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英宗赵曙:对皇位并不感兴趣的我,将如何度过这意外的帝王生涯

宋英宗赵曙:对皇位并不感兴趣的我,将如何度过这意外的帝王生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265 更新时间:2024/1/21 9:35:28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

已是重病缠身的宋仁宗赵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皇位上,屋里光色有些偏暗,窗外的一缕阳光透过缝隙勉强照进来,照在皇帝的心里,让他陷入了沉思。

(沉思中的宋仁宗赵祯)

赵祯原来有三个儿子,很不幸都是早年夭折,而他自己也已经时日无多,选择一位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就成了赵祯的头号大事。

因为自己没有亲生儿子,所以选谁当太子这个问题皇帝也一时难以做决定。

这时,赵祯想到了曾经由曹皇后在宫里抚养过的宗子赵宗实,他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表现也还不错,便召见大臣们陈述自己的想法,以韩琦为首的一众大臣欣然同意了皇帝的意见,准备立赵宗实为太子储君。

然而,当赵宗实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竟然是一再推辞,他表示不想当太子,不想掺和这些热闹事,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读读书,钓钓鱼,过几天清闲日子。

这让大臣们很奇怪,一般人为了得到太子储君的头衔,甚至不惜骨肉相残,兄弟相争,而他倒好,竟然直接给关门拒绝了。

其实啊,这并不奇怪,他的父亲赵允让是个十分孝顺的好男儿,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曾披麻戴孝步行十余里出丧,时人也经常称道他。

而赵宗实受他父亲的影响,性格上十分相近,老成持重,不慕名利,至仁至孝,自然,赵宗实并不对太子储君这个充满诱惑的位子感冒。

《宋史》:“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

可无论怎么讲,选太子这毕竟是件关乎王朝未来命运的大事,刻不容缓,必须得有人解开这个死结。

这个人很快就来了,他就是赵宗实的亲信,王府记室周孟阳,在了解了情况之后,便对赵宗实进行了劝说,在著名小说家蔡东藩先生的作品中周孟阳是这样说的:

《宋史演义》:“今皇上屡次传诏,乃固辞不受,倘中官等别有所奉,转嫌疑,尚能宴安无患否?”

意思就是说,你赵宗实如果不当太子,万一让别人捷足先登了,你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这时候,赵宗实才恍然大悟,接受了中央对他的任命,并改名赵曙。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驾崩,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

意外当了皇帝的赵曙,竟然很快得了病,情绪经常不受控制,很多大臣心底里明白,皇帝的病并不在表象,而是在心里。

因为他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是,赵曙和当朝曹太后关系并不好,太后并不喜欢这个过继过来的儿子,而赵曙也对太后甚至于名义上的父亲赵祯没有丝毫的好感。

皇帝生病不能干活,但国家还得继续运行下去,于是大臣们只得请求曹太后在赵曙生病期间垂帘听政。

但是由于两个人矛盾太深,即使到了赵曙病好了的时候,太后也没有丝毫想要归政的意思,甚至还有要废掉赵曙的想法。

怎么办呢?

朝中大臣需要有人在其中作调停,缓和矛盾,解决危机,欧阳修和韩琦就是这样的人。

先说欧阳修,他先是吹捧了曹太后一番之后,再加点硬菜,希望太后守规矩,遵守祖宗家法;

而韩琦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上来就火力全开,以接近威胁的语气正告曹太后,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没了,你太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经过两人软硬兼施,曹太后气得脸色发青,但也没有办法,毕竟谁也不想朝廷里出来一个再世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正月,曹太后正式归政于赵曙。

掌权之后的赵曙,所干的第一件大事,竟然是要给他的亲生父亲赵允让一个皇考的名分。

皇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而这一意见一提出来之后,朝中大臣的反应便立刻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王珪为首的理想主义两制大臣认为赵允让是先帝赵祯的长兄,应称为皇伯,以此安定天下人心;

以欧阳修为首的现实主义宰执认为,赵曙才是当今国家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拥戴他,赵允让自然应当称为皇考。

(欧阳修)

而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曹太后的态度才是决定这场争论结果的定海神针,原本曹太后是极力反对称赵允让为皇考的,但最后诏书一下来,太后竟然同意了。

这很奇怪,也不符合常理,对于曹太后的这个决定,后世留下了许多的传言。

有人说这是曹太后酒醉之后误签,也有人说这是欧阳修等一众大臣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结果都出来了,白纸黑字也不能翻脸不认人,最后只能将宋英宗赵曙的亲生父亲赵允让称为皇考,这件事情也就告一段落,史称为“濮议”。

风波平息了,没事了,该干正事了吧,但,哪有这么容易?

回头一看,这次“濮议”争论足足浪费了十八个月的时间才草草收场。

在这期间,宋英宗赵曙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名分的争论上,时光就像是河水,流过的水不会再倒着流回来,这也是宋朝的一大损失。

也许是皇帝的良心发现,自此之后,皇帝便尽心执政,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挽救宋朝的颓败局势。

宋英宗一代,皇帝处理政务十分勤勉认真,无论事情有多少,赵曙都要仔细问清楚了来龙去脉再做决定;

更重要的是,赵曙是一个先行的改革家,他对先前陈旧的官员选任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选拔更多有能力的官员;

除此之外,宋英宗时代虽然皇帝做事雷厉风行,完全不和宋仁宗年间一样,但是赵曙却是一个很会体贴下人的好皇帝,

比如,赵曙为了鼓励司马光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以有利于文化建设,并且让司马光能够便利地查阅有关资料,他同意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崇文院藏书丰富,又多为精品珍藏,堪称是北宋王朝的国家图书馆。

(《资治通鉴》原文约300万字)

不仅如此,赵曙甚至批准给编书的人使用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并为他们提供美味的水果和糕点,还特派专人为其服务,为了国家文化利益,赵曙能够舍弃皇家的规矩,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啊!

司马光等人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与西汉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而这部巨作实际上也有宋英宗赵曙的一份功劳。

赵曙希望能凭借他的努力,复兴大宋王朝。

可是,很不幸,赵曙有救国的志向,却没有出色的能力来顺应他的志向。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宋英宗时期官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全国官员增幅到了两万四千人员,就连宗室里的吏员都有一万五千人之巨。

那个时候,宋朝官员俸禄多,人又多,加上对外军事上的作战不利,军费困难,钱财入不敷出。

以治平二年为例,国家财政收入为一亿一千万两,但支出费用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两千万两,随着宋朝的冗官冗兵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财政近乎崩溃。

面对这些,宋英宗赵曙想努力,但又无从下手,他很伤心,很无奈,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国家还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赵曙越想越难受,心急如焚,再次病倒,从此病情再也没有好转,反而是日渐恶化。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初八,宋英宗赵曙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复兴之梦)

看到这里,幕布已经落下,我们的故事似乎也该结束了。

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我是认可赵曙的,他宽容大度、勤勉政事、不辞劳苦、努力奋斗,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赵曙不过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而已,他不会使宋朝走向灭亡,但也绝无让宋朝再度复富兴的可能。

《宋史》:“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宋英宗赵曙临终之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赵顼,赵曙的一生没有完成他的大志就匆匆离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而现在,重现大宋往日荣光的责任落到了赵顼身上,而他又将有怎样的表现呢?

历史正在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宋英宗赵曙皇帝赵祯宋仁宗太后

更多文章

  • 宋朝联姻:官家子娶皇后女,宋英宗和高滔滔恩爱一生,连生八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英宗,高滔滔,宋仁宗,英宗,皇帝,仁宗,曹皇后,宋朝联姻,宣仁圣烈皇后

    “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像宋英宗赵宗实和高滔滔这样的,“皇室强强联姻”着实是古今中外头一列,从小一起长大,15岁时被皇上钦定赐婚,这谁看了不羡慕?高滔滔可以称之为北宋最幸福的皇后,因为宋英宗真的在那个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对高滔滔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许这听起来并没有什么惊奇,但是如果说婚后十年,宋

  • 从宋英宗久病不愈,废立之议渐起,看宋仁宗暴崩后的帝位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宋英宗,宋仁宗,曹皇后,太后,韩琦,英宗

    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位四十二年的宋仁宗病逝。北宋的帝位传承向来都是不平静,宋太祖死后由“烛影斧声”,宋太宗死后有拥立赵元佐之事,宋真宗病逝前有政变密谋等。宋仁宗同样的,宋仁宗去世后,同样透着很多不寻常的气息。一、宋仁宗暴崩,英宗即位后追究医官责任《续资治通鉴》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嘉佑八

  •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死后留下个遗腹子,导致宋英宗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宋仁宗,宋英宗,李宸妃,赵祯,赵恒,曹皇后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宋史》,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一部《清平乐》,让宋仁宗着实火了一把。据史料记载,此人真名叫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6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首次出现了关于赵祯的故事。说当年刘妃与李宸妃一起生的孩子。但刘妃所生是个女孩,所以他

  • 宋英宗赵曙:幼年被宋仁宗收为养子,36岁时因体弱多病而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宋英宗,赵曙,宋仁宗,韩琦,宦官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07期)公元1035年,宋仁宗再次生了一个女儿,如果放到现在,那就是一台台移动的彩礼取款机。但这时候是北宋,因此这也让宋仁宗非常头疼,于是年幼的赵曙被宋仁宗收为了养子。但赵曙还没高兴太久,宋仁宗就生出了皇子赵昕,宋仁宗对着列祖列宗叩谢感恩,但殊不知这是列祖列宗在

  • 宋英宗铸造的治平钱,现在的市价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周周说收藏标签:皇帝,皇位,宋英宗,宋仁宗,司马光,治平钱,官宦世家

    宋仁宗超长待机在位有42年,可是没能留下一个亲生的儿子,所以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这就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这个宋英宗是个养子一直都是备胎,小心翼翼的低调做人。宋仁宗立他为太子的时候,连续推辞了十几次才敢接受,结果刚登上皇位就生病了,接着做了4年皇帝就病死了,估计是当年太谨慎了坐下了病根,

  • 濮议—一场十八个月的朝臣争吵,宋英宗殚精竭虑却最终换来一场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太后,仁宗,英宗

    嘉佑八年,宋仁宗暴崩,在曹太后和朝臣的主持之下,皇子赵曙被接入宫内,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英宗,宋仁宗本人没有亲儿子,因此养子赵曙这个皇位其实算是捡来的。 面对先皇龙驭上宾,按理来说,新皇继承皇位,对大行皇帝至少应该表示一下,掉几滴泪,意思意思。 然而,此时的宋英宗却非但没有丝毫的哀伤,他内心甚至

  •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仁宗的五位公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宋仁宗,宋英宗,曹皇后,赵祯,仁宗,宋神宗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恭俭仁恕,确实是一位不错的好皇帝,至少保了大宋江山四十余年太平无忧。宋仁宗一生宽厚仁慈,却对自己的两个皇后实在不怎么样,关于这个可以这么说:宋仁宗喜欢的妃子做不成皇后,而他不喜欢的偏偏就做了皇后,他还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宋仁宗的两位皇后都是他的养母为他选择的,拒绝不得,也喜欢不上。他的

  • 「史学」“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死于同一种病,北宋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黄桃宝贝贝标签: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宰相,仁宗

    北宋中期,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作为守成之主,虽没能收复失地,但他们对内都励精图治,力求改革;祖孙三人均感染肺结核英年早逝,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北宋的一个盛世。一、天降皇位的守成之君宋英宗,编《资治通鉴》宋英宗赵曙(1032-1067),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3

  • 破解宋英宗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经济观察报标签:皇帝,韩琦,宰相,宋英宗,宋仁宗,宋哲宗,曹皇后

    韩福东/文宋英宗是宋朝第五个皇帝,被宋仁宗过继当了皇帝,刚即位就发了疯。御临天下三年多,无所作为而崩。宋英宗第一次发疯的记录,见于宋人笔记,只八个字:“散发被面,覆以帽子。”宋英宗的头发披散在脸上,上面盖着皇帝素服时的幞头。很显然,这是一种疯癫状态,此事发生在1063年5月1日的黎明,尚为皇子的赵曙

  • 孝惠皇后不受宠爱,却能当56年的太后,康熙是怎样孝敬她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康熙,太后,皇后,顺治,孝庄,皇帝

    孝惠皇后不受宠爱,却能当56年的太后,康熙是怎样孝敬她的呢?矜弈2022-07-1014:36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为了讨太后开心,57岁的康熙当着大臣和宗室的面,走上戏台,跳起了当时流行的蟒式舞。而这个太后,只是康熙名义上的母亲,只比康熙大13岁。这个太后就是顺治的孝惠皇后。顺治没有给过她好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