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23 更新时间:2023/12/12 22:09:30

明朝军队主要由卫所、边军、京营三部分组成,其中卫所主要负责驻守全国各地,边军驻守九边重镇负责边防,京营驻守京城内外负责京城安全。明朝的军事编制其实主要以卫所制为主,所谓的京营边军其实都是从卫所制演变而来,是对当地卫所的重新整编。

卫所

卫所是明朝全国各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五军都督府为最高统帅机构。五军都督府下设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和留守司,诸司下设卫所,一卫有5600人,其下分别设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等单位。

1、五军都督府:即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各府分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以上各职位均无定员。

2、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

3、卫:下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副使(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二人,从五品。

4、千户所:分驻重要府州,下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两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

5、百户所:分驻军事要冲和各县,下辖2个总旗,共112人。设百户一名,正六品。

6、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设总旗一人,正七品。

7、小旗:编制10人。设小旗一人,从七品。

边军

明朝建国后先设九大塞,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后于红熙年间设立九边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和蒙古残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洪武二年(1369年)始设总兵官,无定职、无品级,通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为了统率边军,始颁将军印在诸边将,其中总兵4人、参将4人,但无品级,无定员。其中镇守蓟镇的总兵不得称将军挂印。

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改变了练兵将领不能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又不管练兵的问题,一定程度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于是,遇到战争时,朝廷又要下派遣巡抚,参与军队管理,从而反削弱总兵官的权力。

此外,边军还设有副总兵、游击将军、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但似乎并无相应的品级。

京营

明朝京营又称三大营,主要由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组成,他们是拱卫京师内外安全的主要军事力量。

1、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主要由驻守京师的卫所和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的班军组成,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2、三千营。因由三千骑兵组成而得名(实际不止),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

3、神机营。因装备火器而得名,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

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

比较特殊的是作为陪都的南京,设有留守司。设有正留守一人,正二品;副留守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标签: 卫所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鲜卑族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在华夏历史上,秦朝、汉朝都被匈奴不断的侵扰,到了汉朝时期,才将匈奴打败。不过这时候的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由清廷代表明谊等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于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1864年9月25日)在塔尔哈巴台

  • 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平

    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

  • 秦始皇巡游的路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虎踞中华大地后,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死于第六次巡游途中。第一次第一次巡视是公元前220年,统一的次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是秦始皇旅游的开

  • 北宋咸平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赵恒在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

  •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

  • 西汉李陵事件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被俘,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

  • 唐武宗灭佛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武宗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的唐王朝一直是在佛教、道教中,更多时候信奉道教为主的王朝,这从唐王朝历代帝王的年号中就可以窥见一二。而中晚唐时期的唐武宗下令参与的“灭佛”事件,也同样有着像太武帝、周武帝一样的意义暗含其中,唐武宗灭佛意义何在?唐武宗这么做是不是造就了唐王朝快速的经济、实力复

  • 曹魏淮南三叛是哪些人发动的 淮南三叛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淮南

    淮南三叛是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一叛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大将军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太傅司马懿于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

  • 安史之乱死了哪些皇室成员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