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延昭——历史上并非杨业的六子,而是长子

杨延昭——历史上并非杨业的六子,而是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议史纪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4/1/27 18:58:01

杨延昭北宋时期的抗辽名将,出身将门世家满门忠烈,被后世属文所传颂。还塑造了多种的文学形象,为杨延昭的经历披上了传奇的色彩。

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来为避讳所谓的宋圣宗赵玄朗才改名为延昭。

在演义小说中被叫做“杨六郎”,可他却是杨业的长子,这是为何?

原来辽军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所率领的军队屡次挫败他们的进攻受挫,不得不铩羽而归,因此辽国人将杨延昭比作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显德五年,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诞生在了山西太原的一幢大宅之中,生于乱世,家世显赫,这时的杨延昭不会想到自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年幼时的杨延昭就喜好舞枪弄剑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经常与同乡的伙伴玩行军打仗的游戏,他的父亲杨业觉得这个孩子很像当年的自己每次行军伐战,都会让杨延昭跟随观摩学习,教他兵法谋略。

杨延昭也不负众望在自己成年后,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强健的体魄习得了一身的武艺,还在行军打仗中习得了排兵布阵的指挥才能。

影视剧杨业形象

他的父亲也曾当众说过:“这个儿子很像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当时动乱的时代背景的双重加持下,杨延昭不可避免的成长为了一个拥有统帅才能的良将。

初露锋芒

雍熙三年,宋太宗决定挥师北伐,意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多年的准备时机已然成熟,大军分三路进发,西路命杨业攻打业、朔两地,二十九岁的杨延昭为军队先锋攻打朔州。

杨延昭率军冲锋在前,砍杀无数,杀到城下,被敌人的箭矢射穿了手臂,但是杨延昭却并不感觉疼痛,他直接掰断箭矢,不顾鲜血从手臂上流出反而变得更加勇猛,他的奋勇杀敌为夺下朔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敌军留下了难以磨去的阴影。

可攻下城池后杨延昭因为手臂受伤,而没有继续跟随父亲杨业继续北伐,转而到代州养伤,这一偶然因素使他存活了下来,因此他也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不久,战事吃紧,高粱河一役宋军大败,使得原本的攻守之势异也。

东路军主将曹斌因贪功冒进致使辽国大敌当前而军士困乏,长期作战得不到休整,粮食都已耗尽,难以为继,因此在辽军的攻势下急速溃败。

同年正月,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西路军主将潘美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

这时杨业认为辽军正处于士气正旺的时候,应该避其锋芒,待时而动。

但是军中的监军王侁却认为杨业是贪生怕死出言讥讽,无奈杨业只得率军出击,出击前杨业对主将潘美说:“此次出兵定是有去无回,但请各位将军在陈家谷口接应,待我退到谷口来夹击敌人我的部队尚有一线生机。”

接应的军队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以为杨业已经击败辽军,监军王侁就想于杨业争夺战功,便将杨业的嘱托抛至脑后率军离开陈家谷口。

不久杨业败退,撤至陈家谷口,却不见援军,只得率领部下做困兽之斗,这场战斗并没有奇迹发生杨业身受重伤被俘,儿子杨延玉也在这场战斗中身亡,杨业无颜面对太宗重恩,绝食而亡。

最终这场战斗因西路军内部不和,导致杨业孤军奋战最后惨淡收场。

这场战争,对于杨延昭来说失去了他敬重的父亲与手足兄弟;对于宋朝来说是又一次失去了收复燕云的机会。这是个沉重的打击。

影视剧杨延昭形象

命途多舛

命运没有给杨延昭一个顺遂的坦途,他回国之后辗转各地供职,先以崇仪副使任景州知州,后因江淮凶年改任江南淮南都巡检使,后又迁回崇仪副使掌管定远军,最后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

至道三年宋太宗亡故,宋真宗即位,辽国方面猜想宋朝统治者的变更会使得高层内部不稳,所以辽圣宗之母萧太后亲率大军南征。

辽国大军于咸丰二年十月抵达遂城,延昭当时在遂城驻守,这是当时燕都的外卫城池是北宋和辽国之间的界城,是北方边界的一处兵防要地。

然而辽国在杨延昭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难,组织军队突袭遂城,这座城池很小,准备也很匆忙,辽国的大军很快就攻至城下,将遂城包围了起来,辽国对遂城展开了多次进攻,而且契丹国主之母萧太后在督促指挥作战。

萧太后

城门一度失守,军心一度涣散。

杨延昭没有放弃,他明白如果遂城一旦失守就会危及整体,一旦城破必遭屠城。

无论如何,遂城不能失守,杨延昭召集全城的所有男丁鼓舞士气,此时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搏,城破人亡,杀身成仁。

鼓励所有丁壮一起御敌,又将武器分发给百姓鼓励所有人来保护城墙。

士气已经有了,但是还缺乏退敌之策,夜里杨延昭在城墙上思考对策,当时天气十分寒冷,于是命令士兵将水泼洒在城墙之上,等到第二天天亮,城墙上已经结成了一层薄冰,不仅坚硬而且十分的光滑,敌人的攻城器械无法靠近城墙。

就这样杨延昭独守孤城数天,辽军见战机已经被延误,攻下遂城也于事无补,甚至还有可能被宋国的援军所包围于是便放弃了攻城撤退了。

遂城一战不仅以少胜多还缴获了大量辽军撤退所来不及带走的武器装备充实了力量,并因这次战功被升为莫州刺史。

战机延误

辽军在遂城受挫后转战向南、向东进攻,见此情形宋真宗不得不御驾亲征,坐镇大名以鼓舞前线士气、支援督促前线宋军,然而被任命为全面负责抵御辽军战事的统帅傅潜手握八万重兵畏懦避战,闭营不出。

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去反击辽军,但是傅潜都没有同意,傅潜手下的将士纷纷请战争相的想要为国建功,

但是傅潜胆怯软弱胸无韬略,闭门自守,甚至笑着对手下说:“贼兵势力如此强大,我与之较量,只不过是挫我的锐气而已。”结果是辽军气势如虹,一举击溃宋军。

不仅如此有作战得胜者,傅潜又压制他们不予上奏。

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再带兵打仗,但真宗念及旧情赦免他的死罪流放到了房州。

战后宋真宗召回杨延昭,想要询问一些关于前线边防要事,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杨延昭对答如流让真宗十分赞赏对陪听的诸王说:“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要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实在是值得嘉奖啊。”

也许是因为这次鼓励,冬天杨延昭主动出击攻打入侵辽军,他在羊山一带埋伏下一支精兵,自己则从北面突袭边打边退,辽军紧紧追赶,渐渐踏入包围圈。

霎时间,喊声震天,辽军面对突然出现的乱了阵脚,被杀得大败,就连一众将领也被俘获,杨延昭也因这次功绩升任本州团练使。

黯然落幕

可以说自辽军南侵开始,杨延昭这一守一攻,让杨延昭获得了真宗的赏识,也取得了他应得的地位和权力,但是这并不能让杨延昭主导战局坐上权力的顶峰,像小说演义那样一步步的接管战场,全面击溃辽军,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澶渊之战。

景德元年,辽军再次发起全面进攻并试图利用西夏党项势力牵制宋军的机会以重兵突击河北直入中原,这场意味着国运的战争,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北上亲征鼓舞士气,在澶州城实现反击。

最终,于本年十二月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

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此后宋辽两百年间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也使得杨延昭的破敌之策没有了用武之地,往后数年,意见不被采取的杨延昭一直镇守边关。

大中祥福七年,杨延昭死于边塞,时年五十七岁。

总结

回顾杨延昭传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见证了宋朝从主动进攻到龟缩防守的过程,作为名将杨业的继承人,不仅有守城之能,也深谙进攻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作为一位武将无论军事才能如何突出,也难以影响高层的战略决策。

杨延昭生前未能夺回的燕云十六州也只能在后世由小说家们来弥补杨延昭那未尽的遗憾……

更多文章

  • 探访静物摄影师杨延光——色彩与质感应是输出作品的重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摄影之友标签:摄影,影棚,杨延光,摄影师

    “对于拍摄的执着与色彩的敏感是每个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每一次接触摄影师杨延光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他在北京从事静物摄影的工作已有20多年,在京城的商业静物摄影领域,杨延光的名字很多时候有着专业技术的保障与令人震撼的作品的双重意义。知名商业摄影师杨延光工作中的杨延光【杨延光商业摄影作品】不像很多摄影

  • 大话杨门(番外六)四郎杨延辉探母故事的原型,是辽国宰相韩延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延辉,韩延徽,杨业,萧太后,杨家将,宰相

    杨四郎杨延辉在杨家将中算是比较幸运的角色,他并没有像其它兄弟那样战死沙场,而是完整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杨延辉在杨家将里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为著名,被改编成了评书、戏剧和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出戏的出名并非因为杨延辉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为儿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学者的推

  •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出家,杨业,杨延德,杨延昭,杨家将,宋太宗,潘仁美,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在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五郎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作为杨家将的子弟,却没有加入宋军杀敌报国,而是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就算杨延德当和尚也不老实,不仅在庙里传授和尚们功夫,还隔三差五的被杨六郎请下山去当援兵,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琢磨了。一般来讲出家之人都是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但杨延德的欲望貌似比较多。他

  • 杨家将从大郎杨延平到八郎杨延顺,七郎八虎的枪法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延平,杨延顺,杨延,杨家将,郎八虎,杨业

    九代杨家将以刚烈的金刀杨继业而闻名,大破天门阵与十二寡妇征西让杨家将故事名扬四海,真正把杨家将事迹带到引人入胜的高潮,那就要数杨家七郎八虎与千古传唱的杨家枪。杨继业七个亲生儿子与义子杨八郎,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各有千秋的他们也留下了各种经典传奇。六郎的巧、七郎的猛、四郎的快、大郎的稳,八位杨家兄弟之

  • 中央纪委紧急通报:安徽省大老虎杨业峰被免职!

    历史解密编辑:Liul标签:廉洁,党风,廉政,杨业峰,安徽省,中央纪委,纪委监委纪律

    杨业峰,安徽省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身为长期主政一方的党员领导干部,却肆意妄为,官商勾结,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他非法收受巨额贿赂,以权谋私,损害任职地区政治生态。杨业峰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和礼金,违反了廉洁从政的基本原则。他还违规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滥用职权进行不正当安排

  • 安徽宣城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业峰被“双开”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纪委,主任,杨业峰,安徽省委,人大常委会

    新京报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纪委监委对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杨业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杨业峰身为长期主政一方的党员领导干部,背弃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不知敬畏、肆意妄为,近于全面破纪;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

  • 大话杨门(十九)杨业撞死李陵碑,为何杨延辉效仿李陵投降异族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业,杨延辉,李陵,李陵碑,杨家将

    《李陵碑》一段不仅是小说故事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暗示了杨家对于效忠宋朝的态度变化和复杂的决策过程。这段剧情中表面上是杨继业在陈家谷外力战被俘,不愿投降辽军而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然而与这段剧情对应的暗线却是幽州城突围战中为了掩护宋太宗赵光义逃跑而被俘的杨延辉以木易的化名投降了辽国,并娶萧燕燕的女儿铁镜

  • 杨业峰被双开,官方通报措辞罕见:【近于全面破纪】

    历史解密编辑:水母真探社标签:纪委,党籍,杨业峰,宣城市委,安徽省委,政协党组成员

    与当地黑恶分子沆瀣一气,公然为其站台撑腰、充当“保护伞”,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见利忘义、官商勾连,以服务企业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雁过拔毛、大捞特捞……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17日消息,安徽省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杨业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杨业峰 资料图 杨业峰出生于1962年12月

  • 新密市杨业祠亟待抢修

    历史解密编辑:老吴观察标签:文革,杨业祠,新密市

    新密市杨业祠亟待抢修杨业祠位于新密市(县级市)来集镇苏寨村,据相关资料记载,杨业在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兼刺史。是老百姓自发所建,始建于清代。近日,笔者一行在当地热心村干部和村民带领下,有幸目睹了这位宋代抗辽名将杨业祠的尊容。杨业祠位于来集镇苏寨村,2011年1月,被郑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 《杨家将》中的杨业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杨业,杨家将,潘仁美,宋太宗

    杨业被辽军困于两狼山陈家谷狼牙寨,正如同“羊”入“狼”口,最终苦等七郎不来,更不愿被辽军俘虏,一头撞死在了李陵碑。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手中一口金刀有无敌之名。自归宋之后,老令公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