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陈和尚是金末名将,屡立战功,因其忠义受到金宣宗的看重,被元好问赞为“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
公元1227年,完颜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忠孝军是金军中的一支特殊军队,之所以说他特殊除了其战力强悍外,还是因为它与其他的金军部队不同,不是由女真人组成,而是是由回纥、契丹、乃蛮、羌、浑以及中原汉人等民族组成。其中比例最多的还是汉族,这些汉族大多是由蒙古占领区逃难而来。除此之外就是从蒙古人手里逃归的俘虏、避罪的犯人等组成,这些人对蒙古恨之入骨,因此这支部队战斗意志很强,很多情况下都坚决反对投降。
这支军队其实就是金军中的“瓦格纳”雇佣兵,即使是在金朝末年财政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忠孝军也是“增月给三倍它军”,享受着三倍军俸的优厚待遇,使用最好的武器马匹及兵器,甚至配有各种火器,整备十分精良。这样一支军队自然不会好管制,金史中记载“鸷狠凌突,号难制”,但陈和尚治军有方,与军士同甘共苦,战则先登陷阵,忠孝军都俯首听命,军纪严明,所过州邑,秋毫无犯。
1229年,蒙古大将朵忽鲁率领蒙古军偏师进攻庆阳。金哀宗一边派陕西行省以羊酒等物犒蒙古军,以图缓师,一边又积极调集部队备战。1230年正月,蒙古军在庆阳南方的大昌原与金军交战,大昌原之战爆发。完颜陈和尚率四百忠孝军迎战,出征陈和尚前沐浴更衣,然后披甲上马,率领忠孝军四百人为金军前锋,他自己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冲入敌阵,心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所向披靡,大破蒙古骑兵,八千铁骑竟不能挡!《金史·忠义传》赞此战为“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
客观的讲《金史》对此役有所夸大,首先蒙古军偏师一般的兵力是二、三千骑,即使是西征时大军的一路偏师也不会超过五千人。其次完颜陈和尚所率四百忠孝军,可能只是先锋,毕竟经过半年多的备战,金军不可能只调集四百来人的部队。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掩盖陈和尚此战的光芒,犹如金帝国日落前的最后一抹余晖。
三峰山兵败后,完颜陈和尚随完颜合达率金军残部数百骑败入钧州,蒙古军攻入钧州,陈和尚率残部顽强的进行巷战,蜂拥而上的蒙古军队越来越多,陈和尚见无力回天,不愿只身逃走,于是慷慨赴死。蒙古大将想要逼迫他投降,就对他用刑,陈和尚宁死不屈,先被砍去双腿,又从口到耳割开他的脸部,陈和尚喷血呼叫,至死不绝。蒙军主将佩服他的忠义,以酒洒地祝祷:“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完颜陈和尚和忠孝军是金朝末期最重要的支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蒙金战局的发展,延缓了金朝灭亡的进程,但也只是帝国的余晖,大厦将倾已无力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