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侵占东北14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惨重?

日本侵占东北14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惨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81 更新时间:2023/12/11 13:26:17

1931年9月18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北大营,打响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第一炮。在此后的4个月当中,日本侵略者陆续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侵占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4年之久。

在中国东北地区沦陷的14年间,日本侵略者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帝国的附属地,当成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重要战略后方基地,其间对于东北地区资源、财富的疯狂掠夺也是史无前列的,不仅直接导致了东北地区过早地出现了严重掠夺性资源枯竭,而且还对东北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恢复性的严重影响。

东北地区国土面积为当时中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但东北地区却是当时中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最、城市化水平、化教育等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东北地区已经拥有占全国产量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38%的对外贸易,等等;除此,东北地区还有极为丰富的粮食作物、森林、皮革等经济资源。

在东北沈阳,还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和制炮厂,可以自主生产各种先进军工产品;在哈尔滨、长春、大连、抚顺等地,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民用化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现代工业企业也迅速得到发展,并均已走在了当时中国和亚洲的前列。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报人陈觉先生依据东北军总部资料、东北军政各机关负责人提供的资料编辑而成了《“九一八”国难痛史资料》一书。该书所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官方财产损失略计”,列举了当时军事、政治、财政、教育等40机构的财产损失,其总的损失估计为175亿元(法币,下同)。如以3.5元折合一美元计,总计损失约有50亿美元之巨。

在其所列的40余机构的损失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沈阳兵工厂为敌所占,损失各种大炮668门,机关枪2724挺,步枪10万余支,各种弹药无数,及大批其它机器设备,折合美金10亿元;东北航空处损失各种新旧飞机260架,东三省官银号损失1亿美元;边业银行损失4000万美元;辽宁电话局损失电话线路8600英里,电话机1100台,折合美金1600余万美元;东北大学损失约300万美元。然而,这50亿美元的粗略估计,仅仅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局部地区的损失,并不包括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以及东北全境铁路、工矿企业及大中小学校等方面的损失。

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全境后,为疯狂掠夺东北地区人民群众手中的财富,日本通过设立伪满官方银行滥发纸币,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从中压榨盘剥东北人民。据统计,日本侵占东北地区14年间,通过日本控制下的伪满官方银行在东北地区共发行纸币100多亿元。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工矿业方面的掠夺更为触目惊心。据史料记载:自1932年至1944年的12年中,日本侵略者共计掠夺东北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产20万余吨;黄金产量从11.1万克增加到357万克;木材产量从1932年的89.7万立方米增加到1937年的277.1万立方米。大量历史证据表明,这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95%以上均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国内。

日本侵占东北地区期间,所造成的农业损失也十分巨大,除了因日本疯狂掠夺所造成的东北农业生产水平持续下降损失不计外,日军强迫东北地区农民无偿提供军粮,年均提供军粮数量1000万吨以上,除此还需负担日本、朝鲜移民的大量口粮,因而使东北农民自己每年所留口粮甚少,无法满足正食用。仅1932年至1944年间,日军东北农民无偿收缴粮食123346余万吨。

除此之外,日本侵略者还先后五次大规模组织日本人向东北移民,抢占东北地区优质耕地,企图永久占领东北土地。1931年至1945年,日本总共向东北地区迁移日本人18万户,55万人左右,强占东北优质耕地152.1万公顷,几乎占东北全部耕地面积的10%。

仅仅从以上不完全统计,人们就可以从中看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东北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十分惊人。比如,一吨煤以20美元计价,则损失23亿美元;粮食每吨100美元计价,则损失33亿美元,扣除给农民的低价部分,也有20多亿美元。仅煤、粮食,加之事变突发性损失50亿美元,就有100亿美元之巨。如再加上交通、文教、电力、及其它矿产资源损失,东北地区损失总数起码可以超过150亿美元之巨。

今天重提日本侵占东北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历史话题,并非是在有意煽动某种民族主义情绪,本人没有其他方面的企图和诉求,只是通过搜集整理大量历史资料,试图还原某些历史真相,进一步揭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给广大东北地区人民造成的历史灾难过于深重,并呼吁今天的人们无论如也不应该忘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惨痛历史。

标签: 东北

更多文章

  • 宗法制什么时候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宗法制

    宗法制是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的,秦朝统一六国后,奴隶社会彻底结束,标志着宗法制彻底结束。宗法制的内容是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宗法制是夏朝确立,商朝继承与发展,到周朝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是按照王族或贵族的血缘关系来分配权利。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一直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权利,让自身的爵位和财产保持完整性

  • 隋炀帝、唐太宗两帝为何要持续攻打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唐太宗高句丽

    很多人对高句丽政权并不熟悉,总是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因为从地盘上看两者有一定重合性,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二者相差不过二百五十年。2015年公司组织我们去本溪五女山旅游,五女山上的高句丽王城,作为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个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但是可悲的是,我的同事都是开口闭口高句(ju)丽,

  • 明朝蓟州兵变的起因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蓟州兵变

    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镇压的事件,被称为蓟州兵变,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悲剧,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悲剧。大概是由于不光彩,当局者并不想将这件事大书特书,在《明神宗实录》中只有寥寥数笔,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已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

  • 清朝八旗的旗主都是什么人才能当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国之本,旗人身份也是满清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保障,八旗占据如此重要地位,自然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八旗的旗主肯定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确切来说都是努尔哈赤子侄的后代。八旗是努尔哈赤在起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产生的军队机制。在起兵之初努尔哈赤只有一支满人队伍,起名叫做黑旗;在不断收编周

  • 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专政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鲁国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的时代,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大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到了春秋末期,争霸战争变少,而诸侯国内部之间的斗争成为主流。早在春秋中叶,诸侯政权就逐渐下移到卿族手中。到了春秋末年,大夫专政成为常态。在鲁国,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桓专政”鲁国政权一度落

  • 吐蕃后期灭亡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吐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

  • 西魏北周八柱国历史介绍 八柱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八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唐朝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

  • 唐朝边疆之回纥族及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唐朝边疆之吐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吐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