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家一邻,五邻一里,朱熹后人隐居古村,建房讲风水,邻里分高低

五家一邻,五邻一里,朱熹后人隐居古村,建房讲风水,邻里分高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安静的翻阅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3/12/7 2:58:31

佛冈岳山,以前山上种满了沙糖桔,村里老人叫它“对面山”,岳山脚下有上岳村和下岳村,在北江一带颇有名气。南大理寺评事孙朱焕在北江抗击元军牺牲后,其后人最终落脚于上岳村,朱文焕是宋朝理学家朱熹第六代子孙,《朱氏族谱》记载,朱氏七代两兄弟分家,朱朝瑞居在上岳村,曾孙就是朴山朱公,朱连瑞以后人则居住在下岳村。由于朱氏家族是官宦之后,兴建的民居也都与其他岭南村落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城镇分为皇城、国宅和闾里三个区域,皇帝住在皇城,公卿贵族住在国宅,而平民住在闾里,而在乡村,闾里也叫“里”。上岳古村落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说的“邻里”也是由此而来。上岳古村有十八“里”,而最特别的有三个“里”,乾隆年间兴建的三个“里”一字排开,都叫“归仁里”,楣上的三个字都几乎一样,第一眼很难辨别。三个里各住着朴山公的三个儿子和家人,当地人以“上归仁里”、“中归仁里”和“下归仁里”来区分,其中长子居住的中归仁里规模最大。

“归仁里”大门内侧,左边都有一个神龛,过去叫“门官”,供奉着土地爷,香炉上写着“人丁两旺”,以佑护家人出入平安。上岳村每个“里”门前和内部都有水井,井水煮茶烧饭味道甘甜,井前供奉井头神,古井内部还有通道与神龛相连,神龛的香火烟雾可从井口排出。一米宽八米深的井是乾隆年间挖掘的,至今也有两百几十年的历史。

上岳村的民居是按照客家围屋的设计建造,屋前均有风水塘,可以防火。上中下归仁里都设有门楼,甚至还有类似碉楼的观察孔和枪眼,内部有水源,能防盗,布局到排列既科学实用,也讲究风水。村前的风水塘、屋顶上的鳌与水井的神龛等设计布局,都与五行八卦、风水和象形有关,只是我们现在无法理解。

上归仁里是回字结构,中下归仁里均为日字结构,都是三间两廊,而且按照中轴线极度对称。每一个里进去,还有许多的院落,由客厅、厢房、厨房、天井等组成,几乎都是四房一厅,左右最外围一排单独的房间看起来像是杂物间或者是偏房。在中归仁里,有一个“五龙过阶”,在正厅与厢房前,有五间开间小房相通,所以叫五龙过阶。以前,每一个院子都住有两户人家,因为都是亲属,关系极为密切,可以想象当年大宅院里一派亲密而热闹的场景。

从中归仁里一户人家楼梯上到屋顶,老宅院层层叠叠的半圆流线型飞檐近在眼前,这就是“镬耳墙”。看起来像是一顶顶的朝廷官帽,从百姓的角度来看,镬耳墙更像是锅镬的提耳,当地人叫它“锅耳墙”,因在黛瓦的屋脊之上的山墙,类似龟背,为取高升与“独占鳌头”之意,还叫它“鳌背墙”。但镬耳楼也有贵贱高低的区隔,有功名身份的家庭,楼上的镬耳墙上会雕龙刻凤,而普通人家则较为简单朴素。

有镬耳墙的民居叫“镬耳楼”,多用青砖、石柱、石条石板砌成,外墙壁和门的上方均有花鸟图案,上岳村现存完好镬耳楼有13栋共28座。镬耳楼是岭南建筑,第一眼看镬耳墙,有点徽派建筑的马头墙风格,与徽派建筑一样,上岳村建房时很讲究风水与三纲五常,但岭南建筑吸收了西式建筑的特点,房间比徽派建筑更为通透敞亮,上岳村的古民居环水而建,背倚岳山,更能凸显“天人合一”的思想。

以前,村里有大事都会去祠堂议事或者庆祝,在下归仁里的左边,有一座“朴山朱公祠堂”,建于清朝。正厅大堂柱上刻有朱氏字派,孩子取名,中间的名字必须用字派的辈分,以表示老幼尊卑。朱氏先祖是武将,后人崇文尚武。古时村里有一人考取了科举,才会有一根旗杆,中归仁里门前就有五个旗杆石底座。朴山朱公祠堂前有一对两三百斤的石礩,专供族人习武之用。在一个门匾上写着“武魁”,应该是村里有人中了武状元,才有此匾额。几位当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专程来武魁的匾前打太极,红色衣服随拳脚飘扬。

下归仁里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最为坚固,是朴山公四个儿子合建,也叫“四美楼”,村里的银库就在此。走到银库大门前,大门是与门廊齐高的铁栅,石块上还能见到门栓的铁插销孔。银库是用石条垒起的小楼,墙壁厚一米,以前三层楼,在抗战期间,为了避免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拆掉了一层,变成了两层。从木楼梯走走上二楼,还能看到墙壁上的观察孔和枪眼,防盗功能颇有客家围屋的特色。

走进一间堆放杂物的老屋,见到一堆旧陶罐、水缸,还有一个雕花的床架。也许很多人都没见过这种古老的中式床,两边都是雕花的挡板,四角支撑着方框,上面可以悬挂着蚊帐。很喜欢这样的场景,自然毫无修饰,这些上岳古村的老物件,凝固着人们在这里生活的点滴,红色褪去的床架,在灰尘中仿佛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上岳古村经受过一次冰雹的袭击,老屋经过了一次维修,虽然很难做到“修旧如旧”,但村里不少东西还是保持着原貌。很多房间的木门上,门板门的拉手是木头雕刻而成,背后还有个梅花形状的木垫,防止木头拉手被拉脱,可以想象仅仅这么点小物件,当年的木匠需要多少时间去设计和打磨。如今的老屋已人去楼空,干裂的纹路,磨平的棱角,满满都是岁月流逝和磨难的印记。

中归仁里门前坐着一位老人,精神气很足,虽然赤着脚,却显得端庄。另一位身着藏蓝色暗花褂子的老奶奶,坐在家门前削瓜皮,干净利索,回复着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一位村民告诉我,归仁里的人家几乎都搬到了边上的新居,住在古围村的人屈指可数。很想记录古村历史的最后见证者,但老人们并不喜欢拍他们,挥着手笑着说别拍了。

村口的停车场,不少村民摆地摊售卖本地的瓜果蔬菜、菜干和药材,北江一带的芦笋、琶江鸡和竹山粉葛是附近颇有特色的土产,不少自驾车友来买了带走。上岳村除了最有名的沙糖桔之外,还有擂茶粥、东乡蒸肉、卷筒糍和大湾菜包等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唱戏、抢花炮、打蘸设坛,随着老人的逝去,不少古老的习俗在上岳古村渐渐消失,年轻人似乎并不懂得这些民俗活动的意义所在。住在归仁里的几位老人依旧沿袭着过去的生活,虽然给冰的大宅院增添了许多的生命力,但过去那种其乐融融的“邻里”却都已消失。一位中年妇女赤脚挑着一担红薯和地瓜走过,跟随着走进了她的家。厨房炉灶里的木头烧得正旺,黝黑的铁罐热气腾腾,老屋弥漫着柴火的烟火味,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更多文章

  • 朱熹为什么要整一个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熹,唐仲友,苏轼,宋孝宗,齐东野语,夷坚志

    岳飞之子岳霖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刚接任浙东提刑,他就要审问一个妓女。她叫严蕊,乃台州官妓“行首”(花魁),色艺双绝,作得一手好词。此前,严蕊被巡行台州的朱熹投入监牢,遭遇刑讯逼供,只为查清她与台州知州唐仲友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岳霖到台州后,严蕊向他诉说冤屈,满怀悲情,吟唱了一阕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

  • 高 伟 | 朱熹人欲思想在日本近世的误读 ——以古学派对“无欲说”的批判为线索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朱熹,儒家,朱子学,宋儒,程朱

    【作者简介】高伟,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会员。曾在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担任来访研究员与客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日本思想史、中日比较文化。目前致力于探索中国儒学与道教思想在日本的容受与演变,东亚视域下日本的神话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熹,他被人污名太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醒着先生的书斋标签:朱熹,王淮,宰相,宋明,严蕊,宋朝,唐仲友,宋孝宗,官宦世家

    事实一:理学大师、钦差大臣朱熹巡视台州时,听说知州唐仲友与官妓严蕊关系暧昧,为了肃清官场风气,查办唐知州,他对严蕊百般拷打。严蕊为了保护情人唐仲友,宁死不屈,拒不承认,并留下一首千古佳作:“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事实

  • 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朱熹讲学之所,为何没知名度

    历史解密编辑:富龙标签:朱熹,道教,道士,讲学,名山

    “阁峰缥缈入云端,积雪犹封礼斗坛。山远地偏游不得,几回驻马隔江看。”寻着诗人的赞叹,我们自驾来到了心中神往之地,素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之称的江西阁皂山。阁皂山是药都的祖山,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距樟树市区18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早在东汉建安七年(202),东汉道学家葛玄来到

  • 朱熹:为何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熹,进士,程朱,理学,举人

    如果在前往购物的路上被人询问要去做什么,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买东西。对于这个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十分熟悉,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购物会被称为买“东西”,却不是买“南北”呢?同样是方向名词,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明朝的时候,朱熹也同样问过自己的学生,为何叫“买东西”

  • 严蕊:宋代最贞烈的青楼才女,遭朱熹陷害入狱,一首词名流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朱熹,严蕊,青楼,才女,宋朝,唐仲友

    谈到青楼女子,我们对其的有色眼镜从未摘下过,总认为她们是肮脏不堪的代名词。其实在宋代青楼中,许多女子并非单单以色侍人,这背后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虽然在大部分人眼中,在青楼从事之人伤风败俗,但其间游走的女子多是卖艺不卖身的,更有饱读诗书和精通音律的才女。严蕊便是其中之一。背景宋代,承唐接元。唐有

  • 厦门集美苎溪发现朱熹诗中“红树”:山乌桕

    历史解密编辑:鹭客社标签:朱熹,集美,陆游,乌臼,乌桕,红树,宋朝,辛弃疾,厦门市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朱熹诗中的红树:山乌桕南宋时期,朱熹游赏苎溪,曾写下一首诗《苎溪道中》。秋山有红树,忽忆野田中。禾黍收将尽,氛埃晚欲空。登原悲落景,倚杖怯高风。更有寒塘水,应将此处同。有人认为具体写的是苎溪桥附近,我对此表示怀疑。于是,溯溪而上,经坂头、石兜水库至白盘岭,发现森林茂密,古道

  • 细数朱熹的政敌列十九项“罪状”:是对圣人诬陷还是证据确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朱熹,秦桧,政敌,宋朝,宋宁宗,宋孝宗,赵汝愚,艺术家

    上一篇《把辞职当时尚,圣人朱熹动不动就辞职,他真的安贫守道不爱做官?》讲了朱熹的为官之道,现在我们来看看朱熹政敌所列的朱熹十九项“罪状”是否属实,他真的纳尼为妾,做出“公公扒灰”的丑事吗?还是只是政敌诬陷,败坏他名声韩赵党争朱熹政敌为什么弹劾朱熹,得从赵汝愚和韩侂胄的党争讲起。1194年,太上皇宋孝

  • 成名需要几步?“网红”朱熹“封圣”三部曲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朱熹,理学,儒家,孔子,孟子,陆九渊

    公元1167年,斑驳秋色抚摸着古邑醴陵,全国各地的粉丝正闻讯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渌江书院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高峰论坛,南宋理学派两大绝世高手将在此进行一场学术对决。小商小贩瞅准商机,在门口摆起茶水摊和一些吃食,做起了流量生意。人们磕着瓜子喝着茶,期待着这场旷世辩论赛。自宋立朝以来,市民社会悄然萌芽,文

  • 朱熹:他的思想影响中国千年,理学宗师为何被称为男盗女娼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熹,理学,孔子,王安石,后世,大儒

    朱熹: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他是大师,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是我国宋朝著名的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朱子的朱熹同志。也是唯一的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的人。 第一次听说这名字是在文革初期砸烂孔家店,反对理学的高潮中认识他的,我对他是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