。因此,是秦二世自愚,不是赵高愚弄他!”

闽太宗王延钧见王达竟动了火气,而且言语中颇有些不敬,心中更有几分怨怒,他脸色一沉,怒声说道:“照你这样特具慧眼的人看,朕是不是也如秦二世了?”

这王达一听吓得倒吸一口冷气,知道自己刚才一时情急,有些失言了,忙道:“臣刚才一席话完全发自肺腑,可能微臣过于性直,如有不当之处请陛下原谅!”闽太宗王延钧默然无语。

王达可不敢触怒这位皇帝,他可以随时判自己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那时自己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达想到此,忙换了一种口气,给闽太宗王延钧灌了一点“迷汤”,王达和声说:“鉴古而知今,像陛下您这样的有道明君,鉴察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慢说没有人敢心怀不轨,就是有人要铤而走险,陛下也决不会允许他成为赵高第二的。”

一听这话,闽太宗王延钧心中不禁得意起来,他点头道:“那当然!那当然!”

二人说到这,忽然感到无话可说了,于是结束了这次谈话。

待王达走后,闽太宗王延钧愈想愈觉王达奸诈狡猾,简直比赵高还赵高。

闽太宗王延钧沉思着对左右说:“王达这人才略过人,有我在,还可用他,一旦我死了,恐怕要成为祸患。”

这一句已注定了王达的命运。不久后,闽太宗王延钧果然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王达置于死地。

闽太宗王延钧此时已年近花甲,而皇后陈金凤正当年,看陈金凤丰满的身段似乎要破衣而露,满含万种风情,那顾盼神飞的明眸,一张一闭似乎要勾去人的魂魄,那线条分明的朱唇,如一颗红透的樱桃,令人涎水长流。

闽太宗王延钧陪着这样一个风骚俏丽的女人日夜为欢,觉得今生今世老天太善待他了,觉得自己真是幸运极了。

为了讨皇后陈金凤的欢心,使她玩得更加开心,闽太宗王延钧特意派人到越南,特别设计制造了一个水晶大屏风一具,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运抵福州。

这座水晶屏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大,长二丈,宽二丈四尺,可当半面墙壁。这大水晶屏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明光可鉴,站在镜子一边,另一边的景物如在画中一样清晰生动,给人增添几多遐思,几多幻想。

闽太宗王延钧命人将这座大屏风摆在居室的中间地上,从中间把特大床(逍遥床)隔开,在水晶屏风另一边观看床上人的喜笑怒骂,皆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闽太宗王延钧就在这逍遥床上和皇后陈金凤淫狎,令宫女们隔屏窥视。

闽太宗王延钧常命皇后陈金凤演出种种淫态,愈野蛮,愈原始,愈放荡愈好。

皇后陈金凤为了取悦闽太宗王延钧,迎合他的这种变态的心理而变换种种姿势。一会学小狗,汪汪狂吠,向同类表达爱意;一会又学引诱异性的母猴,可谓花样翻新,丑态百出,闽太宗王延钧在一旁看得饶有兴味,哈哈狂笑。

闽太宗王延钧看到忘情处,自己也跟着皇后陈皇金凤在床上一会学狗,一会扮猫,在逍遥床上尽情淫乐。

那些宫女看到这二人的淫态,都跟着大呼小叫,拍手捶胸,淫声浪声不绝于耳。

床上的闽太宗王延钧和皇后陈金凤听到欢呼,还真以为美妙至极,更加用力舞动,声嘶力竭地狂叫。

更多文章

  •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岳飞,野史秘闻

    岳飞,是历史上忠和悲的代名词,对皇家的效忠,到头来却换来一场被害死的悲剧,实在是令人心寒,而历史上也因为岳飞出现了两个岳家不通婚的姓氏。公元1142年,抗金名将岳飞和他的长子岳云被奸臣秦桧所害。岳飞的次子岳雷在岳飞去世之后也被流放,最终含恨去世。所幸,岳飞的其他几个儿子最终幸运的存活了下来,这也使得

  •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他的汉室宗亲血统相对于刘备要纯正的多。因为这个身份被授予郎中一职,后来老师祝恬去世后选择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他平步青云成为

  • 十二生肖的纪年方法起源于何时?是怎么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吐蕃,文史百科

    我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是特有的纪年方法,将十二种动物作为象征来区分年份的不同,这种特殊的纪年方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十二生肖追朔到古代,是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的。那么,这十二生肖的来历是如何的呢?《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

  • 唐岛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唐岛之战对宋金双方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宋金唐岛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唐岛之战结果如何?唐岛之战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金唐岛之战简介唐岛之战,又称唐岛海战、胶西海战、唐岛湾海战或黄海奔袭战,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金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次海上决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国海陆四路大军攻宋

  • 李世民耗费12年,武则天仍未能生育,为什么李治却一次就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制度中,女士的影响力是较为低的,武侧天即位以后,很多人都十分的钦佩,做为1个女士,她却有工作能力能够让國家兴盛。武侧天可以即位都是十分不易的,她的一生还是挺艰辛的,她的父亲去世以后,她和妈妈就遭受了大伯们的欺压。之后入宫以后,她又遭受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挤兑,可是紧靠自身的方式,武侧天在宫中還是

  • 清朝彤贵妃,四年生三胎却被连降三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彤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在一些诸如《甄嬛传》之类的清宫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妃嫔频繁升降的现象,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清宫史料,历史上的妃嫔升降确实是存在的,尤其是道光一朝,妃嫔升降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今天笔者要讲的这名妃子便曾被皇帝连降三级,她就是道光后宫的彤贵妃。彤贵妃来自舒穆禄氏,生于嘉庆二十二年,父亲玉彰是一名郎中(官

  • 徐庶为什么要曹操提防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庶,三国,风云人物

    徐庶也算是三国演义上面的著名谋士,他曾经辅佐过刘备一段时间。但后来,他因为曹操的计谋而离开了刘备。之后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之后,他在曹操的军中,也就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而且,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提到了徐庶保证进了曹操的军营不会为他出谋划策。玄德

  • 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形成了怎样完备的“采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乐府,文史百科

    西汉时期的“乐府”除了具有一些基础职能之外。还增加了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唱和演奏等。可以说此时的汉代乐府更像是一个,兼具各类与音乐有关事宜的“乐团”。而且也没有脱离音乐机构的属性。实际上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由于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也形成了

  • 什么是昆阳之战?昆阳之战导致王莽政权被推翻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昆阳之战,王莽,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昆阳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昆阳之战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地皇四年(23年)初,王莽军队主力东攻赤眉军,中原空虚。绿林 军挥师北上,沘(bi)水(今河南泌阳境)一战,消灭了王莽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接着又击败王莽军

  • 揭秘:4万唐军是怎么控制西域万里疆土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和《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成为了很多人谈论的历史话题。安西和北庭,可以说是唐朝那个年代国家进取精神的标志。很多人关心,安西和北庭,每个都护府都只有两三万人士兵,怎么能控制得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西域地区呢?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唐朝时期很多地理、民族、军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