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燕国历史介绍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燕国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2/7 22:54:02

燕国总共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还是七雄之一。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只是用了同一个国号。前燕是由鲜卑族创立,鼎盛时期统治的区域包含了冀州、兖州、青州、并州等,因为所处地是燕国的旧址,所以才用同样的国号“燕”。此后冒出来的后燕,西燕,北燕和前燕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一、前燕(352年-370年)

“燕王”这一王爵位,让人联想到的第一人就是朱棣。时至东晋永和四年,慕容儁(jun,四声)世袭燕王位,开始了他建功立业的一生。

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后赵的汉人大将冉闵攻入后赵皇宫,弑杀了后赵成帝石遵,立石鉴为帝,成为后赵的实际掌权人。石鉴一直想除掉冉闵,但被冉闵察觉,反被冉闵弑杀。在诸多部下的拥立中,冉闵称帝,国号为“魏”。冉闵南征北战,攻掠了不少城池,消灭了后赵残存势力,冉魏也达到鼎盛时期,可惜好景不长,冉闵的“抗胡”政策,引起了胡人的极度不满,胡人们先后起兵攻伐冉魏,其中慕容儁兵分三路攻打中原。公元352年,冉闵不敌慕容氏,求援东晋无果,最终一代英杰亡于慕容氏之手。而慕容儁趁中原纷乱,建“燕”称帝,定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史称“前燕”。同年,景明帝苻健于长安称帝,史称“前秦”。如此,有一统天下志向的前燕,又多了一位强劲的对手。

公元359年,慕容儁想集结兵马,一举消灭东晋和前秦,幸有大臣刘贵谏言延缓了征兵的进程,不久后,慕容儁病重去世,年仅十一岁的幽帝慕容暐(wei,三声)继位,由叔父慕容恪辅佐朝政。慕容恪辅政期间,鞠躬尽瘁,忠心不二,竭力为燕,是为托孤辅政忠臣楷模。燕国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国力达到最盛。可慕容恪几年后便病逝,由慕容评接替辅政大业。他上任后,嫉贤妒能,与其他大臣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特别排挤慕容儁的弟弟慕容垂,多半因为嫉妒慕容垂率军阻止了东晋名将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功劳太大。

公元369年,无奈之下的慕容垂,只得带着妻儿老小,投奔了前秦君主苻坚。苻坚一直想伐燕,见最忌惮的人来投,欣喜异常,伐燕之役也正式开始。苻坚拜汉人王猛为大将军,攻向燕国。燕国本来兵马数上还是占优势的,但由于慕容评把燕国弄得乌烟瘴气,人心涣散,最终导致燕国主力军被王猛歼灭,慕容暐逃跑不及,被秦军抓获,前燕灭亡。

二、后燕(384年–407年)

说起后燕的建立,就不得不提起淝水之战。苻坚一统北方后,便想南下一统全国,但是众臣都认为不可取,唯有前文提到的降将慕容垂心怀鬼胎,想趁前秦乱战之际复国,对苻坚一统天下的志向大加赞赏,苻坚被吹捧地迷失方向。苻坚力排众议,举兵伐东晋,公元383年,双方兵马在淝水两岸集结,准备决战。苻坚虽雄才大略,但其有妇人之仁,有败军将士来投,不仅不囚禁,反委以重任,比如慕容垂,苻坚封他为将军,参加了淝水之战。

然而,苻坚和大将军苻融中计,指挥失策,被东晋大败,苻融乱兵中坠马而亡。此役战后,东晋收复了不少失地,延续了国祚,而前秦则一步败,步步败,国力瞬间下滑,北方又开始陷入了新的混战。慕容垂借由拜谒祖陵,逃离了苻坚的视野,到达荥阳(今河南荥阳)时,慕容垂在众人的推举下,自立为“燕王”,国号为“燕”,史称“后燕”。《天龙八部》里慕容父子,最羡慕的人估计就是这位第一次完成复燕大业的慕容垂了。

没多久,慕容垂想收复前燕故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前燕后期迁都于此),此地由苻坚庶长子苻丕所镇守。慕容垂念及苻坚父子的恩情,便修书一封,劝苻丕快快退去,免于战事。苻坚父子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但木已成舟,苻丕只能强守。慕容垂见苻丕不肯撤军,便下令堵住漳水用水灌城,苻丕不敌退回晋阳,慕容垂趁势收复了邺城。

慕容垂能征善战,于公元394年,攻灭了宗亲慕容泓在山西、河南一带建立的西燕政权。但慕容垂开始忘乎所以,自以为是地对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用兵,太子慕容宝在参合陂大败。此战加速了后燕的灭亡,北魏也因此逐渐壮大起来。公元396年,虽然慕容垂再次攻北魏得胜,但其在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年纪超过七十岁的皇帝。

之后的君主,几乎没有能善终的。慕容宝是“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朝廷内部不稳定,外部又有北魏反攻,慕容宝在位仅2年,就被慕容垂的舅父兰汗弑杀。慕容宝长子慕容盛离间兰汗三兄弟,平定了兰汗之乱,但其在位仅三年,又因叛乱被刺杀。太子慕容定年幼,由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继位。慕容熙荒淫,宠爱后宫,在位七年,公元407年,冯跋起兵叛乱,推翻慕容熙统治,建立北燕,拥立慕容云为帝,后燕亡国。

三、西燕(384年–394年)

西燕在鲜卑诸燕中,可以称得上是最混乱的一个,别看国祚只有十年,但是却有七位皇帝。前秦淝水之战战败后,和叔叔慕容垂一样,慕容泓也开始起兵反秦。他原本想投奔慕容垂,但自己屡败前秦,部众有十余万,再加上自己的部下拥戴,于是在攻向长安的路途上,索性改元“燕兴”,史称“西燕”。

尽管慕容泓是西燕的开国君主,但其在位不到一年,就因严刑峻法导致大臣不满而被弑杀,皇太弟慕容冲继位。慕容冲后来进攻长安,并于阿房宫正式称帝,改元“更始”(第一位使用“更始”为年号的皇帝,是玄汉皇帝刘玄),前秦皇帝苻坚后悔当初不听王猛、阳平公谏言,才留下了今日的祸患。

公元386年,由于慕容冲的为政举措遭到部下的不满,被叛乱的部下杀死,段随被叛军拥立为帝。段随不是鲜卑皇室宗亲,威望不足,难以服众,不久慕容宗室纠集了五万士兵发动政变,杀死段随,慕容顗(yi,三声)被拥立为帝。慕容顗打算率鲜卑众人离开长安,回到华北平原,想不到路上竟被护军将军慕容韬弑杀,慕容瑶被拥立为帝。慕容瑶的势力也不够服众,鲜卑人大多去投奔慕容永。慕容永弑杀了慕容瑶,拥立慕容泓之子慕容忠为帝。慕容忠没干多久又被刁云所弑,慕容永终于被拥立为帝。

从慕容冲被弑杀,至慕容永称帝,西燕六易其主,这一切都仅发生于公元386年这一年的时间里,可谓是西燕朝廷最黑暗的一年,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之事。公元394年,如前文所提及,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起兵攻向西燕,慕容永求援无果被后燕所杀,西燕政权灭亡。

四、南燕(398年-410年)

如前文所提,公元397年,后燕被北魏反攻,抵挡不住,参合坡战败后,疆域被切断成南北两部分。公元398年,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率众自邺城迁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慕容德是位将才,一生诸多胜绩。早年追随哥哥慕容垂时,就立下不少功勋。建立南燕后,击败了前秦军队,收服了苻广,降了诸多郡县。公元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在他的领导下,南燕颇有中兴之势。东晋当时又权臣桓玄掌权,其有篡逆之心,但被刘裕击败。慕容德趁着东晋朝廷紊乱,想起兵攻晋,但恰巧慕容德此时病重,伐晋的打算就此作罢。公元405年,慕容德病逝,享年七十岁,和他哥哥慕容垂一样,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年过七旬的皇帝,末帝慕容超继位。

慕容超为政时,听信佞臣,公孙五楼之辈使得朝堂乌烟瘴气,时人有谚“要想封侯,巴结五楼”。公元409年,刘裕起兵攻南燕,慕容超自以为鲜卑族勇不可挡,刘裕大军不值一提。等到刘裕越过大岘山时,才开始担忧起来,却令公孙五楼为将迎敌。公孙五楼自然不是刘裕的对手,多次被打得大败而归。被围困在广固的慕容超求援于后秦皇帝姚兴,姚兴所派大军也不敌刘裕,只得撤军,无奈之下,慕容超想向晋朝称臣,但刘裕不允。公元410年,在经过几个月的围困之下,晋军终于攻入了广固内城,慕容超率十余骑突围被擒身死,南燕灭亡。

五、北燕(407年-436年)

如前文所提,公元407年,冯跋推翻了后燕,拥立慕容云为帝。慕容云本姓“高”,他并不是鲜卑族,而是高丽族。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之父慕容皝为燕王时,大破高句丽,高云的祖父辈被迫迁徙入燕,等到前燕灭亡,后燕建立,高氏一族顺势归入后燕的统治。

因为高云平叛有功,被后燕皇帝慕容宝收为养子,赐姓“慕容”。慕容云身体衰弱,本不想谋反,但冯跋等人为了一己私欲,强行将慕容云拥上皇位,国号仍旧为“燕”。公元409年,慕容云被自己的宠臣离班、桃仁所弑,冯跋的手下张泰、李桑又将离班和桃仁杀死,冯跋便被众人推举为帝。冯跋是鲜卑化的汉人,因此,北燕这一政权,单从血统来讲,和鲜卑族基本没什么关系,但是仍旧沿用了“燕”为国号。冯跋在位20年的时间里,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英主,减轻徭役,重视教育,降低赋税,鼓励百姓务农种桑,并且经常亲自考察郡县的地方官的政务能力。

公元430年,冯跋病重,三子冯受居有篡位之心,冯跋的弟弟冯弘借机带兵闯入宫中擒拿冯受居。冯跋受到惊吓,气绝而死。冯跋趁势来到大殿之上,编造太子冯翼的罪名。冯翼的东宫军无法抵抗冯弘的兵马,被逼自缢身亡,冯弘则遂愿继承皇位。

公元432年,北魏皇帝拓跋焘攻北燕,魏军屡战屡胜,一直攻到了龙城。冯弘心有不甘,派出最后的兵力奋力一搏,不幸再次惨败。公元436年,北燕再也无力抵抗魏军,只得东渡投奔高句丽,魏军占领龙城,宣告着北燕的灭亡。冯弘寄人篱下,但是他向来轻蔑高句丽,仍旧以皇帝的身份发布诏令,高句丽自然不悦。后来拓跋焘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句丽索性把冯弘给杀了。于此,和慕容家族有关的“燕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纵观整个鲜卑诸燕的历史,君主里算慕容儁、慕容垂和慕容德较为杰出,臣子中慕容恪算是肱骨之臣,但是,其余的君主和臣子大多庸庸无为,燕国虽然多,但国祚都算不上长。话说回来,《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应该最想复兴的是前燕或者后燕,因为那两个燕国,应该是慕容诸燕中实力最强的。

标签: 前燕

更多文章

  • 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卫所

    明朝军队主要由卫所、边军、京营三部分组成,其中卫所主要负责驻守全国各地,边军驻守九边重镇负责边防,京营驻守京城内外负责京城安全。明朝的军事编制其实主要以卫所制为主,所谓的京营和边军其实都是从卫所制演变而来,是对当地卫所的重新整编。卫所卫所是明朝全国各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五军都督府为最高统帅机构。五军

  • 中国古代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鲜卑族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在华夏历史上,秦朝、汉朝都被匈奴不断的侵扰,到了汉朝时期,才将匈奴打败。不过这时候的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由清廷代表明谊等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于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1864年9月25日)在塔尔哈巴台

  • 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平

    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

  • 秦始皇巡游的路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虎踞中华大地后,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死于第六次巡游途中。第一次第一次巡视是公元前220年,统一的次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是秦始皇旅游的开

  • 北宋咸平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赵恒在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

  •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

  • 西汉李陵事件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被俘,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

  • 唐武宗灭佛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武宗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的唐王朝一直是在佛教、道教中,更多时候信奉道教为主的王朝,这从唐王朝历代帝王的年号中就可以窥见一二。而中晚唐时期的唐武宗下令参与的“灭佛”事件,也同样有着像太武帝、周武帝一样的意义暗含其中,唐武宗灭佛意义何在?唐武宗这么做是不是造就了唐王朝快速的经济、实力复

  • 曹魏淮南三叛是哪些人发动的 淮南三叛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淮南

    淮南三叛是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一叛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大将军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太傅司马懿于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