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都城长安:300年中六次在动乱中被反贼攻破

唐朝都城长安:300年中六次在动乱中被反贼攻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1/4 18:44:48

现在许多人都把大唐视作中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与强汉并列,称“汉唐”。不过,有意思的是,终唐289年,首都长安六次在内斗亦或是外敌入侵时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难外地,狼狈不堪。756年,安史之乱,玄宗弃都而逃;763年,吐蕃进犯,直逼长安,代宗李豫走陕州;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靖难之师哗变,德宗逃亡;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僖宗逃到成都;885年,神策军溃散,僖宗逃凤翔;894年,李克用进逼长安,昭宗逃往凤翔;895年、901年,昭宗又逃离京师;907年,朱全忠将昭宗劫持到洛阳,然后将其杀掉,唐朝灭亡。

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皇帝是非常被动,屡屡受内斗和外敌入侵困扰;国都六次沦陷,天子九次出逃。既然如此,那后人为何还要说唐朝强大呢?其实,这主要说的是唐朝前期的辉煌史,准确地说是唐太宗即位到安史之乱前的历史。

其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富民强。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世大肆赞颂的盛世时代,主要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三个,除了“康乾盛世”被众多网友诟病外,其余两个争议不大。经过隋末大规模的战乱,国家经济凋敝,人口锐减,长安居民不足万户,到处是一片萧条之景象。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神武大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英明之主的治理下,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到了开元年间,其经济已经恢复到隋文帝时期的巅峰状态,人口超六千万,国库年年出现盈余,民间更是富庶一片。当时有诗云:“公仓私癛俱丰实”。正因为如此,后世史学家便将这一时期的唐朝比作文景以及汉武时期的西汉,给之冠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美称,为人所津津乐道。

其二、军力强大,扬威域外,开疆拓土。既然是被捧为“盛唐”,史上最牛、最辉煌之时代,大唐在军力方面自然很不错,其大名鼎鼎的陌刀手,以步兵屡次制服骑兵的优异战绩,更是让人羡慕不已。平心而论,唐朝前期的军事实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吐谷浑、吐蕃、高昌、西突厥、东突厥、高丽、日本等强敌,无一不是手下败将。太宗时期,灭东突厥,远征高丽,斩获颇多;高宗时期,徐世绩攻灭西突厥,北方再无强敌,西征高昌,直接灭国;东边沿海,应新罗之邀请,大将刘仁轨统帅大唐精锐海军一万余人,在白村江口以少胜多,几乎全歼日本舰队,将倭寇打得怀疑人生。玄宗时期,高仙芝经略西域,拓地千里,深入中亚,虽然在达罗斯战役中因盟友叛变而失败,但阿拉伯联军亦损失惨重。若不是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可以整兵再战,胜算机会相当大。

其三、政治清明,文化包容,颇具特色。唐朝初年,得益于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几位帝王的励精图治以及开明之精神,唐朝政治清明,官员从谏如流。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狄仁杰等名相辈出,他们纷纷为国献计献策,畅谈己见,而不用担心受到皇帝的责骂。就此而言,明朝、清朝,很难做到,因为皇帝太过严厉,官员唯唯诺诺之徒太多,敢于大肆发言者,一般都没好下场。在思想文化上,唐朝也是兼容并包,并颇具特色。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自由发展,相互吸收与借鉴,这是宋明理学之渊源;外来之“胡风”更是大受欢迎,典型代表便是波斯锦,霓裳羽衣舞等。正因如此,许多域外之国便纷至沓来,一睹繁荣大唐的真颜。

其四、社会风气开放,活力十足,发展潜力大。与宋明清这三个王朝相对保守的社会风气不同,大唐前期可谓是“开放”,尤其是在妇女穿着打扮与婚姻习俗上更是如此。也许是受到“胡风”之影响,因为李唐皇室本身就含有突厥血统,其男女社会地位并没有过于悬殊之区别;妇女之穿着打扮也不受限制,裹脚更是不必要。在婚姻上亦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是需要,但离婚再娶或再嫁也是很正常。要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原先是李瑁之媳妇,可她和玄宗一见钟情,直接进宫服侍帝王,朝廷重臣以及世俗社会也没有抨击。若是在宋明时期,李隆基的这种做法,估计会被言官们的口水淹死,搞得灰头土脸;编写史书的官员们,肯定不会说他好话,而是大肆口诛笔伐。

总而言之,在王朝的前期,大唐还是很不错,值得后人称赞,说是“盛世”也是名副其实。不过,到了中后期,唐朝的表现确实不怎样,堪称“软弱无力”,任人欺负和吊打,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毫无骨气。各位说说呢?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标签: 长安

更多文章

  • 古代北方民族之匈奴、丁零、东胡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匈奴

    (《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

  •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

    据史家考证,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实际人口已达7000万,之后增长缓慢。康熙盛世的晚期,中国的人口一下子猛增到了4亿,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口增长得如此之快呢?第一个原因:税负改革。在清军入关之后,改变了以往的收税方式,采用“摊丁入亩”的方式,彻底地废除了人头税。具体怎

  • 香港是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被清朝政府割让给英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香港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1842年8月29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著名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

  • 明朝一共出过几个年号?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到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统治时间长达276年。在这276年中,明朝共出现了十六位皇帝。在这十六位皇帝中又出现了十七个年号,这十七个年号又有着不同的寓意,今天我

  • 吐谷浑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吐谷浑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吐谷浑王国是个怎么样的国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吐谷浑是边塞诗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与楼兰、轮台一样,几乎成了辽远西域的代称。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写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柳宗元的《乐府杂曲&midd

  • 明朝初期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

    清军入关带来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大量的“宫廷剧”充斥荧屏,让吃瓜群众们茶余饭后有了“八卦”清朝帝王、妃嫔们私生活之谈资。“清宫剧”如今已经是泛滥成灾,可获取之题材不多了,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为此,近两年来编剧们越来越关注清代之前

  •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监军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监军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东周初期的齐国,齐景公曾经派司马穰苴带兵对抗燕国,但景公又并不信任穰苴。穰苴见景公有疑虑,主动提出让景公派其宠臣贾往监其军。(景公)派庄贾往,庄贾失期,穰苴按

  •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纠治方法历史介绍 汉朝的选官以什么为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自秦代统一的高度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之后,汉王朝执政者继承了这一体制并有所创新和完善。两汉选官制度即是在此意义上的更新,提高了执政效能和管理质量。同时,对于产生的以腐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弊病,也通过政治引导、道德教育、法律约束和舆论评议有所防范,有所纠治。察举:兼重德才的选官形式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清朝的加衔制度历史介绍 什么样的人能加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加衔制度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

  • 明朝的王爷和其他朝代的什么区别?王爷被削藩后平时干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爷

    中国拥有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在这两千年历史中大部分王朝的王爷们拥有着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平时参与处理政务为朝廷出谋划策,必要时也会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不过在诸多朝代中明朝的王爷们却是个例外,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实权,平时的任务就是在封地吃喝玩乐。第二阶段为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