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48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监军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东周初期的齐国,齐景公曾经派司马穰苴带兵对抗燕国,但景公又并不信任穰苴。穰苴见景公有疑虑,主动提出让景公派其宠臣贾往监其军。

(景公)派庄贾往,庄贾失期,穰苴按军法斩之,此乃监军之始也。

这是有记载最早的监军。

监军的角色此后一直延续,秦国太子扶苏为啥和蒙恬搭档去抵御匈奴,从军事角度看也是出任的监军角色。

不过这时期的监军,并没有制度化,多半是临时设立而不是常设,监军开始制度化,是从东汉开始。

光武帝刘秀自己是将领出身,深知控制军队的重要性,并且刘秀称帝后,手下将领还不断反叛,比如建武元年(25年)的冯愔反叛,建武二年彭宠叛乱,建武三年张丰叛乱,建武十八年史歆叛乱等,层出不穷。对光武帝来说,控制军权就更加重要。

从刘秀开始,监军被加以制度化,在光武帝时期,刘秀设立的监军以监军使者为主,如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侍御史、中郎将这些都可以出任监军。到了明章之治后,天下逐渐太平,出任监军的以中郎将居多。

中郎将是皇帝身边的直属将领,派到地方属于临时性,终究还是要回到中央的。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到了汉末,中郎将就是一个个手握兵权的将领,直接指挥作战,那么问题来了,本来监军的中郎将亲自打仗,监军去哪了?

这时候,东汉的监军制度已经崩塌了,原本应该监军的中郎将们自统大军,这些中郎将许多蜕变成了一个个军阀,肢解了大汉帝国。

监军中郎将是如何变成军阀中郎将的,这要说到东汉州郡的兵制。

在西汉时期,州郡都是有自己兵力的,这就是“州郡领兵”。刘秀复汉后,削弱了地方的兵权,虽然郡兵没有被完全罢除,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被削弱了,如:

是岁,初罢郡国都尉官。《后汉书·光武帝纪》

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续汉书志》

这些都是削弱地方军权的措施。

为什么要削弱地方军权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州郡兵在西汉末期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人担忧,比如刘秀封神的昆阳一战,王莽一方正是征发的郡兵,人数占绝对优势却不堪一击。

二是经过长期战争,人口大减,需要恢复生产,裁撤的人口正好充实到地方从事生产,为国家恢复生机。

三是削弱地方实力。虽然东汉本身是以豪强立国,但刘秀本人更清楚豪族的危险性。东汉从始至终都在设法削弱地方豪强,从官员的任官回避到军队的削弱州郡兵力,都是遏制豪门的手段。

事物都有两面性,州郡减兵,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其消极的意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乱象丛生,王朝已经到了崩塌的边缘。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黄巾军起义,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原来的东汉监军制度就彻底崩溃了,主要原因也有三点。

一是黄巾起义爆发突然并且面广量大,州郡来不及反应,中央更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第一时间派出中郎将到地方监军。

黄巾起义的规模,在史料中的记载是:

二月,角等皆举兵,往往屯聚数十百辈,大者万余人,小者六七千人。

由于没有监军,地方的反应是:

州郡仓卒失据,二千石长吏皆弃城遁走,京师振动。

虽然黄巾军势大,毕竟是农民军而不是正规军,战斗力有限,州郡虽然减兵,但也仍旧保有一定数量的郡兵,领兵的地方官员们弃城逃走,这正是没有监军所导致。

此后,黄巾军主力被击败,但余波未平。从中平二年(185年)到中平四年,黄巾军余部和各地的盗贼们蜂拥而起,起义遍地,各地自行镇压,朝廷无暇顾及,更派不出监军。

这是其一。

朝廷派不出监军还有第二个原因。黄巾军起义后,由于州郡兵力不足,朝廷需要大量征兵,这时候招募的兵力,以家兵为主。

所谓家兵,就是豪族们的私人武装,在灵帝光和元年时就有记载,如名将朱俊就有家兵两三千人:

《后汉书·朱俊传》:“光和元年,即拜俊交趾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

司隶校尉袁绍斩杀宦官时,也是带的家兵,“将家兵百余人,抽戈承明”。

朝廷招募来征讨黄巾的主力,正是豪强们率领的自己的家兵。比如曹操的大将臧霸: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

曹操招募臧霸时,直接收编了他的整个团队。

除了曹操阵营,孙坚、刘备在起兵时候,也都有自己私人的部曲,关羽、张飞也就是刘备的家兵。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家兵不同于中央的直属军队,也不同于州郡的兵力,他们的本质上私人军队,趁黄巾之乱得以迅速发展,黄巾军虽然被镇压,局势并不稳定,这些军队也成为豪强们安身立命的本钱,“部曲从其主耳”,家兵听从的是主人的命令,他们虽然名义上接受朝廷节制,但只有主将能指挥,即使有监军也无法发挥作用,这时候朝廷的监军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使监军制度从名义上的存在变成彻底崩溃的,是中郎将职权的变化。

在黄巾起义之前,监军中郎将本身就已经出现了变化。

一是由原来主监将领变成主督州郡。二是监督范围和监军权力扩大,最多记录达到了监督三个州。三是中郎将领兵权有超过监督权的势头,如皇甫规持节监关西兵,“亲人庵庐,巡视将士”,这是将军的职责,而后面更直接记载皇甫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这已经是相当于将军了。

到了黄巾起义爆发后,中郎将们被派遣到四处,这时中郎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监军身份。

以右中郎将朱俊为例。他在镇压韩忠时,亲自披甲上阵,率兵作战,这是将领的职责。

贼复以韩忠为帅,众号十万,据宛拒(朱)俊。俊身自披甲,将精卒乘其东北,遂得入城。

皇甫嵩同样如此,“既破黄巾,威震天下”。

平定黄巾后,朝廷对他们的军功进行了肯定,并拜朱俊为右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正式承认了他们的将军身份。

到这里,本来是监军的中郎将们军权实职化,成为了手握重兵的将军。如果中郎将本身还忠于汉室,他们会交出军权,回到中央任职,比如皇甫嵩。如果这些中郎将有异心,就将失去制约,比如曾被拜为中郎将的董卓。

中郎将们亲自领兵作战的原因,也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兵源的变化。中郎将们,包括州郡一级的州牧、刺史、太守们在长期征战中发展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对朝廷阳奉阴违,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阀。

所以,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功勋卓著的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选择回京交出兵权,有野心的董卓却失去制约,最终为害,这也是监军制度缺失所导致。

由此可见,到了汉末,朝廷派出的监军本来就已难以发挥作用,随着黄巾之乱带来的局势动荡,原本名存实亡的监军制度就彻底崩溃了。

东汉监军制度的失败,源于制度的漏洞、朝廷控制力的下降和帝国实力的削弱,这些都是新兴势力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所在。

所以在其后的三国时期,魏蜀吴军中都有监军制度,里面要属魏国的最为完备,为曹魏的军事力量监管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钟会叛乱时,就是靠的监军卫瓘迅速平定。

关于曹魏监军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文章:钟会叛乱,为什么很快就被杀了,因为曹魏军中有一项制度。

标签: 监军

更多文章

  •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纠治方法历史介绍 汉朝的选官以什么为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自秦代统一的高度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之后,汉王朝执政者继承了这一体制并有所创新和完善。两汉选官制度即是在此意义上的更新,提高了执政效能和管理质量。同时,对于产生的以腐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弊病,也通过政治引导、道德教育、法律约束和舆论评议有所防范,有所纠治。察举:兼重德才的选官形式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清朝的加衔制度历史介绍 什么样的人能加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加衔制度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

  • 明朝的王爷和其他朝代的什么区别?王爷被削藩后平时干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爷

    中国拥有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在这两千年历史中大部分王朝的王爷们拥有着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平时参与处理政务为朝廷出谋划策,必要时也会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不过在诸多朝代中明朝的王爷们却是个例外,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实权,平时的任务就是在封地吃喝玩乐。第二阶段为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朱允炆

  • 秦朝修建的秦直道为何能寸草不生?秦直道的建成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直道

    提起秦始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位暴君,实行残暴统治。不过,他在位期间也为后世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等。这些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你知道秦始皇曾修建过一条高速公路吗?“高速公路”?看到这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那时候有这技术条件吗?其实严格来说的话,秦始皇修建的这

  • 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皇帝郭威手下的一员大将,后周六年,周世宗柴荣北征得病返回京师,不久驾崩,逝世前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统帅禁军。次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

  • 唐朝宰相晚上不加班的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说到唐朝的宰相其实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舒服啊,毕竟是盛世,其实这也看不出舒服不舒服,话说啊在唐朝官员是不用加班的,说的就是宰相,宰相到了晚上不允许加班的,哈哈,这个就显得十分有趣了,那么具体情况是啥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仇士良是唐朝一个大宦官,玩弄朝政20年,先后诛杀了4名宰相,权倾一时。公

  • 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甲申易枢

    1883年,由于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与清朝的利益发生冲突,两国最终兵戎相见,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战争持续16个月左右,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军先败后胜,顶住了法军的攻势并一度反攻。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以两国开启和谈,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而告终,清朝就此丢失了越南这个藩属国,从结果上来看是属于失

  • 七七事变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

  • 商朝的都城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

  • 三国时期的领土面积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一般是指公元220年到280年,这期间,中原地区主要存在在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官渡之战奠定曹操北方统治地位,孙权接过父兄基业,于赤壁之战联刘抗曹击败曹军,刘备入川,此后魏蜀吴三国君主相继称帝,由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汉时期,汉朝控制的疆域被分为十三个州,曹操自陈留起兵,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