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谈高俅发迹后为什么和故交划清界限

《水浒传》:谈高俅发迹后为什么和故交划清界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茅塞盾开本尊 访问量:3339 更新时间:2023/12/21 20:07:02

不久前,一位老师邀请我解析一下《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高俅发迹后,为什么会将昔日里和他混迹在一起的狐朋狗友统统暴打一顿,从此和他们断绝来往。

关于我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我只是很早之前看过央视版电视剧,随后又粗略把原著看了一遍,对这部著作的很多细节了解并不多。

在得到这位老师的邀请后,我从原著中着手,看了一下有关高俅发迹的那些片段。

在原著《水浒传》中,作者只是介绍了所谓的高俅发迹的过程,但是并未提及高俅在结识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后,随即报复他那帮狐朋狗友的情节,这个情节是央视版《水浒传》在拍摄过程中添加进来的。

关于这位老师提到的这个话题,我觉得不妨从“高俅发迹”本身进行一番探讨,然后再探讨央视版电视剧增加这些情节,是否有必要。

如果结合《水浒传》原著,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轻描淡写所说的“高俅发迹”四个字,对于高俅本人来说,却是一部非常苦逼和曲折的人生历程。

如果用一句颇有人情味的话来讲,在高俅没有发迹之前,他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冷暖,绝不是类似“一夜暴富”的那种爽文套路。

原著中,在开始介绍高俅这个人物的时候,作者先行把他的人设定义得非常清楚:

“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从这简短的几句话,我们大致可以对高俅这个人物进行一个画像描述:

1、能够学会那么多花样本领,说明高俅是个极为聪明、智商相当在线的人;

2、品行不端,说白了,就是小人一枚。

3、因为家道破落,所以高俅在人生起步之初,是挤不进中上层圈子,只能混迹于街头巷尾。

4、虽然作者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高俅这类人绝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本分人,他一定会寻找一切向上攀爬的机会,但也绝不会走“勤劳致富”的路线,和那位扬言“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小偷周某一样。

这正是决定高俅最后“发迹”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高俅的人生经历的确是变幻莫测。

他刚出道,还在东京街头当小马仔的时候,先是帮衬着某“怨种”富二代大把挥霍钱,结果被其“生铁”老爹王员外起诉到衙门,最后被判“四十脊杖”,并被赶出了东京。

“生铁”在原著中的意思,有人理解为是“一毛不拔”的意思。

因为心疼钱,这个抠门的富人,把儿子的这个狐朋狗友送上法庭。

这个细节算是高俅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它令高俅第一次意识到了“阶层”和“圈子”的概念。

王员外为什么会对高俅“生铁”,会不顾及儿子的情面将高俅起诉到法院,仅仅是心疼钱吗?

所谓吝啬的人,之所以不愿意在你身上耗费钱财,是因为你对他的价值还没有达到出钱的地步,或者说他认为你给他创造的价值,匹配不上那些钱财。

所以,王员外起诉高俅,是因为他从内心里鄙视高俅的出身,认为其没有一点利用价值,和他不是一路人。

如果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或许经此事件后,会激发起向上奋进的意识,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努力,改变命运。但是对于高俅这类品行不端的人来说,一旦当他们产生了“阶层”、“圈子”的概念后,接下来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顾吃相,让自己进入到更高的圈层,然后享受被人仰视的虚荣。

因为不能在东京继续生活,高俅便跑到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以高俅的秉性,自然是和这个柳大郎臭味相投,所以他才会在这里一住三年,虽然谈不上“锦衣玉食”,但是小日子一定过得非常滋润。

如果高俅就在柳大郎这里安度下半身,那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情节。

正如我前文所说,高俅的骨子里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基因,所以在听闻哲宗皇帝大赦天下,可以减免他之前的罪行后,高俅果断告别了临淮州这个温暖之乡,回到了他所向往的东京。

回到东京,意味着那里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这是小地方临淮州比不了的,就好像今天很多年轻人向往北上广大城市一样。

在高俅重返东京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柳大郎“写了一封书札”,推荐高俅去京城一个开药铺的亲戚董将士处容身,并还资助了高俅盘缠。

从三年前挥霍别人的钱当了被告,到如今能够让一个开赌坊的闲汉写信推荐其去投奔自己的亲戚,并且资助路费,可见高俅在这三年中,发生了很大转变,学会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然了,这并不是意味着高俅人品变好了,只不过是在柳大郎那边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对高俅进行了初步的社会历练,让他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学会如何去察言观色、巴结讨好能够对他有帮助的人。

接下来,擅长踢球的高俅,开了自己被当做球“踢来踢去”的生涯。

首先,这个董将士固然知道高俅昔日的品行,不想收留高俅,居然将高俅“长传直塞”给了小苏学士。

小苏学士究竟是谁呢?很多读者都认为他是苏辙,央视版《水浒传》更是将他设定为大文豪苏东坡。我们姑且按央视版《水浒传》的设定来探讨。

于是,整部《水浒传》中,颇为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上演了:药行老板董将士居然将泼皮高俅,推荐到了大名鼎鼎的文豪苏东坡门下。

这个董将士究竟欠了柳大郎多少人情,同时又收割了苏东坡多少人情,我们固然无法得知,只能感慨社会学的复杂和深奥。

在被董将士这般安排后,书中对高俅的描述是两个字:“大喜!”

我想,高俅的这个“喜”应该是发自肺腑的。

因为寄身在医药行业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打工仔,想来不是高俅的人生目标,能够离开这里,跳到另一个平台何尝不是他的心愿。

不过,我认为,这个“喜”字同时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高俅自感命运无法被自己掌握、任人摆布的“强颜欢笑”。

过往的经历早已经令他练就强大的内心,哪怕再憋屈,高俅也会笑脸对人,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到小苏学士这里后,高俅屁股还没坐热,就再次被小苏学士“大力抽射”到了小王都太尉那里。

小苏学士的这个“传球”,堪称是“一脚妙传”。

深谙官场风云的小苏学士,知道小王都太尉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最待见高俅这号人物。所以,把高俅送到小王都太尉这里,对于高俅来说算得上是高攀,也给足了董将士面子,同时也送给小王都太尉一个令他满意的人,可谓是一石三鸟。

难怪苏东坡能当大文豪。

高俅来到小王都太尉这里后,很快便融入了这个新环境。

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有过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恐怕最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背后,是因为此时的高俅,不再是当年流落在东京街头的小混混,而是进阶成为了一个智商、情商、语商、心商都在线的人,尤其是当其沿着柳大郎—董将士—小苏学士—小王都太尉一路走下来之后,他的心智、他的见识、他的忍耐力、他的眼光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他才能在小王都太尉身边混得风生水起。

或许在高俅的内心中,进入小王都太尉的圈子,已经是令他高不可攀的人生终点。

然而,命运之神却安排小王都太尉对高俅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次“助攻”:通过小王都太尉,高俅结识了彼时还是端王的赵佶,后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了宋徽宗皇帝。

高俅之所以能够入得端王的法眼,靠的是一身精湛的球技——端王就好这口。

于是喜好踢球的高俅,在被众人当球踢来踢去之后,“滚落”到了端王身边,凭借精湛的球技,入得了端王的法眼,完成了人生的最终逆袭。

高俅这充满逆袭、跌宕的人生,堪称是“球”一样的人生。

玩笑归玩笑。

在剖析完高俅的“发迹”之路后,我们可以看得出,高俅的发迹背后,绝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从各方面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高俅最初“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的人格设定,使得他在这不同平常的转变过程中,只会朝着更加奸诈、更加狠辣、更加有城府和心机、更加冷漠的方向转变。

因为做不到这些的话,破落户出身的他是无法在更高阶层的圈子内立足,很快就得领盒饭。

写到最后,咱们再来剖析一下央视版《水浒传》中,增加高俅暴打昔日狐朋狗友的情节,是何用意。

我们知道,此时的高俅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混混,而高俅在历经过往的苦逼岁月中,之所以一直被人看不起、被人摆布,在他看来皆是源自于自己的混混身份,这个身份至今令他鄙夷、厌恶。所以此时的他对昔日的狐朋狗友是深恶痛绝,暴打他们一方面是想和这伙人彻底断绝关系,因为自己已经进入了更高阶层,不想再和这伙人有任何关联。另一方面,高俅此举何尝不是有报复自己过往苦逼岁月的意思。

就好像某网络段子所说的那样:

有些穷人翻了身,就变本加厉的使唤人。

高俅毕竟不是刘邦,不是朱元璋,后者尚且懂得“苟富贵,勿相忘”的朴实准则,而他仅仅只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蟊贼而已。

高俅安排人暴打自己的这伙狐朋狗友,仅仅只是其“黑化”的初始阶段,和他最后陷害忠良、坑害梁山好汉,甚至祸国殃民,导致大宋江山步步走入险境相比,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个人认为,央视版《水浒传》增加高俅的这个戏份,算得上是点睛之笔。

各位看官,意下如何呢?

更多文章

  • 高俅:《水浒传》的最大反派,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高俅,王诜,奸臣,童贯,宋徽宗,古装片,小说改编片,中国古文献,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作者:阿赖耶识《水浒传》中有四人高俅、童贯、蔡京、杨戬,被称为四大奸臣。高俅在文中逼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陷害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毒杀梁山好汉宋江,扬名江湖的一百单八将,那份情意毁在高俅的手中。可是脱离情义私心的《水浒传》,历史中的高俅,是什么样的形象?高俅家世不显,出身低微,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字写得

  • 真实历史中,北宋两大奸臣蔡京、高俅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蔡京,高俅,宋徽宗,宋钦宗,奸臣

    高俅的下场,会让你怀疑“恶有恶报”这个词有问题。相对来说,蔡京的下场要比高俅惨那么一点点。1、高俅这个恶人,一生都在走狗屎运(1)高俅的崛起看水浒传,高俅此人擅长踢“足球”,也擅长琴棋书画;擅长拍马屁,也擅长落井下石、鱼肉百姓、欺负属下。是高俅和他儿子高衙内,毁了大英雄林冲的一生。实际上,林冲此人纯

  • 种师道知道:八十万禁军只是账面数字,高俅和林冲吃了多少空饷?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高俅,林冲,种师道,禁军,杨志,蔡京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高俅是殿帅府太尉,跟这两个人有关的,读者诸君也比较感兴趣的,是宋朝有没有八十万禁军?禁军八十万,再加上地方部队厢军,那岂不是要有百万大军?有百万大军却打不过辽国,也打不过金国,连地瘠民贫的西夏也打不过,真不知道宋朝是怎么苟延残喘三百一十九年的。这个问题问昏君赵佶肯定是得不到明确

  • 如果等待嫖娼也算嫖娼并推广,高俅就没必要白虎节堂坑林冲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代文嚎标签:林冲,高俅,嫖娼,杀人,白虎节,高太尉,中国古文献

    近日,一个“等待嫖娼”的案件火爆网络。在案件中,一位张先生在没给钱,也没实施嫖娼行为,甚至连酒店房间都没找到的情况下,就在酒店的走廊被民警抓获,被认定属于嫖娼违法行为,行拘5日。此案争议较大,一部分网友表示这个判罚很“合理”,张先生的行为确实应该被处罚。这个判罚是否“合理”我不知道,但绝对合法,根据

  • 招安之后,除了宋江鲁智深,还有哪些梁山好汉有希望变成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高俅,书生,蔡京,宋江,宋朝,鲁智深,卢俊义,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宋江是想变成高俅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当时的环境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招安之后,除了宋江鲁智深之外,还有哪些梁山好汉有希望变成高俅?之所以把宋江和鲁智深先提出来,是因为这两个人做事风格截然不同,虽然他们都曾经负案在逃,但

  • 高俅带着鲁智深林冲武松打梁山,哪三位好汉出战,能把他们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高俅,林冲,武松,鲁智深,卢俊义,公孙胜,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在落草为寇前,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鲁智深是渭州兵马提辖,武松是阳谷县步兵都头,他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有很广阔的升迁空间。在征讨梁山的大军中,有林冲的同事丘岳和周昂,他们分别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兼护驾将军、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兼车骑将军,如果林冲不出事,他也是要作为高俅的嫡系参加征

  • 荡寇志这段描写比水浒传好:林教头惨烹高衙内,朱仝雷横怒斩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高俅,雷横,林冲,高衙内,朱仝雷,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荡寇志(1975年电影),水浒传(1973年电视剧)

    俞万春历时二十二年、三易其稿写成的《荡寇志》并没有赢得一片喝彩之声——他把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写死了: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固然大快人心,让鲁智深疯掉、武松累死,这就犯了众怒。也许在俞万春看来,鲁智深的“疯魔”是一种顿悟,武松力竭身亡仍正襟危坐貌若天神,已经对这两位好汉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但是读者才不管那些,

  • 音译?笔误?死后还能与孟珙作战,被史书张冠李戴的忒木泬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孟珙,元史,金史,史书,张冠,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读金元史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怕遇到音译不同,这本书这样写,那本书那样写,名字、部落,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写一段备注,比如知名度很高的木华黎,常见的就是木华黎,还有不常见的木合黎、木花里、谋合理、摩喉罗等等;再比如铁木真的女婿兼妻侄赤古驸马,又译赤窟、赤苦、赤渠、赤驹、赤曲、申窟、赤乞、失窟等等,不熟

  • 南宋的曼斯坦因-被埋没的一代名将、机动防御大师孟珙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孟珙,宋军,金人,蒙军,南宋的曼斯坦因

    (本文大概8500余字,阅读可能需要12分钟左右)熟悉二战史的朋友想必都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这个名字不陌生,作为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齐名的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因主导对法作战的“曼斯坦因计划”而驰名遐迩。相比本子,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将领起码在技术层面值得我们尊敬曼斯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善于将现代

  • 南宋孟珙有多牛?战术领先世界700年,被称为比肩曼斯坦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草的春天标签:孟珙,宋军,宋理宗,蒙古军

    南宋孟珙有多牛?战术领先世界700年,被苏联专家称比肩曼斯坦因苏联时代,有一个军事史作家德·安·沃尔科戈诺夫在翻阅世界军事史资料的时候,被一个中世纪中国人的战绩给深深吸引。这个人就是南宋抗蒙悍将孟珙。在通读了孟珙的战绩之后,这位苏联专家不无感叹地说:这是一个比肩曼斯坦因的帅才,一个13世纪的“机动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