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世杰: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张世杰: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950 更新时间:2024/1/16 4:43:06

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今天在天涯论坛上看见一篇文章,标题为“南宋内奸张世杰”,甚为惊讶,我对张世杰虽无认真研究过,但凭着以前看过的书及资料,从未见过如此惊悚的观点,出于好奇,便将此文仔细看过,感觉就是满纸荒唐言,于是,便将我对张世杰的认识写一下,不说以正视听,至少要说说我的观点。

民族英雄张世杰,早有定论,不存在什么异议,他和文天祥、陆秀夫并称“宋末三杰”,他是宋末抗元名将,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国人好像都是数字控,什么都要弄个三四八十的,如那 “西湖三雄”,除了岳庙成天人山人海的,于谦祠有几人能去,不说门可罗雀,说个人迹罕至当不为过,更不用说那张苍水了。天上地下,世俗如此,“殆天定,非人力”也。

这“宋末三杰”亦如此,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陆秀夫有负帝蹈海之举;而这张世杰除了死战不屈,其它似乎什么也木有,所以难为人知也就可以理解了。

南宋一朝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对北来之人总有一种异样的眼光,好像总是融入不进主流中去,如当年辛弃疾是从金占领区过来的,按绍兴和议是金人投靠来的;张世杰是河北涿州人,更是在蒙古灭金后投奔的南宋,他是算金人还是蒙古人就不好说了,但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汉人,骨子里流的是我大汉民族的血。

一个失去故国的人,或者是被故国抛弃的人,眼睁睁看着家乡被夷狄蹂躏糟蹋,而在这投奔的新朝又对自己侧目以待,这种痛苦哪是我等这些敲键盘的人能够体会的。

介绍张世杰似乎没什么可讲的,他一生都是在死战,南宋的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他转战南北,屡败屡起,屡败屡战。史书所载他参加战争可罗列很长一串。他从一个并不起眼的一般将领,到最后成为支撑南宋的擎天之柱,其中的艰辛有几人能懂,在“宋末三杰”中,只有他是行武出身,在当时那各路将领纷纷降蒙之时,他也是当时朝庭唯一可以倚靠的军事人才。

在南宋抗击金、蒙入侵的战争中,张世杰是参战时间最长的,他从十几岁开始参加战斗,到崖山海战为止,共计六十余年,戎马一生,参战四百余次,直到为国捐躯。这是我国历史上抗击外族入侵战争史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旅名将。可是,后人对南宋抗金、抗元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往往只知前有岳飞,后有文天祥,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坚持抗敌救国六十余年,又是南宋最后抗元军事统帅的张世杰。

崖山海战,陆秀夫负帝蹈海,军民十余万不愿受辱皆投海而亡,海面浮尸蔽日,随流数千里,惨不忍睹。张世杰率十余艘船冲出重围,力图再举。但他们在海上遭遇飓风,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道:“无以为也。”拒绝上岸。

他登上柁楼,焚香祷告:“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张世杰,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白雪飞头,浑浊的双眼在咫尺莫辩的海雾中显得是那么无望,他任由狂风巨浪来袭,随着风涛越来越大,船,不久便被海上的大风暴所吞没……。

历史上被称作民族英雄的人多多,如岳飞、苏武卫青,他们心中充满着希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但如陈子龙,李定国,张苍水,他们心中是满满地无望,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支撑他们的只有心中那坚定信念,他们是为信念而战,其艰苦卓绝之程度,远非前一类英雄可比,他们明知向前行是死路一条,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他们明知死后也没人会旌表他们的行为,也许即刻就会被人们所淡忘,但他们还是依然我行我素,头颅高昂,不留一丝苟且的生念。相形之下,后者应该更为我们所尊敬。而张世杰正是这后一类英雄之翘楚。

后世对张世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人赵文濂曰:“瞻、广、秀夫、世杰事迹,焜耀史策。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赵翼亦云“其后德佑国亡时能战之将,尤推张世杰。”

《历朝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说:“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更多文章

  •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最后一搏,张世杰如何兵败于蒙元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元军,宋军,江南,元朝,张世杰,张弘范,李庭芝,焦山之战,南宋王朝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焦山之战是忽必烈灭宋之战中的一场著名的作战。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夏历七月,元军于长江中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击败宋军的阻击,这次水战称“焦山之战”。1274年6月,忽必烈下达讨伐南宋诏书,发起统一江南战役。宋德佑元年(1275年)

  • 张世杰落网记:为了钱忽视亲情,绑架杀害7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涛鸡公搞笑标签:一心,收尸,绑架,黔江,元朝,张世杰

    导读虎毒不食子,舅姨胜亲人。可是在利益等各种矛盾交织面前,人们有时把所谓的爱搁置在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恨与仇。一个童年活泼的孩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舅舅骗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迟迟不见儿子回家2011年12月22日下午5点,7岁的冰冰还没有回家。母亲刘丽英有点着急了,外边天寒地冻的,她认为儿子又在

  • 宋幼主赵昺:由于张世杰指挥失误,二十万宋军败于两万蒙古军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赵昺,张世杰,宋幼主,宋军,陆秀夫,元军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34期)公元1278年4月,年仅9岁的宋端帝病逝了,于是赵昺成为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是一个高危行业,皇帝对内没有任何权力,因为当时的大权尽在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的手里,皇帝说白了就是一个花瓶而已,就是凝聚人心的摆设而已。不光如此,皇帝还要跟随这些臣

  • 金朝将军完颜陈和尚有多厉害,连蒙古主帅都敬佩得五体投地?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金朝,完颜,蒙古,移剌,蒙军,陈和尚

    文/陈二虎常常翻阅《金史》,总会在这个人物的传记中停留。完颜陈和尚,是金朝的宗室,小名叫陈和尚,大名彝,字良佐。是金朝末年脱颖而出的抗元大将,是金忠孝军统领。他每战必策马陷阵,深得手下俯首听命,所过州县,秋毫不犯,令人敬慕。陈和尚素喜文史,尤爱读书,其兄斜烈出任行寿(今安徽凤台)元帅,陈和尚随往,与

  • 金朝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以400忠孝军打垮8000蒙古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济水校尉标签:金朝,完颜,金军,陈和尚,忠孝军,蒙古军,蒙古铁骑

    完颜陈和尚是金末名将,屡立战功,因其忠义受到金宣宗的看重,被元好问赞为“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公元1227年,完颜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忠孝军是金军中的一支特殊军队,之所以说他特殊除了其战力强悍外,还是因为它与其他的金军部队不同,不是由女真人组成,而是是由回纥、契丹、乃蛮、羌、浑以及中原汉人等

  • 完颜陈和尚:赤老温、史天泽、速不台都是他手下败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史天泽,颜陈和尚,天泽,速不台,拖雷,骑兵

    1230年,窝阔台御驾亲征,以史天泽为前锋,率5万兵马攻打卫州。眼看就要破城而入,完颜陈和尚率3000“忠孝军”突然杀来,蒙古军猝不及防,史天泽战败,狼狈而逃。不得不说,完颜陈和尚确实厉害,野外决战,蒙古骑兵很少遭遇对手,完颜陈和尚是个例外。完颜陈和尚,金国名将,是蒙古骑兵的劲敌,赤老温、史天泽、速

  • 完颜陈和尚:男儿到死心如铁,金国风雨黄昏中,百年最强第一悍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金国,完颜,大军,陈和尚,忠孝军,孛儿只斤·窝阔台

    宁教身死,不使名灭!1132年正月,蒙、金三峰山之战结束,金国十五万主力损失殆尽,残部仓皇退往西北均州,而蒙军则乘胜挥师破城,随后双方在均州城内,展开白刃搏杀。惨烈的巷战刚刚告一段落,突然,一声高呼,犹如惊雷在安静的战场炸响:“我乃大金忠孝军统领完颜陈和尚,速速领我去见你们主帅!”话音未落,一名铠甲

  • 金朝最后的精锐忠孝军和它的传奇统帅完颜陈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金朝,完颜,拖雷,金国,陈和尚,忠孝军,金哀宗

    每到乱世降临,在一个朝代灭亡之际,总会有一批人从侵略者的铁蹄下逃脱出来,去投奔他们认可的政权。这些人,有着国仇家恨,由他们组织起的军队战斗意志极强。如果有优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他们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乞活军、北府军和八字军等。而忠孝军则是金朝在末年组织起的一支军队,它在短

  • 古人那点事儿:小玄宗狂傲冒进险酿大错,周德威拼死力谏挽狂澜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周德威,李存勖,节度使,后唐,出营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李存勖为援助成德节度使,而与后梁爆发了柏乡之战。尽管敌众我寡,但是在首次交锋中,李存勖以大雾突袭的方式还是取得了胜利。或许是胜利来得太容易,这让李存勖变得有些志得意满,他觉得梁兵不过是乌合之众,一次速攻便可将其击溃。可是就在李存勖洋洋得意之时,却偏偏有人站出来唱反调。李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3)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周德威,李存勖,节度使,刘守光,幽州

    卢龙易主,决策灭燕幽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穷奢极欲,其次子刘守光因私通其父爱妾,被刘仁恭鞭挞逐走。后刘守光幽禁刘仁恭,自称卢龙节度使。义昌(治所沧州)节度使刘守文(刘守光之兄)率兵讨伐其弟,被俘。刘守光自开平四年(910年)正月吞并沧州后,自以为得天之助,恣行淫虐,妄自尊大。柏乡之战刚结束,他马上派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