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怎么从权臣手里夺回皇权的?

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怎么从权臣手里夺回皇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4/1/18 11:21:59

历史上不乏一些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受人摆布,甚至有些人还被大臣们结果了性命,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皇帝虽是傀儡身,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扭转局势,邕就是如此,执政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权臣操纵,却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

公元543年,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才智,父亲宇文泰十分喜欢这个儿子,逢人便说将来自己的志向都会由宇文邕来继承,宇文泰是西魏权臣,所以少年时代的宇文邕生活无忧,甚至在12岁的时候就被加封为辅城郡公,等到北周建立之后,宇文邕又被封为大将军。

看似备受重用,实际上朝廷大权都被宇文邕的堂兄宇文护把持,宇文护手段残酷,独揽大权之后,很快就废除了宇文邕的哥哥周明帝,找来找去决定拥护17岁的宇文邕为新皇,说宇文邕当上了皇帝,可是并没有实权,北周大权依然是宇文护垄断。

说起宇文护这个人,最初宇文泰去世之前,认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十分年幼,局势又十分混乱,于是就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宇文护,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们管理国家,可是宇文护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很快就废除了皇帝,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继续统治。

宇文邕虽然年幼却懂得权衡利弊,十分清楚宇文护势力庞大,自己根本无法与之正面对抗,于是采用韬光养晦的政策,上位之后,对于宇文护众多越权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常行事极力讨好宇文护,当时正值战乱宇文护的母亲不幸被俘,直到35年之后宇文护才得以与母亲团聚,为此宇文邕大力赏赐宇文护的母亲,每到重大节日,宇文邕都会亲自带领众人向宇文护母亲行礼,以此来博得宇文护的信任。

看到这个皇帝如此懂事,宇文护也认为此人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困扰,也就打消了再次换皇帝的想法,不过依旧在暗中要挟宇文邕,暗示他一旦脱离自己控制就会毫不犹豫的除掉他。

难不成宇文邕甘心做一个傀儡嘛?其实并不是,公元564年,宇文护率军攻打北齐不利,此次战败之后,宇文护在朝廷的声望大大下降,这也给宇文邕重新掌权提供了条件。

最初宇文邕与宇文护相安无事,暗中却在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在公元572年,宇文邕等来了铲除宇文护的那一天,宇文邕曾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却好酒,自己几次劝导都没有用,希望兄长能入宫劝谏,宇文护听令前往,就在他与太后谈话的时候,宇文邕命人偷袭,当众杀了宇文护。

铲除了心头大患之后,宇文邕迅速在朝中清算宇文护的亲信势力,此次行动避免了宇文邕走向了傀儡皇帝的悲惨结局,清除了朝廷内乱,此时北周大权收归宇文邕所有,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宇文邕在宇文泰打下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北周的势力,鉴于宇文护的前车之鉴,宇文邕改革军制,加强皇权统治,将军队国家化并且取消了民族限制,只要是北周境内的男性,都能参军入伍,大大加强了军队建设。

宇文邕安定国内之后决定北上,打算灭顶北齐,北周与北齐交战多年,双方互有胜负,但是这种情况自宇文邕独立掌权之后发生了变化,北周国家实力大大上升,一些列的外交政策让北周占据了绝对优势。

公元575年,宇文邕与大臣商量之后,亲自率军北上,北周军队进入北齐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宇文邕下令不得骚扰百姓、践踏庄稼,此举赢得了百姓好感,两年之后宇文邕打下北齐全境,此后统一黄河流域,为后来隋朝建立打下了基础。

宇文邕私下里生活简朴,对外争战时常与部下同吃同住,对于俘虏为奴婢的人都赦免为良人,只不过在宇文邕进攻突厥的时候,不幸在中途病逝,死后追封为武皇帝,葬于孝陵。

宇文邕可以说是北周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制定了众多政治制度都被后世所沿用,其中为了加强思想建设,曾下令灭除佛教,强迫僧侣还俗,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编入农户,解决了原本紧张的财力,此外宇文邕还打击贵族势力,南北朝时期世族大家占据大片土地,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极为头疼,只有宇文邕能狠下心来大力打击,规定“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此令一出,有效地打击了贵族势力。

军事方面宇文邕吸收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规定但凡从军本人可以免除徭役,同样家庭可以免除三年的赋税,大量兵力直接收归中央管辖,间接加强了皇族对全国军事的控制。

总结来说宇文邕一生都致力于改革图强,充分调动了汉族士兵的潜力,此外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一系列的措施解放了生产力,恢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难能可贵的是一生征战总是身先士卒,历史记载“"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

标签: 北周武帝

更多文章

  • 元朝乃颜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乃颜之乱

    1287年,乃颜突然起兵发动叛乱,忽必烈得知后决定亲征乃颜,率领蒙古和汉族两路大军迎战。据记载,忽必烈只带了2万人,而乃颜有6万士兵,是忽必烈三倍之多。不过最后乃颜并没有成功,而是败给了忽必烈,而且是惨被,他也被缉拿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乃颜为什么要叛变,实际上跟忽必烈决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关,乃颜感到自己

  • 中国古代本土宗教道教的兴衰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道教

    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而每个人信仰也是不同的。道教,又称黄老之学或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道教在西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就以民间信仰广泛流传,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期的天神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道家。在中国古代,道教还是有一定的鼎盛时期的;那时候的当政者认

  • 尉迟迥之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尉迟迥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背景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

  • 北魏后期六镇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后,六镇的鲜卑贵族和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最后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六镇这个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六镇原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沃野镇、懐荒镇六个边镇,后来

  • 西周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周

    提起西周的灭亡,我们不得不想到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最终使得诸侯在都城被犬戎攻击时而见死不救,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把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结于女人的身上,未免太显得的无能与对事实的歪曲。而已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另有原因的。在新出土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有这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烽火戏诸侯所导致的

  • 怯薛军什么意思 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怯薛军

    成吉思汗曾亲自组建过一支禁卫军,叫怯薛。有网友不理解怯薛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其实怯薛是一个蒙古语,翻译成汉文后是指宿卫,也就是轮流值宿的守卫兵。怯薛最早起源于草原部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朝廷当中的官僚集团,也是元朝的核心阶层。怯薛和侍卫亲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下面就来讲讲这两者的区别

  •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领齐国消灭了哪三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前725年~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临淄人。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对于齐桓公来说,早年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随着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齐僖公孙无知相继去世,抢先回国,夺取齐国君主的宝

  •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正面评价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

  • 北魏灭佛运动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简介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

  • 三国时的豪门士族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士族

    东汉政权是地方豪强支持下建立的,因此,在东汉王朝,豪强享有很多特权。在东汉末年,最大的四大家族,有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这些士族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们互相联姻,势力盘根错节。曹操集团最重要的支柱就是荀氏家族。也正因如此,曹操既利用这些人,又防着这些人,对士族的信任是有限度的,所以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