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教育类自媒体“少陵纯正教育”的“刘旭亮初中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项目,为全体成员开具了一个年度阅读书目。
这个书目包括6本必读书和6本选读书,我2019年出版的《远村行走》有幸也被选入其中。
6本必读书——《读书的力量》《把栏杆拍遍》《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不跪着教书》《从作业设计开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数学与艺术》。
6本选读书——《远村行走》《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影响世界的哲学箴言》《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大数据时代》《数学的力量》。
2023年3月7日,“少陵纯正教育”发布了《2023第08期(总第153期)01-02月读书心得》。
在这期读书心得中,西安市育才中学的杜衍滨老师写了一篇题为《远村行走》的读后感(标题为编者所加),现摘录如下: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远村行走 》读后感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是旅游创作者秦明历时七年所著,徒步千余公里,边走、边拍、边写,描绘秦岭深处那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绽放的村庄。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把见到的记下来、拍下来,说过的写下来,整本书图文并茂,为我们展现秦岭山谷中美丽的景色、质朴的人们和他们简单的生活。
秦岭南坡早在秦汉之前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影。今天城镇化的步伐虽然进一步加剧,但是山谷中还遗存着一些古老的村落,驻留着些许古代的气息。
这本书也得益于现代科技生活的发展,私家车可以开到秦岭山脚下,照相机可以留下真实的画面,各种户外徒步也给作者提供户外远足的经验。
背上干粮,拿着相机,约上二三好友,便出发了。
这本书描绘着秦岭深处,但并没有着重去写秦岭的美景,而是重在写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以及语言交流。因为有了人的聚集,才有了村庄,有了生活。在这些村落居住的群体大多是老年人。
城市的现代化吸引着年轻人走出山谷,或在外打工求学,或为了小孩上学,或在外工作与定居。年轻人为了未来更加多彩舒适的生活,选择走出去。留下来的老年人原本也可以选择跟着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可是他们选择留下来。
尽管村庄里的人口越来越少,还是舍不得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是一种情感寄托。这一走一留,形成了当下社会两代人的鲜明对比。
山里的生活是清苦的,许多时候还要靠天吃饭,电也是后来才有的,每一粒粮食都是珍贵的。说明山里的生活艰辛,这可能是年轻人离开的最主要原因。
山里的人是质朴的,热情招待客人。旅客买一些他们自己养蜂的蜂蜜,价格坦诚,没有讨价还价。说明他们心胸依然象大山一样敦厚,善良而不被沾染。
山里的人是孤独的,见到过往的来客,不但热情招待,而且甚是健谈,讲述着自己山里的生活。说明村庄的炊烟越来越稀少,能与他人交流与倾诉的机会越来越少。
也许这样的山村,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慢慢消失。但这秦岭深处曾经记录过一些人在这里生活的过往。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又感叹人类顺应自然,顽强生存的能力。
(西安市育才中学 杜衍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