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4/1/24 8:46:21

周平王东迁之时,曾封秦襄公为诸侯,列国之中,秦应该是最年轻的诸侯国。它地处西北,远离中原,封闭偏僻,发展始终落后于他国。

从公元前770年正式立国,至战国中期,秦始终被中原各国,甚至地处江汉的楚国瞧不起,视其为蛮夷,秦穆公时,有过一段辉煌,但很快秦国再次湮没在西方,悄无声息。

春秋初期形势图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秦孝公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短短数十年,被山东六国贯以“虎狼之国”的恶称。

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利字当头,秦卒不畏死

商鞅变法中,核心的部分就是军功赏爵,实行二十等爵制,分别是:公士、上造、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少良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通侯)。

秦国士兵每斩获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赏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爵位越高,而敌人的首级就是论功行赏的证据。

这种打破阶层限制,为底层平民,甚至奴仆提供翻身机会的制度,自然会激发千千万万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人的斗志与激情,毕竟谁都想过好日子,谁都想改变自己的穷根与穷命,由此“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史记.商鞅传》)。

商鞅

战场之上,据《战国策.韩策》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山东诸国士兵,身披甲胄来应战,秦兵却扔掉甲胄,赤裸上身冲锋杀敌,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夹着俘虏,拼命向敌人发动进攻,直至击败敌人。秦军与山东诸国士兵相比,就好像是勇士孟贲对懦夫一样;以重兵相压,就好像用大力士乌获对付小婴儿一般。用乌获和孟贲这样的勇士,攻打不服的弱小国家,相当于把千钧之力施加在鸟蛋上,鸟蛋一定会成为齑粉。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山东六国的士卒,在战场见到视死如归的秦兵时,面对的不是数万敌人,而是数万头猛兽,他们所有的斗志与抵抗很快会土崩瓦解,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正如《荀子.议兵篇》所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齐技击士、魏之武卒,皆是当时天下劲旅,但在秦军面前,还不是对手。

大秦锐士

秦军东出,接二连三地与山东六国开战,鲜有败绩,战果简直令人咋舌: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齐五国联军攻秦,秦派左庶长樗里疾击败联军,斩首八万。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大战,秦军斩楚首八万人,并俘获楚军大将屈匄及列侯执珪者七十余人。公元前293年,秦韩魏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公元前274年,秦破韩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溺死联军十五万。公元前265年,秦攻韩,斩首五万。公元前261年,秦大破赵军于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五万。

仅《史记》中所载,在50多年间,秦军斩敌一百多万,由此,列国谈秦色变。

战力强,满血爆棚,杀气重,是为“虎狼之国”。

不要以为秦人仅有蛮夫之力,其实,在与列国交往中,秦国相当讲究策略,从张仪的连横之术,到范雎的“远交近攻”,无不充满着智慧与务实灵活的精神。

在这些对外的交往中,秦国往往不按规矩出牌,不按套路打拳。

我们都知道“春秋无义战”,战国也一样。

拼实力,讲谋略,在当时列国间是通行的做法,为天下所认可。

彼时,列国皆进行变法:齐有邹忌变法,魏有李悝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

“变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改变旧秩序,旧制度,都无可厚非,但东方六国还遵守着基本的诚信标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然而,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对秦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商鞅伐魏,诈俘敌将,换河西之地

公元前341年,魏国惨败于马陵,主将庞涓自杀,秦孝公趁魏国国力尚未恢复,派商鞅率军出击,不知商鞅是不想浪费资源呢,还是对初出茅庐的秦新军不是太有信心,甫一见面,商鞅便使出诈术:哄骗对方将领公子卬,到大营中见面,说是叙旧,谈会盟之事。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公子卬欣然前往,却不料落入商鞅圈套,被对方轻而易举地抓了俘虏。而后,商鞅又以此为要挟,大破魏军。

这是秦国第一次使诈。

张仪使楚,允诺土地,开空头支票

公元前312年,秦欲伐齐,但齐楚同盟,单打独斗,秦国没有胜算,若齐楚两国联盟对抗秦国,则秦国力不能支。于是,秦国想方设法破坏齐楚联盟。

楚怀王是个贪婪且短视的家伙,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怀王: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尽管有谋士陈轸劝阻,楚怀王依然对张仪的承诺深信不疑。

为了天上掉下来的六百里商於土地,楚怀王毫不犹豫地与齐国断交,然后美滋滋地派人去接收土地。

楚怀王

张仪异常狡猾,故意从马车上摔下,装做受伤的样子,三个月都不露面。

楚国使者等得焦虑,向楚怀王通报情况,我们这位楚王,愚蠢透顶,他认为秦国觉得楚国是假意与齐国断交,为了表示诚意,楚怀王又派勇士到宋国,面对齐国方向,大骂齐王。

这下,齐楚两国正式断交,齐国转而与秦结盟。

张仪见目的达到,这才露头与楚使者相见,脸都不红地说,愿将自己的封邑六里献给楚国。

楚怀王闻讯大怒,立刻发兵攻秦,前后两次攻秦,却被秦军打得大败,损兵十余万。

这是秦国第二次使诈。

怀王愚蠢,再次上当,被囚异乡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三十年,秦又给楚下套:秦昭王表示愿意与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归还所占楚国的八座城池,并签定友好条约,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楚怀王见到秦国书信后,犹豫不决,令尹昭雎劝楚怀王千万不要去赴约,原因很简单,秦国不可靠。这时候,楚怀王的坑爹儿子公子兰却力劝其父赴秦。

结果,这回楚国吃大亏了,楚怀王进入武关,就被秦人软禁起来,困在咸阳,秦国威逼楚怀王割让巫、黔中两郡。

怀王宁死不屈,多少显示出一位大国国君的气节。

楚怀王被困秦国三年多,最终客死秦国。

这是秦国第三次使诈。

而到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在列国争斗的舞台上,占据了完全的主动,拥有了绝对的优势。

战国中期形势图

“虎狼之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绰号,对于秦国来说,强大的国力,是其成虎成狼的关键,从初封秦地,到战国中期,五百余年,数十位君王的奋斗,把贫弱之国,建成令他国侧目的强盛大国,秦人,付出的太多太多;对于山东六国来说,“虎狼之国”四个字,充满着对秦国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在不断地对垒较量中积聚起来的,是在时间的推移中积攒起来的。战国中后期,秦国如旭日东升,而六国却如斜阳西坠。

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即将以不可阻挡之势,降临九州大地。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白莲教组织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莲教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与净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期往生西方净土。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

  • 匈奴的起源与兴亡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匈奴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支游牧民族,曾经与中原农耕民族并存近千年,累世为敌。中原历代王朝为抗击匈奴,留下了无数动人传说。万里长城、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匈奴人的影子。汉人与匈奴人之间,历经数百年战争。匈奴起源5000年前,华夏大地的北方草原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

  • 蜀汉和曹魏两国实力比较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

    公元223年,蜀汉昭烈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军政权力就掌握在了李严和诸葛亮手中。这两人掌握蜀汉军政大权,也就相当于掌握了蜀汉的主要权力。225年,李严因为作奸犯科,行为过于张扬跋扈,甚至准备与诸葛亮分庭抗礼,因而被诸葛亮贬为庶民,此后再也没有被起用。因此,从225年到234年诸葛亮病

  • 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国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立周,然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整个周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数量是极大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五十个以上。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大变动,经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的称雄,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被兼并、灭国,到了战国时期不

  • 华督为什么要杀宋殇公 华督之乱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督

    今天的古代人物介绍,准备和大家讲讲春秋时期宋国宰相华督的故事。华督是宋国宗室,宋戴公孙子,但他却被认为是一名奸臣,因为华督为官期间做出了弑君之事,史称华督之乱。而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华督抢占了孔父嘉的妻子,后来担心宋殇公会怪罪于他,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带人将宋殇公弑杀。这件事对宋国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后

  • 中国古代火锅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火锅,历史

    这已经到了冬天了,所以这个时候最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嘿嘿,吃货们肯定就是想到了火锅了,大家也知道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所以这个火锅的历史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最近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这个汉朝人能否吃到火锅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然后一起来看看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吧!汉朝人

  • 辽朝40年皇位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辽朝

    近日,古装电视剧《燕云台》热播让许多观众对辽国和契丹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夜读史书就借这个话题与大家聊聊辽国皇位之争始末。公元926年,辽国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一场持续了40多年的皇位之争就此拉开序幕。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共育有三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

  • 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怎么从权臣手里夺回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周武帝

    历史上不乏一些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受人摆布,甚至有些人还被大臣们结果了性命,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皇帝虽是傀儡身,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扭转局势,宇文邕就是如此,执政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权臣操纵,却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公元543年,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才智,父亲宇

  • 元朝乃颜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乃颜之乱

    1287年,乃颜突然起兵发动叛乱,忽必烈得知后决定亲征乃颜,率领蒙古和汉族两路大军迎战。据记载,忽必烈只带了2万人,而乃颜有6万士兵,是忽必烈三倍之多。不过最后乃颜并没有成功,而是败给了忽必烈,而且是惨被,他也被缉拿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乃颜为什么要叛变,实际上跟忽必烈决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关,乃颜感到自己

  • 中国古代本土宗教道教的兴衰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道教

    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而每个人信仰也是不同的。道教,又称黄老之学或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道教在西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就以民间信仰广泛流传,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期的天神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道家。在中国古代,道教还是有一定的鼎盛时期的;那时候的当政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