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明朝初期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4/1/24 0:00:12

清军入关带来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大量的“宫廷剧”充斥荧屏,让吃瓜群众们茶余饭后有了“八卦”清朝帝王、妃嫔们私生活之谈资。“清宫剧”如今已经是泛滥成灾,可获取之题材不多了,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为此,近两年来编剧们越来越关注清代之前的历史,也拍摄了不少经典影视剧,其中明朝就成为热门之一,出了不少作品。谈起明朝,史学家眼中大多是用专制、独裁、残暴、昏君等词汇来形容,网络上更是如此:大明昏君多,清朝则没一个昏君。真相究竟如何暂且不谈,大明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硬气、强悍、决不罢休,傲气十足。说起明朝初年之军事力量,绝对可以用“无敌”来形容,可以暴打当时世界上所有武装力量,也是古代中国王朝初年军事力量最强大之代表。

说起明初军事力量之强悍,大伙很快就想得到徐达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北,尤其是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俘虏北元皇室、贵族、官员、兵丁等20余万,摧毁了北元政权之根基。确实,明初的这些军事行动,都能说明军强悍,是一支常胜之师,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无论是徐达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都不是最能证明大明军事力量之强悍,此种一边倒之猎杀行动自然厉害,但却比不上后来一次经典战役。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经典战斗呢?大明骑兵长途跋涉3个月,没有得到任何休整,且对方3万重装骑兵已经事先设下埋伏,占据周围山地,完全将明军合围。敌军以逸待劳,准备充分,但明军却主动攻击,血战一天一夜后大获全胜,杀敌数千人,俘虏王子、贵族等数十人。

朱棣夺取帝位后,蒙古草原已经分裂成三部分:鞑靼本部、瓦剌、兀良哈,每一部之军事力量都非常强悍,尤其是瓦剌,更是强大无比。瓦剌为何强大?首领马哈木军事水平高超,指挥艺术一流;瓦剌常年与西域诸蒙古汗国、突厥汗国等交战,并从中获益匪浅。瓦剌骑兵不是鞑靼骑兵,他们都是重装骑兵,手拿长枪冲刺,身披厚重铠甲,且配置不少热兵器,具有典型的中亚突厥风格。1410年5月,朱棣在飞云山与鞑靼骑兵交战,斩杀对方5万余人,大获全胜,阿鲁台被迫逃难。然而,这对马哈木而言不算啥,明军骑兵还是以轻装为主,怎能斗得过以重装骑兵为主的瓦剌呢?马哈木很自信,于是不断侵犯鞑靼,并侵扰边境,挑战大明之底线。如此,朱棣决定教训马哈木,进行第二次北征。

永乐十二年(1414年)2月,朱棣亲率6万步骑,号称50万出塞,准备征讨骜不驯的马哈木。对于此次征战,许多人都是朱棣动用了50万兵马,这绝对是不可能;朱棣是千里奔袭瓦剌,又不是去旅游,50万兵马吃啥呢?中原王朝主动出塞追杀游牧骑兵,能出动20万就是巅峰了;卫青霍去病李靖、徐达等出塞,也就5、6万兵马。要知道,漠北作战不同中原,后勤补给困难,速战速决才是关键,否则自己会被拖死。朱棣此次作战,兵力6万左右,但却带来一支神秘的部队神机营,专门使用火器。可以说,朱棣非常自信,他有自己的“撒手锏”,他有把握在野战中击败瓦剌重装骑兵。事实证明,朱棣确实厉害,他的确做到了,身陷重围,却依然大获全胜。

明军出长城后,朱棣开始派遣骑兵刺探情报,确定马哈木之位置所在,而后快速与之交战。6月,朱棣大军来到双泉海,遭遇瓦剌骑兵,一战击败之,并抓到了俘虏。从俘虏口中,朱棣得知马哈木就在百里之外的忽兰忽失温,即今天的乌兰巴托东南方。为此,朱棣决定加快进军速度,并于6月7日挺进了忽兰忽失温山地,进入了马哈木伏击圈。当然,朱棣不是傻子,他明知道是伏击圈,却依然要闯入,因为他想速战速决,且有必胜之把握。此时,马哈木3万重装骑兵屯驻在周围山顶,每位骑兵携带4匹战马,用于更换,以保持足够冲击力。从军事部署以及战场指挥能力而言,马哈木已经做到了一个名将应有之水平,在他精密运作下,对手进入了伏击圈,胜利就在眼前。可惜,他遇到的是朱棣,是明初的军队,这注定他要倒霉。

进入瓦剌伏击圈后,朱棣派前锋数百人到山下挑战,马哈木则命令重骑兵从三面冲杀而来,如同滔滔洪流,不可阻遏。瓦剌重装骑兵杀到跟前,明军前锋立刻回撤,向两边有序退却,然后安远侯柳升率神机营迎战。瓦剌骑兵进入射击距离之内时,神机营数千杆枪齐射,且采取轮射方,瓦剌骑兵数百人成了筛子,攻势受到阻遏。接着,朱棣下令明军重装骑兵出击,从两侧包抄而来,追杀正在撤退的瓦剌兵。不过,瓦剌兵也不认输,直接掉头与明军进行厮杀,马哈木继续增派军队作战,让士兵从山顶冲杀下来,加入混战。不得不说,瓦剌兵确实彪悍,凭借重型装备与主场优势,个个如同打了鸡血。如此,双方战斗入白热化,明军悍将满都战死,都督郑亨中箭,瓦剌也是多位战将阵亡。

战况激烈,呈胶着状态,这一切都被朱棣看在眼里。此时,朱棣身披铠甲,跨上战马,亲自率数千直属精锐重装骑兵发起冲刺,朝瓦剌军中杀来,也一起投入战斗。皇帝亲自冲锋陷阵,明军倍受鼓舞;大明重装骑兵部分手持弯刀,部分拿着火铳,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入。如此,瓦剌再也支撑不住了,军队全线溃败,马哈木一路逃跑,明军则不断追击,又连续击败之。此战,瓦剌被斩首数千,伤亡一万多,元气大伤。此时,朱棣若是继续追杀,就算马哈木不死,瓦剌也会再无复苏之希望。但是,为了保持草原力量平衡,不让鞑靼、兀良哈等坐大,朱棣下令撤兵。第二年,马哈木上表朱棣,表示臣服,不再侵犯大明。没能打大明,马哈木就去打阿鲁台,结果输了;后来又去打中亚,结果在里海阵亡。

1414年6月的忽兰忽失温一战,明军6万余人长途跋涉3个月,未尝得到休整便陷入敌军重围,却能主动发起进攻,且大获全胜。要知道,瓦剌的3万重装骑兵是严阵以待,以逸待劳,并选择自己理想的地点交战,结果却被朱棣暴打一顿。就此而言,明初军事力量确实强大,朱棣确实一位军事天才,学者说他是“世界级大帝”也不无道理。纵观中原王朝与游牧骑兵交战,陷入敌军预先设置好的埋伏圈,且在长途跋涉后依然大获全胜的只有俩人:卫青(漠北之战)、朱棣(忽兰忽失温之战)。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监军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监军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东周初期的齐国,齐景公曾经派司马穰苴带兵对抗燕国,但景公又并不信任穰苴。穰苴见景公有疑虑,主动提出让景公派其宠臣贾往监其军。(景公)派庄贾往,庄贾失期,穰苴按

  •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纠治方法历史介绍 汉朝的选官以什么为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自秦代统一的高度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之后,汉王朝执政者继承了这一体制并有所创新和完善。两汉选官制度即是在此意义上的更新,提高了执政效能和管理质量。同时,对于产生的以腐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弊病,也通过政治引导、道德教育、法律约束和舆论评议有所防范,有所纠治。察举:兼重德才的选官形式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清朝的加衔制度历史介绍 什么样的人能加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加衔制度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

  • 明朝的王爷和其他朝代的什么区别?王爷被削藩后平时干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爷

    中国拥有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在这两千年历史中大部分王朝的王爷们拥有着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平时参与处理政务为朝廷出谋划策,必要时也会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不过在诸多朝代中明朝的王爷们却是个例外,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实权,平时的任务就是在封地吃喝玩乐。第二阶段为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朱允炆

  • 秦朝修建的秦直道为何能寸草不生?秦直道的建成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直道

    提起秦始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位暴君,实行残暴统治。不过,他在位期间也为后世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等。这些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你知道秦始皇曾修建过一条高速公路吗?“高速公路”?看到这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那时候有这技术条件吗?其实严格来说的话,秦始皇修建的这

  • 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皇帝郭威手下的一员大将,后周六年,周世宗柴荣北征得病返回京师,不久驾崩,逝世前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统帅禁军。次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

  • 唐朝宰相晚上不加班的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说到唐朝的宰相其实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舒服啊,毕竟是盛世,其实这也看不出舒服不舒服,话说啊在唐朝官员是不用加班的,说的就是宰相,宰相到了晚上不允许加班的,哈哈,这个就显得十分有趣了,那么具体情况是啥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仇士良是唐朝一个大宦官,玩弄朝政20年,先后诛杀了4名宰相,权倾一时。公

  • 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甲申易枢

    1883年,由于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与清朝的利益发生冲突,两国最终兵戎相见,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战争持续16个月左右,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军先败后胜,顶住了法军的攻势并一度反攻。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以两国开启和谈,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而告终,清朝就此丢失了越南这个藩属国,从结果上来看是属于失

  • 七七事变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

  • 商朝的都城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