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宦官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宦官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72 更新时间:2023/12/11 23:41:46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政的少数几个朝代之一,明朝的太监们上窃皇威,下侵曹全,几个太监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

然而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是极力禁止宦官干政的,还曾制作一块铁牌挂在宫门前,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太监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要归功于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在位时,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再后来,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帝位。

朱棣从北京起兵攻打南京时,几乎所有皇廷内的情报以及军事情报,都来源于太监,因为太监是离皇权最近的人。因此,称帝后朱棣设置了东厂这一特务机构,专门用以刺探各路情报,大到朝廷大员的一举一动,小到京城内的八卦消息。

有统计数据显示,明朝宦官最多的时候人数高达十万。而明朝宦官的机构,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用诸库,甲字等十库,御酒、御药等房,盔甲、安民等厂,提督东、西厂,京营。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

最初明太祖设立司礼监的时候,二十四衙门的地位并不高。

随后,宦官的机构膨胀,并逐渐完备起来。司礼监的最高长官是掌印太监,只有一人。下设秉笔太监几人,专管批红。秉笔太监中有一名负责管理东厂,称“提督太监”,位居其他秉笔太监之上,称为次辅。司礼监下设文书房,由掌房十员组成。有了“批红”,就等于是掌握了皇权,到了明末,整个士大夫集团被宦官集团吃定。

《明史·刑法志》上说:“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所谓东厂,由于设在东安门外故名之。这个在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组建的以宦官为主体的缉捕机构,由司礼监主管,首领由秉笔太监兼任,他们负有监视锦衣卫的秘密使命。锦衣卫则是1382年成立的,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对皇帝负责,不受司法干预。最初只有5000余人,到嘉靖时却已膨胀到6万多人。皇帝不放心,才设立了东厂。

然而其后的发展却是,宦官集团为了控制锦衣卫,将锦衣卫中的高级官员都变成了宦官亲信,而宦官掌握的东厂所用的小特务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廷杖通常是由司礼监太监监督执行,锦衣卫行刑。行刑锦衣卫视司礼监太监的站立姿势来决定行刑的轻重,如果司礼监太监两只靴尖朝外成八字形,则行刑用力轻;如果两只靴尖向内对齐,那么下手就重,受刑之人难逃一死。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言:明中叶后大臣上朝前“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西厂则属于临时机构,是1477年由大太监汪直在明宪宗的支持下成立的,和东厂大致相同,逮捕起人来都是先捕后奏,并专门向朝廷高官开刀,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1481年,汪直被贬,西厂随之被裁撤。

厂卫制度慢慢就成了宦官滥施司法、实行特务统治,进而攫取国家权力的工具。他们审讯、用刑,甚至杀害犯人,都不需要任何手续。著名的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都是被厂卫机构特务逮捕,然后在狱中折磨致死的。

明代刑制规定,死罪重犯名义上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自审讯,程序上必须由三法司会审,最后报经皇帝批准。但是实际上,重案由宦官与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的裁决权,皇帝也给了司礼监太监。因此,明代的最高司法审判权实际上完全被宦官集团掌握。

明代宦官为祸之烈虽比不上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也不像汉唐那样,连皇帝的废立生死都能掌控。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实属罕见。

明代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两百多年来,宦官都活跃在明代的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因此,史学家们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六国合纵之术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合纵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六国合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国享国37君。早在春秋时期,便成为“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时益国十二,拓地千里,何等威风?到了战国时期,尤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后,更是成为战国诸国数一数二般的存在。因此东方诸国便发动了五次合纵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

  •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机处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对此,学者张飞燕在紫禁城杂志《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 明朝科举为什么要考八股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科举

    八股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都来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与如今阅读题的格式差不多。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八股文”的文体。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

  • 中国古代政治礼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古代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

  • 中国古代生活礼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古代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

  • 为什么中国历史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也称公历纪年,以耶稣的生年为时间原点,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后。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

  • 宋朝为什么没有像汉唐那样四处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

    宋朝这个历史朝代,有很多人厌恶,也有很多人喜欢,厌恶可能是觉得国家整体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强大,喜欢可能是在宋朝普通人都可以很幸福。而宋朝在军事,或者说征战方面,的确很不如其他的朝代,例如汉唐那样对外征战夺取地盘以扩大自己的土地。那么宋朝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为何宋朝并不热衷于对外扩张?很多人评价宋朝是&l

  • 诸葛亮和刘备治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会把诸葛亮看作是蜀国的救星,实际上诸葛亮在蜀国地位的确很高,但才能和重要性有限,蜀汉最大的转折点并不是诸葛亮过劳而亡,而是在夷陵之战后失去了刘备。刘备才是整个蜀汉的灵魂人物还有战略建设者,关键是诸葛亮有一技能永远都不如刘备。其实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已经将蜀汉的版图又进一步的扩大了许多

  • 二次革命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大事件,让我们来看看此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

  • AD1856-AD1864大成国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成国起义

    鸦片战争后广东、广西地区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无业游民等加入天地会组织,走上反清斗争的道路。在太平天国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从1854年6月开始,何六、陈开、李文茂等领导广州地区的天地会众相继起义。起义风暴迅速席卷广东全省,数月之内攻克府州县城数十座,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起义军以反清复明为政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