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初年,陕西守将刘法在与西夏的战争中阵亡,朝廷为了抚恤其家人,在应尽的赏赐之外,还将一座位于京师的宅院赐予他们居住。刘法之子刘正彦,在服完丧以后,便携家人从山西搬到了京师的宅子里。
这座大宅一共有着上百间房屋,其中位于宅子西边的一处院落素来传说闹鬼,每回打开院门,都能看见有一个身穿紫衣,腰佩金印,戴着唐时样式头巾的男子在院中徘徊,身后跟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小童,偶尔他们还会出现正厅里,出没无常惊扰家人。
刘正彦有一个表兄,平生胆量过人,无所畏惧,听说此事后,便自告奋勇要来看看究竟是何物在作怪。他写好了名刺(疫案:即名片),放到了那处院落门外,之后没过多久,大门就自己开了,紫衣人站在门内,手中举着朝臣所用的笏板,神情庄重地将他请了进来,之后设茶招待,一举一动都十分有礼。
这位表兄于是问紫衣人是哪朝人,又为何会居住在此。紫衣人回答:“我居住在这里已经有三百年了,在唐朝时官至汴宋节度使,但终为变节招致杀身之祸,一族三百余口并死于此,至今追思往事,已是悔之无及。”这位表兄又问:“事情都已过了这么多年,为何您还沦落在此不能超脱?”紫衣人回答:“我所负罪过太重,除非能有一个像我一样作恶的叛臣替代,否则无法脱身。”这位表兄问:“我为您做场水陆法事,向佛祖求福祛罪,如何?”紫衣人回答:“恐怕没有作用,但也请试试吧。”
这位表兄告辞后便将他和紫衣人的约定告诉了刘正彦。
过了一阵子,刘正彦便将一位高僧请来了家里,在正厅中建立道场,整日诵经。入夜后,那个紫衣人忽然出现在厅堂上,坐在胡床上观看他们作法,那个小童则侍立在一旁。里里外外的人都看见了这主仆二人,但却只有请来的那个僧人表现得极为恐惧,他一手抓起金刚杵,一面急忙念诵起《降鬼神咒》来。
但刚一开口,就被紫衣人发觉,只见他厉声呼唤身边的小童道:“索命去!”于是那小童便朝着那僧人扑来,僧人旋即倒在地上,就像是被人重击了一下一样。僧人乃求饶道:“确实是我杀了你,烧了你的骨头,把灰装进了袋子里,藏在了寺中佛塔的砖缝里,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如今不敢隐瞒,只愿能饶恕我!”说完便晕过去了。
过了很久,僧人才醒过来,那时紫衣人和童子都已经不见了,再问那僧人,他已根本记不起自己曾经说过什么。
原来这个小童被僧人所杀,死后跟随了紫衣人,所以僧人见到小童的鬼魂很害怕。到了建炎年中,刘正彦因为谋反被诛杀了。
【原文】宣和初.陕西大将刘法.与西夏战死.朝廷厚恤其家.赐宅于京师.其子正彦.既终丧.自河中徙家居之.宅屋百间.西偏一位素多鬼.每角门开.必见紫衣金章人.如唐巾帻.裴回其中.小童拱立于后.亦时时来宅堂.出没为人害.正彦表兄某、平生尚胆气.无所畏.独欲穷其怪.乃书刺往谒.置于门外.少选门自开.紫衣端笏延客入.设茶相对.仪矩殊可观.询其何代人.何自居此.曰、居此三百年.在唐朝实为汴宋节度使.以臣节不终.阖宗三百口.并命此处.至今追思.虽悔无及也.客曰、岁月如许.胡为尚沦鬼录.曰、负罪既重.受生实难.非得叛臣如吾者相代.未易可脱.客曰、为公徼福于释氏.作水陆法拯拔.以资冥路若何.曰、无益也.然且试为之.客退语正彦.他日.呼阇梨僧建道场于厅事.甫入夜.紫衣者据胡床而观.小童在傍几.执事之人无不见.僧独惧.振杵诵降鬼神咒.才出口.紫衣已觉.厉声呼小童曰、索命去.童趋而前.僧即仆地.如为物搏击.乃告曰、我实杀汝.焚其骨.以囊贮灰.挂寺浮图三级下砖隙中.无一人知之.今不敢隐.愿舍我.逾时乃醒.紫衣与童皆不见.问之元不知所言.此童盖为僧所棰杀.死后乃从紫衣者.僧见之故惧.至建炎中.正彦卒以逆诛.《夷坚志》
刘子壮
明末,湖广黄冈州张某之子病重,鬼迷住了他。
一个鬼来了,群鬼皆至,要吃的,要钱的,聚集在张家门口。正好刘子壮来了,他推门而入,鬼们吃惊道:“状元来了,咱们快跑!”一个老鬼,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笑着说:“没戴纱帽的状元,咱们怕什么?”病人立刻痊愈,众人大惑不解。
后来,刘子壮中了状元,大家方知老鬼和刘子壮开玩笑呢。一个还没中状元的人,吓跑了鬼,真的中了,鬼会更害怕吗?
【原文】明末,湖广黄冈州张某之子病重,为鬼所迷。一鬼既集,群鬼皆至,索饭索纸钱者纷集于门。适刘克猷先生推门而入,群鬼惊曰:“状元来了!我辈且避。”一老鬼走矣,回头笑曰:“没纱帽戴的状元,吾何惧哉?”病人恰愈,众人不解。后刘中本朝状元,方能老鬼之揶揄也。《续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