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让人羡慕的风流客柳永, 死后名妓披麻戴孝、清明集体为他扫墓!

最让人羡慕的风流客柳永, 死后名妓披麻戴孝、清明集体为他扫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秦叨叨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1/18 21:36:51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县丞,在家乡颇有威望。父亲柳宜,曾在南唐担任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又出仕北宋。

少时有才名

柳永兄弟三人,且名字中都带有“三”字,分别是三复、三接、三变,由于他们都擅长诗,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其中柳永是老小,是三绝中的三变。

柳永

柳永自小随父异地为官,他六岁时便有习作《劝学文》,得到当地大儒称赞,并以为“神童”。13岁时,以慰母亲思念,随叔父回到家乡福建崇安。14岁时,柳永出游至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一时广为传颂。

初试不中,留恋花丛

柳永18岁时,感觉自己学有所成,于是来到京城汴梁应试,准备在政坛上一展身手,不料刚到京城,年少多金的柳永就被京城的纸醉金迷、莺莺燕燕迷住了眼。他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抱负抛诸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他还把这段风流往事写进词里:“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柳永

就这样,一晃到了应考之日,柳永虽然早已把“温习功课”丢到了九霄云外,但是他并不紧张,他自负“风流才调”、“多才多艺善词赋”,施施然走入考场,面对答卷一挥而就,在同年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昂首走出考场,然后又一头扎进脂粉堆里,去完成自己“寻幽探秘”的伟业。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放榜时他名落孙山。他沮丧激愤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很有一番视功名如粪土的潇洒气象。我不做官,一样在词坛上叱咤风云,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

不忘功名,再战科场

其实这只是柳永强颜欢笑,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便抖擞精神,准备再战科场。

柳永虽然有志于官场,但并未放弃自己的爱好——流连花丛,期间他还与歌女虫娘爱得死去活来,两人如胶似漆、片刻不离。一晃三年过去了,柳永突然想起自己还壮志未酬,于是与虫娘洒泪而别,赶赴京师应考。

这次柳永修身养性,在汴梁度过了最难熬的三个月,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柳永成功地过了考试关,但“善恶终有报”,柳永三年前所做的《鹤冲天》传至禁中,皇帝老儿特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能改斋漫录》)。

脂粉堆里寻功名

再度的科考失利,使柳永有点出离愤怒,他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出入花丛,放荡不羁,为青楼歌姬专心填词谱曲,致力于民间的艺术创作。

于是京师汴梁多了一位常宿怡红院偎红倚翡的“奉旨填词”者,一位青楼头牌“自由撰稿人”,一位歌坛天皇巨星。歌姬们对他爱的发狂,红得发紫的三大头牌歌姬争相包养这位填词第一高手,当时的萝莉粉丝都以能和他亲热唱和为荣,哪怕是倒贴银子也心甘情愿,正所谓“不愿君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在皇帝那里丢失的面子统统在脂粉堆里找了回来。

柳永

这时的柳永眼中全是什么“师师”、“香香”、“安安”,早已把家中的红颜知己虫娘忘得一干二净,虫娘在家中迟迟不见爱侣归来,也就萌生了另寻良人的想法,这一消息传到了柳永耳中,他很是闷闷不乐,于是写了一首词《击梧桐》,让他人捎给虫娘。

这首词情谊款款,但隐有谴责之意,虫娘读后,很是愧疚,联想到二人往日深情,于是收拾铺盖,变卖家产,雇上车船,来到京师寻找柳永,与柳永结为夫妇。

虫娘

再受打击,浪迹天涯

后来,柳永又连续参加了两次科举,但因为在皇帝那里挂了风流狎妓的恶名,所以无一例外,均以落第告终。公元1024年,已是40岁的柳永第四次落第,绝望之余,决定离开京师浪迹天涯。他再次与虫娘离别,离别时作词相赠。

且看这首流传千古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古往今来这首词不知惹了多少有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后来的六年,他四处漂泊,以填词为生,他身无分文却衣食无忧,四方歌姬争相为他慷慨解囊,漫长长路,柳永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之词。比如“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又如:“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柳永

暮年及第,风流不改

公元1034年,已年过半百的柳永(51岁)听闻仁宗亲政,特开恩科,于是即刻中断游历,由鄂州赶赴京师。也许是时来运转,柳永终于高中,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柳永初授睦州团练推官,两年后调任余杭县令,六年后又任泗州判官,此时的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余杭县令任上,他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因为政有声,他的名姓被载入《海内名宦录》。

柳永

虽然柳永为官清廉且年过半百,但其风流本色不改,杭州一带至今流传着他与江州名妓谢玉英的一段爱情故事。据说,柳永去余杭赴任,途径江州,夜晚照例留宿妓家,结识谢玉英,谢玉英颇有文采,与他一见知心。临别时,柳永写词表示永不相忘,谢玉英则发誓闭门谢客,要等柳永至海枯石烂。柳永在余杭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并未忘掉谢玉英。等他任满回京,又捎信让谢玉英来京相会。她几经周折来到京师找到柳永,久别重逢,二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谢玉英

穷愁潦倒却死后哀荣

后来柳永因为性格原因,在仕途上屡遭排贬,甚至连他的屯田员外郎都被仁宗罢免,从此定居润州,直至辞世,时年70岁。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去世时也是一贫如洗,甚至他的后事都是由谢玉英、陈师师等一班名妓凑钱予以料理。不过他在朝堂上一事无成,但他出殡时,却是极尽哀荣,东京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所有名妓都到场,谢玉英为他披麻戴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会”。

陈师师

概括柳永的一生,他以妓院为家,写出了许多千古绝唱。但同时,他的风流韵事也被统治者深恶痛绝。最后,他政治上失意,因穷困潦倒而死。死后凄凉,但在青楼歌姬中却流芳百世,甚至清明节都形成了吊唁柳永的习俗,当嫖客能当到这种地步,古今中外,大概也只有柳永一人了。

更多文章

  • 这首无名氏所作的宋词,被柳永奉为神品,宋徽宗也称其绝佳!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柳永,宋词,唐诗,宋朝,香草,宋徽宗,雨霖铃,眉峰碧,书法家,千古名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两宋是词最辉煌璀璨的巅峰时代。两宋有太多名家在宋词史上留下了佳作名句,大放光芒。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等,都是称绝当时的一代词宗。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人推送了宋词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艺人和词人也曾留下佳作。譬如

  • 追寻纯真爱情的词人:柳永

    历史解密编辑:晓玥说标签:柳永,韩愈,苏轼,诗人,宋朝,雨霖铃,李清照,辛弃疾,古典乐,追寻纯真爱情

    柳永是北宋文学家,与辛弃疾、苏轼、李清照并称为“宋词四大家”。他以创作优美清丽的词而闻名于世,深受后人喜爱。本文将从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教育和职业经历、成就和贡献、政治和社会环境、思想和文化、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历史故事等多个方面来详细描绘柳永的一生。一、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柳永的家世显赫,

  • 柳永很经典的5首代表词作,每一篇都水平很高,有名句传世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柳永,诗词,传世,词作,雨霖铃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这一期,为大家带来我心目中柳永艺术造诣最高的5首词作。柳永是北宋很特别的一位词人,王国维评价李煜,将词从伶工词变为士大夫词,提高了词的档次与阶级。到柳永这里,一生开创出上百个长调,所填词作传唱于北宋的每一个勾栏井水处,将生于民间,生于男欢女

  • 满口荤段子,一生逛窑子: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谁而写?

    历史解密编辑:小城故事君哥标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虫娘,风月

    你可知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绝妙的词句竟是柳永为一个青楼女子所写?得到一代才子的青睐,这位青楼女子感动不已,从此闭门谢客独守一人。并且在柳永死后为他披麻戴孝,两个月后竟然因为思念柳永,悲痛难当而去世。这位青楼女子就是北宋仁宗时的名伎谢玉英,艺名虫娘。女子的名字中有“虫”字,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有些

  • 婉约宋词:“白衣卿相”柳永最美的十首词作_古诗词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如是青山文案馆标签:柳永,白衣卿相,雨霖铃,八声甘州,宋词,词作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柳永的词作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

  • 倘若人生太难,劝君读读柳永

    历史解密编辑:十点读书标签:柳永,鹤冲天,范仲淹,晏殊,歌女

    公元1054年,清明时节。润州城各大曲坊的歌女们倾城而出,她们不约而同地准备好祭品,到城外去祭奠逝者。只见她们或低头扫墓,或摆放祭品,或燃烧纸钱,更甚者且歌且泣,显然对逝者怀有深切的思念。这则故事被冯梦龙记录在《喻世明言》中,名叫“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柳七,便是北宋初期的词坛大家:柳永。柳永,既没

  • 柳永科举落榜后,很不服气地写下一首狂妄之词,自称“才子词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科举,风月,雅词,诗人,宋朝,宋仁宗,婉约派,柳永科,古典乐,千古名句

    柳永科举落榜后,很不服气地写下一首狂妄之词,自称“才子词人”古时候的人们,改变命运依靠的是“十年寒窗苦读”。普通百姓人家若是培养一个读书人,花费的金钱不是一般人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但是对于达官权贵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家族利益更加宽敞。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家中亲人多数都是能够舞文弄墨的文人,自小受到家

  • 因为这首词,柳永开始了坎坷的人生,也开启了非凡的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柳永,晏殊,青楼,歌女,科举,诗人,宋朝,士大夫,古典乐,千古名句

    在北宋有一个词人,生前穷困潦倒,过世之后,居然是来自全国的歌姬去给他送葬,甚至还有一些人主动给他披麻戴孝,她们哭声震天,表达心中的悲哀。拥有如此待遇的并不是什么大官,只是一个挂着六品闲职的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这样一个浑身才华的文人,为什么会在青楼中这么受欢迎?天才折戟科举公元984年,柳永出生于士

  • 柳永写了首《定风波》,晏殊嫌太俗气看不上,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柳永,晏殊,秦观,苏轼,诗人,辛弃疾,华语音乐,千古名句,定风波(歌曲)

    宋代词坛高手如云,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有秦观、李清照等。但要说笔者个人最喜欢的宋代词人,那还要属柳永“柳三变”。他的传世名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便是经过历史长河的代代流传,至今依旧为人们所称道。不过虽然柳永在后世

  • 众人只知柳永满口荤段子,喜爱逛窑子,却不知色情是他,纯情亦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柳永,苏轼,青楼,柳词,诗人,宋朝,柳三变,望海潮,古典乐

    别人把青楼当钟点房,只有他把青楼当成家。说起柳永,都知道他是宋词开创性的代表人物,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千古名句。甚至有人说“没有柳永,就没有后来的苏轼”。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词大家,在正史上却没有他的传。关于他的生平,能查到的资料也只是在一些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