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拍摄的执着与色彩的敏感是每个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
每一次接触摄影师杨延光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他在北京从事静物摄影的工作已有20多年,在京城的商业静物摄影领域,杨延光的名字很多时候有着专业技术的保障与令人震撼的作品的双重意义。
知名商业摄影师杨延光
工作中的杨延光
【杨延光商业摄影作品】
不像很多摄影师那样到处抛头露面,静物摄影师有着自己非常“小而专”的领域,奇妙的光线变化都呈现在方圆几平米之内的静物台上。
杨延光经常拍摄的作品是奢侈品、手表、洋酒、高尔夫、美食、珠宝等广告作品,也许是他不愿意拿着相机四处奔波,更愿意在影棚中面对产品们“和光线玩游戏”,又或者是静物摄影就是这样的纯粹夹杂着些许枯燥。每一次拍摄,杨延光都会在影棚二楼(他看片修片操作电脑的地方)的音响中播放音乐,音乐声音不大不小,如果仔细听会将旋律中的每个音符都可在脑海里。剩下的只有杨延光专注思考、并尝试光位弄懂设备的声响其次就是掷地有声的宾得相机的快门声。
如果不是影棚里的BGM,每一次拍摄都是杨延光摄影创作的默剧。他的专注也会感染到周围的观看者,参与拍摄的杂志编辑也会将精神聚焦于拍摄中的光线的变化与细节的呈现,这时候影棚里的音乐旋律已经变得遥远与模糊了。杨延光是个不吝分享的摄影师,在拍摄时画面中的光线变化与道具的表现,他都会在调整的时候分享出来。“光位如此的变化会有这样的表现。”“光线我再试一下那种看看是否会更好?”他的每一次的创作更像是个人的艺术而并非完全的商业拍摄。
杨延光同时又是个对色彩与质感要求甚是严苛的人。虽然他有时候开玩笑说自己眼神不好,看不清了。但一旦是业务上拍摄的产品图中有些许色差都会第一时间发现并指出,还能给到专业的解决方案。他总要求自己拍摄照片是具备“空气感”的。对于这样的理解,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却能在审视照片的时候感受到那种“虽然是在看照片,但这张作品拍摄的就像是这些实物防止在眼前的真实感”。
对于作品输出,杨延光亦是这样的态度
虽然他的作品多数用于印刷。但一旦作品需要完成照片打印的过程,那么他对于输出作品的要求也是相同的亮点,需要具备空气感同时需要精准的色彩还原。
空气感需要输出的作品尽可能还原镜头记录的本真,同时选择好相同纹理面的纸张在三维空间中还原最初的场景,纸张与真实的表现是呈现空气感的重要部分。另外便是照片输出色彩的精准,这是杨延光同样看重的,他对于色彩的表现的精准要求的非常严苛的。
他表示“看一台设备表现如何,就要去看他的蓝色呈现。因为无论是几色的输出设备,很多颜色的过度都是需要通过有限的色彩去调配而成,因此很多输出设备便难以处理好蓝色。”杨延光拍摄过一张蓝色为主色调的产品图,这也是他创作的非常满意的一张作品。画面中大面积使用蓝色,这给与输出表现以极大的挑战,优秀的打印机设备能够将蓝色精准地还原。
此前一段时间,杨延光试用并体验过爱普生P708打印机,其中添加的紫罗兰色便可以实现蓝色的精准还原。杨延光的很多作品也根据拍摄的创意与需求使用过大面积的黑色,同样在体验爱普生P708打印机时感受过设备对于黑色的表现,打印前可选照片黑与粗面黑两种不同的黑色墨水,对于不同场景黑色的表现有更精准的应对。并且打印时1.5微微升的微压电打印头能够输出细腻的色彩,在杨延光试用放大镜观察时表示“打印细腻,放大观察也无法看到细微墨滴”。
这样一位感受过爱普生大幅面打印设备的专业摄影师,对于色彩与质感有着极致要求的摄影师,在2022年爱普生印像摄影大赛中担任评委。优秀的投稿作品都会经过专业评委的反复细致的观察,究竟自己的作品应该如何表现?投稿的纸质作品又应该如何再次调整与选择纸张表现好质感?该如何实现色彩的精准输出来表现作品的空气感与临场感?都是每一位参赛者应该反复推敲的问题。在线下输出时听取工作室的建议,直面自己艺术微喷后的作品,相信每一次的调整与纸张的尝试都会在评委处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