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后是如何稳定统治秩序的?

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后是如何稳定统治秩序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72 更新时间:2023/12/5 1:25:14

公元1644年3月19日,经过两天的激战,李自成的大顺军毫无悬念的占领了北京。

前一天,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眼看江山不保,自己又无力回天,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自缢这条路,把自己吊死在万岁山的一棵古老槐树上。

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覆灭了。

李自成在自己智囊团队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陪同下,领着一帮农民朋友雄赳赳、气昂昂的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接着又从大明门进入皇城,来到承天门(今天安门)前。

李自成站在承天门前,看着金碧辉煌的皇宫门楼,心情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生长在陕北绥德黄土沟里放羊娃,会有朝一日站在做梦都不敢想的承天门前,即将成为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努力,今天终于美梦成真。人生无常,岂能不让人感怀万千。

他凝神注视着悬挂在承天门城楼上哪块写着“承天之门”的匾牌,抽出弓箭,撘箭向匾牌射去,箭头插在匾牌之中。他哈哈大笑,仰天长号,在左右大臣簇拥之下,进入了内宫。

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早已在宫内大门左边跪着,迎接李自成的到来。

李自成命人将朱慈烺扶起,封他为宋王。

进入皇宫后,李自成下令追查崇祯皇帝的下落。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事情他并不清楚,还以为这个顽固派躲在暗处谋划抗击大顺军。此人不除,他又怎么能安心坐在金銮殿上。

两天后,终于传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经过对尸首验明正身,此人正是崇祯。

消息传来,李自成倍感欣慰,长长吁了一口气。

鞋子终于落地。

既然崇祯皇帝已经死亡,那么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心头之患又少了一个,大顺政权便会更加牢固。

为了获取前朝遗老遗少们的心,李自成听从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的建议,允许北京城里的崇祯旧臣和内监祭奠崇祯帝。

这些大明遗老遗少虽说对大明王朝的覆灭感到惋惜,但在新王朝建立初期,面对新主人,总会流露出旧主子的怀念,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大顺政权将整个北方地区纳入版图,势力范围北至长城,南抵江淮,西至甘肃,东至山东沿海等地方。可以说,占据了大半个中国,随着北京城的占领和大明王朝的灭亡,很多大明地方政权加快了向大顺政权靠拢的步伐。

站在金銮殿上,李自成终于完成了自己一年前在湖北襄阳定下的战略目标,推翻了罪恶滔天的大明王朝,建立了新生的大顺政权。

这么大的版图,肯定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好在这一切在西安建国时便已经制定,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落实,同时采取措施让北京城稳定下来。

北京作为大顺政权新的行政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自成为此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来尽快恢复北京城的秩序。

第一,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大顺军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有追随李自成打游击的老兵,也有刚刚投降过来的明军,杂七杂八的混在一起,管理起来大费周折。所以整顿军纪便成了大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首要任务。

大顺军规定“兵入城,伤一人者斩”,进入城市驻防,如果随随便便伤害一个老百姓,就会被处斩。

第二,强化安民措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正义之师攻城掠地之后常规的措施。大顺军也按照惯例贴出安民榜,榜文规定,大顺军临城,要做到秋毫无犯,敢有擅掠民财者,凌迟处死。

当时有个文人叫赵士锦,写了一本《甲申纪事》的书,书中记载:“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商铺锦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予目击之。”他亲眼看到二人抢锦缎的大顺士兵被用酷刑杀了。可见,大顺政权的安民措施并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在执行层面得到落实。

第三、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后,首当其冲的是废除大明王朝一套旧的政治制度,积极推行大顺政权的官制。对大明三品以上的官员一律不予录用。四品一下的官员经过仔细甄别筛选,个别给予录用,其余也不予录用。当时补充中央政府的官员大约在百人左右。

第四、开科取仕。这件事情由大顺丞相牛金星亲自负责,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再送到吏政府,经过吏政府授予官职,补充到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中去。大顺政权虽然在北京时间较短,但也考选出50多人。

第五,追赃助饷。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大顺军一件大事,由权将军刘宗敏亲自负责,专门向明朝官员和富商大贾“追赃”。在大顺军看来,明朝当官的个个都是罪大恶极的贪官,所以除录用的官员外,剩下的大明官员,都要让他们交出贪墨的金银珠宝,献不出金银的大明官员,就要面临拷打劫掠或者追逼。

追赃助饷的目明面上是为了惩治大明罪大恶极的官员,实则是为了筹备大顺军的财政补给。

后来在宋献策的劝说下,李自成下令停止了“追赃助饷”这一政策,觉得打击面太宽,树敌太多,不利于团结各方人士,对大顺政权会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政策是我们从大顺政权所有措施中摘取的一小部分,当然还有很多,因为行文关系,无法一一展现,但从这几条大顺军的管理规定中,也不难看出李自成对北京城给予的厚望。

标签: 李自成

更多文章

  • 蜀汉三大王牌军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乱世之中军权为重,只有手握精锐的诸侯才能称雄一时,所以除了常规部队之外,各方诸侯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握有一两支王牌部队,三国时期也是如此,比如三国前期的诸侯公孙瓒有白马义从、吕布有陷阵营、袁绍有大戟士等等。当然魏蜀吴三国也不例外,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是曹操有虎豹骑和虎卫军,孙权麾下有无难军、解烦军和车下虎

  • 清太宗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虽然说从汉代起,中原王朝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和平,就开始了不断给周边少数民族部落送美女、送公主的过程,但这些萝莉们都是赤裸裸的牺牲品,真正能完成和亲任务,又能得到善终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性别一换,画风突变。作为男性联姻中

  • 刘裕是汉朝宗室后代为何不把国号改为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

  • 后周世宗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柴荣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柴荣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宋朝开国国君,自然是和柴荣早逝有很大关系。不少朋友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还敢反吗?其实答案很明了,柴荣只要活着,赵匡胤无论如何都是没机会的。当然,影响每件事定性的因素都有很多,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柴荣的离世只是原因之一。柴荣

  • 南朝齐萧道成的后代都被杀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道成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萧道成的后代是不是也被杀了,看到这个很多人也都非常高兴了,因为这个萧道成也把别人后代都杀了,这个是不是又印证那一句什么世道有轮回的说法啊,嘿嘿,更多的我们也不说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这个萧道成的后代是不是被杀了,然后又是被谁杀了的相关的问题吧,感兴趣的可以速度的看看了!萧道成

  • 柔然历史介绍 柔然国是现在的哪里 柔然国是目前什么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柔然

    说到柔然国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国家的传说还是非常非常多的,在历史上这个国家曾经非常的灿烂,但是后来又神秘的消失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柔然国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来看的话,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柔然国是现在的哪里柔然主要是现

  •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最迟称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

    汉末战乱出英雄,三家分得天下。公元220年,篡汉自立,建立魏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东吴。从上面的时间轴中,可以看到孙权是称帝最晚的,而且是在魏蜀相继称帝后的八九年,才正式称帝,建立东吴。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孙权称帝比魏蜀晚?孙权为什么不早称帝呢?最

  • 北魏道武帝为何要创建“子贵母死”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魏

    “子贵母死”制度源自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初行此制时道武帝拓跋珪像是经过相当充分的考虑,懂得它的得失之处,而且多少有应付不测的思想准备,而不像是一种临时心血来潮的不顾后果的因应措施。拓跋珪这样一个“出自结绳,未师典诰”的野蛮人,居然找到偶见的汉代典故作

  • 隋炀帝杨广称帝后都做了什么事情?三征高句丽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便决定营建东京洛阳,并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下面历史小编就

  • 姚苌为什么杀苻坚 姚苌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姚苌

    姚苌曾被苻坚所救,后来投降前秦。等苻坚继位后,姚苌成为他身边最为重要的将领,姚苌也是立有诸多战功。不过姚苌明显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一个将军,等他有机会后便开始对苻坚动手。当时苻坚出长安,前往五将山,姚苌趁机拿下苻坚,并且逼他禅位。但苻坚宁死不屈,最后死在了新平。但就算是这样,此后姚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