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62 更新时间:2024/2/16 7:32:04

东汉末年,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开始,到280年“三家归晋”为止,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并起,各路豪杰相继登上舞台表演的大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将星闪耀独具魅力的时代。东汉末年,最乱的时候,地方割据势力多达11股,他们分别是:袁绍、韩遂、曹操、刘备、张鲁张绣、袁术、刘璋、刘表、孙策、士燮

当时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郡、县三级,全国共有13个州,分别是: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州下设郡,共有158个郡,郡下设县,共有1190个县。在这11股割据势力中,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是最强的一股势力,而袁术虽然只占了一个淮南郡,但也是一股势力。那么,东汉末年为何会出现如此大乱?为何会出现如同春秋战国时间那种群雄割据呢?

东汉末年之所以出现如此大乱,主要是有以下这五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上州牧只手遮天

东汉的地方行政机构沿袭了秦汉以来的郡县两级,郡之上设有州,只不过,州开始仅仅是个监察单位,州刺史只负责考核郡守和县令的政绩,既无政权也无兵权。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把州设为郡县之上的更高一级行政单位,设置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残部。

比如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以刘虞为幽州牧等。这些州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只手遮天,结果就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二、经济上豪强富可敌国

东汉的经济制度可分为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随着东汉末年天灾不断,粮食大量减产,小农经济濒临崩溃,土地兼并和人口依附加剧,穷人越来越穷越来越多,而富人越来越富,诸如袁绍、袁术等豪强富可敌国,遂逐渐形成割据。

三、军事上军事强人拥兵自重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西有羌族叛乱,东有黄巾起义,北有匈奴侵扰,东汉朝廷无力用中央军平叛,只得将军权下放至地方,使得一批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拥兵自重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

四、思想上宗教领袖一呼百应

东汉末年,由于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不仅无法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人们的医疗问题,老百姓们只得求助于宗教。一些宗教领袖便以治病救人为号召,广招信徒,一呼百应,如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第三代天师张鲁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

五、中央皇权皆是幼儿皇帝

在地方势力增强的同时,东汉的皇权却开始衰微。据统计,东汉中后期10位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龄为10.6岁,平均死亡年龄为18岁左右。由于皇帝年幼,无法亲政,皇权就落入外戚和宦官之手,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号令往往不一,没有一个英武之君能号令朝臣,政局只能混乱。

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即位之初,外戚大将军何进在和宦官在对抗中被杀,袁绍、曹操又带兵杀入宫内,碰见宦官,不论大小,全部杀死。董卓乘虚而入,带兵入朝,独揽大权,随后废汉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又迁都长安,东汉皇权实际上自此已亡。

这样,由于州牧、豪强、军阀、宗教领袖,每一种势力凭借各自的优势对抗势衰的中央皇权,拥有了割据称霸一方的实力,再加上董卓乱政的导火索,群雄乘机割据,东汉王朝就此崩溃。

标签: 军阀割据

更多文章

  • 唐朝中后期主要历史事件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安史之

  • 魏蜀吴三国军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三国是魏蜀吴三家政权并立的时代,因此我们分析三国的情况时都得三家分开来看。三国各家的军制都差不多,只有细微差别。曹魏兵制三国官制、兵制和东汉官制、兵制比较相似。曹魏的中央军,分中军和外军。“‘中军是对‘外军而来的,中外军的区别形成于汉建安时代(196-220),到

  •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

    北朝(386年581年)包括北魏(386年534年)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南朝(420年589年)包括刘宋(420年479年)南齐(479年502年)南梁(502年557年)南陈(557年589年)分裂后的统一581年杨坚得周

  • 西晋恢复分封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分封制

    在我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分封,行郡县,推动了历史向前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分封制并没有因此灭亡,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又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分封,分别是汉初分封、西晋分封和明初分封。西晋与西汉,二者在建国之初,都根据自身实际的考量,又重新启用分封制,不过二者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西汉初年的分封,在历

  • 中共六大召开背景 中共六大有哪些人参加 中共六大中心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84人。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6月18日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共产国际书记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

  •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管仲提出的这个改革对于齐国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齐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管仲改革和这个商鞅变法有什么样的异同呢?很多人都不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管仲改革简介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管仲改革中&ldq

  •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

    其实说到这个管仲改革,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对于这个改革,让齐国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的。而且历史传记上面有很多都有关于他的生活传记。那么关于这个管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管仲改革的具体内容1.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

  • 南宋内侍省制度历史简介 南宋内侍省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侍省

    内侍省,官署名,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北齐初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隋初改称内侍省,后称长秋监,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专用宦官,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

  • 南宋翰林学士制度历史简介 翰林学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起始于唐代,历唐末、五代不断演变发展,到北宋前期翰林学士的供职机构便已成熟设置,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翰”,根据《说文解字》其解释为“天鸡赤羽也”。翰林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不过在当时“翰林”一词只泛

  • 南宋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南宋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