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虽然是一场针对苏轼个人的文字狱,但是在这场诗案中受到贬谪和惩罚的人一共有22人。其中有一位王詵,因为为苏轼通风报信,开脱求情,也被牵连其中。
这个王詵也是当年的一位风流才子,才华过人,书画双绝,因此被神宗皇帝的胞妹,蜀国公主赏识招为驸马。王詵因是当朝驸马,才在《乌台诗案》时躲过了重罚。《水浒传》中的高俅,曾在端王,也就是之后的宋徽宗府中任职,后来有幸被提拔,也是经由王詵的引荐。
苏轼乌台诗案被贬之后,一直将王詵的恩情谨记在心,身处黄州时,还曾写信向王詵表达感激之情。后来苏轼被重用,重召回京师,曾与王詵共论书画,说“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于是亲传书法秘诀于王詵。
可惜王詵留下的书法作品不多,有一件行书《颖昌湖上诗词卷》今留存于世,我们可以一窥其书法风采。
王詵早年取法“二王”颜真卿等晋唐名家,为自己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因与黄庭坚、苏轼等人交善,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风格也偏于畅快爽利。这件《颖昌湖上诗词卷》就是如此。
这卷行书落笔痛快淋漓,提按顿挫毫不掩饰其锋芒,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就锐气十足。其中的“耳”“成”等字的某些笔画,都带有黄庭坚书法中“荡桨笔法”的笔意,一波三折如逆水行舟,意趣十足。
在字形上,王詵又吸收了苏轼的肥阔,将苏轼左润又枯的欹侧之势变为平正,于是字形相对于苏轼又更显稳健,气势相对于黄庭坚又不那么盛气凌人,鲜明地确立起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王詵的这卷《颖昌湖上诗词卷》很好地将苏轼的自然和黄庭坚的豪健融合在了一起,是我们学习书法融合、探寻古人意趣,寻求自己书法面貌极佳的范本。
我们将这卷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