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历史中,北宋两大奸臣蔡京、高俅的结局如何?

真实历史中,北宋两大奸臣蔡京、高俅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蓝风破晓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1:52

高俅的下场,会让你怀疑“恶有恶报”这个词有问题。

相对来说,蔡京的下场要比高俅惨那么一点点。

1、高俅这个恶人,一生都在走狗屎运

(1)高俅的崛起

看水浒传,高俅此人擅长踢“足球”,也擅长琴棋书画;擅长拍马屁,也擅长落井下石、鱼肉百姓、欺负属下。

是高俅和他儿子高衙内,毁了大英雄林冲的一生。

实际上,林冲此人纯属虚构,但高俅此人真实存在。

早先,高俅在苏轼府上做事,当时的他就是个文字小吏,相当于今日的助理、秘书一般。

大家想一想,能在苏轼府里做事,干的还是秘书助理类的工作,高俅此人的文化基础应该不差。

实际上,确实如此,高俅书法一流,抄抄写写很是在行,还能吟诗作赋,使枪弄棒。

放到现在,这是个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啊!

但苏轼当年不知道的是,高俅这小子最突出的才能其实是蹴鞠(踢足球)。

因为能写会说,苏轼把高俅推荐给了自己的朋友,那个叫做王诜的驸马爷(宋神宗的妹夫)。

驸马爷很高兴,这小高是个人才啊,很对他的脾气和胃口。

据《挥麈后录》中说,驸马爷上朝时碰见了端王赵佶,赵佶借驸马爷的篦子刀一用,发现,老姑父的篦子刀不仅美观,而且好用,非常喜爱。

驸马爷那是个人精,一看端王喜欢,就说道:“喜欢吗?没事,我家里还有一个新的,下午我让人给你送过去。”

端王点头说好。

下午,送篦子刀的就是高俅。

高俅去时,端王赵佶正带着一帮年轻人踢球呢,高俅脸上一脸的不屑,时不时摇摇头。端王问道:“你也会踢吗?一起踢!”

就这样,高俅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踢球,那身法、脚法让人惊叹,当时,端王就有了爱才之心。

球踢完了,端王直接说道:“你不用回去了,以后就跟着我混。”

给高俅说完后,端王打发人去给驸马回话:篦子刀收到了,连同送篦子刀的人,也一起收了。

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的人了。但谁能想到,端王会成为皇帝呢?

公元1100年,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而因为端王成为了皇帝,高俅等人也是水涨船高,慢慢当起大官了。

(2)高俅的陨落

端王上位后,为了名正言顺地提拔高俅这个小兄弟,将高俅送到边军中历练镀金。

历练了几年回来,高俅慢慢升到了殿帅府太尉。

谁能想到,曾经的一个小吏,竟然能混到这么高的位置,真的是运气爆棚啊!

当了大官,高俅的贪欲就被激发了,他开始干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恃宠营私,比如“侵夺军营,以广私第”,比如“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种种操作之下,禁军纪律废弛,战斗力逐渐降低。到后来金兵来袭击时,那些禁军竟然能一哄而散。

一切说明,高俅适合踢球,也适合搞文艺,就是不适合当军队的高官,一来他不懂,二来影响太大了。

因为有功之事做得少,无聊之事做得多,高俅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贪官污吏”。幸运的是,高俅恶事做得并不多,没有进入“北宋六贼”行列,比起童贯等人,恶名还是差得远。

1125年十月,听闻金兵灭辽后南下攻宋,宋徽宗仓惶之间把皇位强势让给了儿子,这就是宋钦宗。这皇帝当得很无奈。

1126年正月,看金兵渡过了黄河,宋徽宗带着一帮心腹,开始南逃。这批心腹中有童贯、高俅等人。

不过,童贯和高俅闹不到一起,因此,童贯建议将高俅留在安徽泗州(泗县)。这是高俅竞争失败了,因为童贯对团队的影响更大,宋徽宗也就听之任之了。

而高俅留在泗州后,不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

高俅的离开,说明了什么?给外人的印像是:高俅不是宋徽宗核心团队一员。

所以,后来的北宋六贼里也没有高俅。

宋钦宗做了皇帝后,对于父亲宋徽宗的一些团队成员进行了“洗牌”,他是不允许父亲还有个小朝廷存在的,因此,童贯、梁师成一伙人被宋钦宗派出去的监察御史全部杀死。

但是,独独高俅因为离开了宋徽宗那个“小朝廷”,而捡了一条命,不过,高俅还是在1126年死去了,善终。

相对而言,高俅死得不凄惨,是正常的病逝。

高俅真的是恶人吗?是,但不是罪大恶极的那一种。

他能逃过宋钦宗的杀戮,再一次说明了高俅此人,自带锦鲤,运气好到吓人。

恶有恶报,还是没有报到高俅这里,他的一生顺风顺水,享尽荣华富贵。

这是走狗屎运的杰出代表。

2、蔡京的崛起和陨落

(1)蔡京的崛起

高俅是有才名的,但比起蔡京,实在是不堪一提。

当然,蔡京不会踢足球。

蔡京是才子,是1070年的进士。此人文采一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京的是公认的书法大家,是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中的“蔡”。

年轻时,此人受过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大佬的欣赏,被誉为是宰相的接班人。

蔡京很圆滑,也很有能力,人品较次,原则性较弱。

早在公元1094年,蔡京已经是户部尚书了,这是六部官员,属于顶级官员那个层次了。

公元1100年,宋徽宗上位,文采一流、书法一流、做人圆滑的蔡京并没有得到重视,蔡京通过走太监路线、后宫路线,渐渐获得宋徽宗的好感。

1102年,蔡京被任命为尚书左丞,不久,蔡京取代曾布为右仆射。

1103年,蔡京被任命为左仆射。这就是真正的朝廷第一宰相了。

果然不一般,老而弥坚。

(2)蔡京的陨落

蔡京和宋徽宗搭了班子,从此,蔡京以皇帝的快乐为目标,而不是以天下苍生的生活为目标。

在当丞相的日子里,蔡京提拔重用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自己仆役都有做大官的,奴婢都有封为夫人的。至于收礼、贪财,那是常规操作。

因为大权在手,蔡京甚至卖官聚财。

为了满足宋徽宗的爱好,给宋徽宗建了个叫“艮岳”的园子,蔡京让人四处搜罗奇珍异宝。

为了给宋徽宗修缮各个宫殿,大兴土木。

这一个个工程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利益。正是因为蔡京四处搜罗,大兴花石纲,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就此,农民起义四处爆发,其中,方腊起义、宋江起义是规模较大,其中,方腊起义影响极大。

这样的操作,导致皇帝不理国事,国库日渐空虚。

军队、行政机构上行下效,办公效率和军队的作战能力,快速衰落,吃空饷的随处可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宋后来被金所灭,和蔡京等奸臣是分不开的,他们只顾个人利益,只顾皇帝高兴与否,至于百姓、社稷全都放到了脑后。

当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紧急退位后,宋钦宗上位了。

接着,蔡京被贬,而且是连续的贬。在频繁贬工作的途中,走到潭州时,蔡京去世,终年八十岁。

蔡京有八个儿子,一个早死,两个被杀,其余的都被流放远方。

蔡京,不是被诛杀的,是不断贬官过程中,因为受不了路途颠簸和持续的赶路,最后病死途中。

他要比高俅惨一些,因为蔡京的子孙受到了影响,而高俅仅仅是病逝。

都说,正义会迟到,绝不会缺席,对蔡京而言,这话适用。对高俅而言,正义迟到了,也缺席了。

标签: 蔡京高俅宋徽宗宋钦宗奸臣

更多文章

  • 种师道知道:八十万禁军只是账面数字,高俅和林冲吃了多少空饷?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高俅,林冲,种师道,禁军,杨志,蔡京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高俅是殿帅府太尉,跟这两个人有关的,读者诸君也比较感兴趣的,是宋朝有没有八十万禁军?禁军八十万,再加上地方部队厢军,那岂不是要有百万大军?有百万大军却打不过辽国,也打不过金国,连地瘠民贫的西夏也打不过,真不知道宋朝是怎么苟延残喘三百一十九年的。这个问题问昏君赵佶肯定是得不到明确

  • 如果等待嫖娼也算嫖娼并推广,高俅就没必要白虎节堂坑林冲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代文嚎标签:林冲,高俅,嫖娼,杀人,白虎节,高太尉,中国古文献

    近日,一个“等待嫖娼”的案件火爆网络。在案件中,一位张先生在没给钱,也没实施嫖娼行为,甚至连酒店房间都没找到的情况下,就在酒店的走廊被民警抓获,被认定属于嫖娼违法行为,行拘5日。此案争议较大,一部分网友表示这个判罚很“合理”,张先生的行为确实应该被处罚。这个判罚是否“合理”我不知道,但绝对合法,根据

  • 招安之后,除了宋江鲁智深,还有哪些梁山好汉有希望变成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高俅,书生,蔡京,宋江,宋朝,鲁智深,卢俊义,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宋江是想变成高俅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当时的环境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招安之后,除了宋江鲁智深之外,还有哪些梁山好汉有希望变成高俅?之所以把宋江和鲁智深先提出来,是因为这两个人做事风格截然不同,虽然他们都曾经负案在逃,但

  • 高俅带着鲁智深林冲武松打梁山,哪三位好汉出战,能把他们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高俅,林冲,武松,鲁智深,卢俊义,公孙胜,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在落草为寇前,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鲁智深是渭州兵马提辖,武松是阳谷县步兵都头,他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有很广阔的升迁空间。在征讨梁山的大军中,有林冲的同事丘岳和周昂,他们分别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兼护驾将军、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兼车骑将军,如果林冲不出事,他也是要作为高俅的嫡系参加征

  • 荡寇志这段描写比水浒传好:林教头惨烹高衙内,朱仝雷横怒斩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高俅,雷横,林冲,高衙内,朱仝雷,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荡寇志(1975年电影),水浒传(1973年电视剧)

    俞万春历时二十二年、三易其稿写成的《荡寇志》并没有赢得一片喝彩之声——他把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写死了: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固然大快人心,让鲁智深疯掉、武松累死,这就犯了众怒。也许在俞万春看来,鲁智深的“疯魔”是一种顿悟,武松力竭身亡仍正襟危坐貌若天神,已经对这两位好汉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但是读者才不管那些,

  • 音译?笔误?死后还能与孟珙作战,被史书张冠李戴的忒木泬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孟珙,元史,金史,史书,张冠,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读金元史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怕遇到音译不同,这本书这样写,那本书那样写,名字、部落,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写一段备注,比如知名度很高的木华黎,常见的就是木华黎,还有不常见的木合黎、木花里、谋合理、摩喉罗等等;再比如铁木真的女婿兼妻侄赤古驸马,又译赤窟、赤苦、赤渠、赤驹、赤曲、申窟、赤乞、失窟等等,不熟

  • 南宋的曼斯坦因-被埋没的一代名将、机动防御大师孟珙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孟珙,宋军,金人,蒙军,南宋的曼斯坦因

    (本文大概8500余字,阅读可能需要12分钟左右)熟悉二战史的朋友想必都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这个名字不陌生,作为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齐名的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因主导对法作战的“曼斯坦因计划”而驰名遐迩。相比本子,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将领起码在技术层面值得我们尊敬曼斯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善于将现代

  • 南宋孟珙有多牛?战术领先世界700年,被称为比肩曼斯坦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草的春天标签:孟珙,宋军,宋理宗,蒙古军

    南宋孟珙有多牛?战术领先世界700年,被苏联专家称比肩曼斯坦因苏联时代,有一个军事史作家德·安·沃尔科戈诺夫在翻阅世界军事史资料的时候,被一个中世纪中国人的战绩给深深吸引。这个人就是南宋抗蒙悍将孟珙。在通读了孟珙的战绩之后,这位苏联专家不无感叹地说:这是一个比肩曼斯坦因的帅才,一个13世纪的“机动防

  • 孟珙:在他手上将金人灭国,完成了岳飞的夙愿,为何现在不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孟珙,岳飞,夙愿,宋军,金人,金国

    赤胆强国祚,黯色一枝菲他,灭金抗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他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他完成了岳飞等人多年的夙愿,一雪靖康之耻,他是南宋王朝最后一根擎天柱,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机动防御大师”的南宋名将孟珙。孟珙,字璞玉,湖北枣阳人。出身将门,曾祖孟安和祖父孟林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

  • 孟珙在这2年成为救火队长,挫败蒙军计划,助南宋暂时逃离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孟珙,宋军,蒙军,蒙古军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1234年,在金国被宋蒙两国灭国后,蒙古军队撤出了河南之地,南宋为了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以及为了收复故土,同年发动了收复三京的计划,也就是收复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但这随即引起了蒙古人的大举南下,次年1235年,窝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