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朝疆域和行政区划制度历史介绍

辽朝疆域和行政区划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52 更新时间:2024/1/29 16:43:03

契丹辽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1111年,489万平方公里)。

契丹人在建国之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没什么行政区划,只是建国后,为了加强对汉族居住地区的统治,也就采用了汉族州县制的方法进行管理,但又不同的地方。同时,他们对本契丹人仍保持着原来部落、属国的统治方法。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仿照汉族政权,正式称帝,建立“契丹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辽朝。那么,作为基本同北一朝同期的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行政区划是如设置的呢?

辽朝所采用的州县制基本上是承袭了唐代制度而来的,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京城所在地称府。并且,在州之上以五京为中心,分成五道,即上京道、东京道、南京道、中京道、西京道。五道是中央分治的区域,采取分权而治的办法,所以还不能正式算作地方行政区划。

由于整个辽朝大部分时间与北宋同期,而且自从1004年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开始和平交往,所以辽朝又不免受到宋朝一些制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道一级所设的行政机构上就和北宋路一级所设的行政机构相仿。

辽朝的道采取三权分立制度:所设都总管府是承袭唐代的都督府而来,掌一道之军权,相当于宋代路中“帅司”的安抚使司;所设的处置使司掌一道司法监察之权,相当于北宋路中“宪司”的提点刑狱司;管理财政方面仅南京道称转运使司,其它各道名称均不相同:上京道为盐铁使司,东京道为户部使司,中京道为度支使司,西京道为计使司,这些都相当于北宋路中“漕司”的转运使司。

除此之外,辽朝的行政区划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一、辽朝的行政区划中有的州下又有属州,有的属州领县,有的属州不领县,不领县的属州其实相当于县。这种现象以前还未曾有过,发展到后来便有直隶州与散州之分了。

二、辽朝的贵族在战争过程中俘虏来的人口,成为他们私奴,然后建为州县,叫做“投下州军”。当时规定只有诸、国舅、公主及大臣才能创立这样的州城,其的贵族即使有私奴,但也不得建城。

这些投下州军按被俘人口的多少分为州、军、县、城、堡等层级。这些投下州军主要分布在今天辽宁、吉林省接壤的辽河以西至阜新一带。

三、斡鲁朵所辖州县。斡[wò]鲁朵是辽朝皇帝、皇后的宫殿、行帐所在地,辽朝大约有十二宫一府。辽朝有些州县属的某某宫就是这种,这些实际上是皇帝、皇后的私产。

四、西北沿线的边防城。辽朝为了在国防需要,在西北的边防沿线上设置了一些州、军、城。这些边防城完全是为了国防所需,因而不承担赋税之责。

据《辽史·地理志》中记载辽朝:“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及于流沙,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南至白沟(今河北拒马河),幅员万里。”

标签: 辽朝

更多文章

  • 隋唐为什么非灭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句丽

    隋唐两朝四位君王坚定不移征讨高句丽,非灭高句丽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高句丽建国于西汉时期,早在三国末年就已经和曹魏政权产生了交锋。最终被曹魏政权赶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苟延残喘,一直到五胡乱华之前都不敢再次侵犯中原。而在曹魏政权和西晋政权建国后,两个政权一直都在试图去恢复汉

  • 高句丽的历史属于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句丽

    高句丽是韩国的吗?高句丽是朝鲜的吗?高句丽属于中国吗?经常遇到这些提问,今天,整理一下,写成此短文。首先,从民众的构成来看,高句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一点上与同为“三国”的新罗和百济有着显著的区别。高句丽的主体是秽貊系的高句丽人,除此之外靺鞨人也占有不少的比重。(统一新罗的

  •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七国之乱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啥?是削藩,还是为了一盘棋?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点燃这场大乱“导火线”的是景帝刘启的老师晁错,晁错提出的一项《削藩策》,直接威胁到

  • 三国东吴是怎样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无论是同时代的曹操、刘备,还是后来的苏轼、辛弃疾,大家对孙权的评价都很一致英雄!有这个评价一点都不意外,从孙坚、孙策开始,老孙家就都是猛人,猛人基因顺着传到孙权手里,一点都不

  • 唐朝门阀大族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唐朝两京和两京之间的走廊,布满了门阀士族们的宅院。这些唐朝的上层精英们,就算身居田园,距唐帝国的中枢也不过几天路程。整个国家的运作,都在他们的掌控中。这些门阀大族大多有数百年的传承史。自汉末以来,虽然经历三国两晋的战乱,但它们总是能在一代代战火中绵延生存下来。每一次改朝换代既是危机,也可能是家族腾飞

  • 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最后的历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铁勒

    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统一漠北,都曾叱吒风云,而今安在?他们是消失在历史中,还是到那里去了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匈奴&mid

  • 唐朝都城长安:300年中六次在动乱中被反贼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安

    现在许多人都把大唐视作中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与强汉并列,称“汉唐”。不过,有意思的是,终唐289年,首都长安六次在内斗亦或是外敌入侵时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难外地,狼狈不堪。756年,安史之乱,玄宗弃都而逃;763年,吐蕃进犯,直逼长安,代宗李豫走陕州;7

  • 古代北方民族之匈奴、丁零、东胡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匈奴

    (《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

  •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

    据史家考证,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实际人口已达7000万,之后增长缓慢。康熙盛世的晚期,中国的人口一下子猛增到了4亿,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口增长得如此之快呢?第一个原因:税负改革。在清军入关之后,改变了以往的收税方式,采用“摊丁入亩”的方式,彻底地废除了人头税。具体怎

  • 香港是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被清朝政府割让给英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香港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1842年8月29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著名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