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62 更新时间:2024/1/24 16:23:20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立周,然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整个周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数量是极大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五十个以上。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大变动,经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的称雄,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被兼并、灭国,到了战国时期不过才十几个诸侯国,后期更是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最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

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最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中地位最低,封地的自然也是最小的。关于西周时期的封地规定,《孟子·万章下》有记载: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除去周天子拥有方千里的土地之外,诸侯国们的封地都是方不过百里。公侯之国方百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许国正是方五十里,一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的楚国在开始分封的时候也不过是方五十里,和许国一样,“封以子男之田”,当然,后期这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地域和文化。楚国是在丹阳建都,周围都是百越之地,楚国要想生存就必须从他们嘴里抢肉吃,于是筚路蓝缕,开疆扩土,又因为身处蛮夷之地,民风剽悍,通过学习中原文化迅速扩张和发展,所以楚国最终崛起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而许国则没有楚国这样的机会。

许国处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在当时就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周围密密麻麻都是诸侯国。许国是姜姓,第一代国君是许文叔,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担任要职,并且参与了后期的灭商之战,所以才有了封国,至于许文叔是谁的后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说许文叔是姜太公的儿子,另一说许文叔是四岳伯夷之后,即太岳之后,也就是说许国是太岳之后,或者干脆和姜姓齐国是亲戚。

无论如何,许文叔是因功封国,曾为一方诸侯,只是处于诸侯的最底层,许文叔在许建都,最开始的发展倒也是顺风顺水,毕竟地处中原,各方面的资源都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封地是少了点,但不妨碍许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只是这种状态最终还是在许庄公时期被打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开始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而诸侯们开始各自为自己的诸侯国着想。尤其是郑国的崛起让周天子的影响力下降的厉害。

说起来,郑国原先的封地是在京畿之内,并没有独立的自己的封地,为了从周王室中脱离出来,郑国经过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拼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继续兼并小的诸侯国的土地,而与郑国为邻的许国就成了郑国眼中的一块肥肉。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联合鲁隐公齐僖公攻打许国,理由是许国不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品,三国联军只三天就占领了许国,而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当时齐僖公要将许国送给鲁隐公,但是鲁隐公并没有接受,于是许国的命运交给了郑庄公,郑庄公一看也不好直接将许国土地占为己有。只是将许国的土地控制起来,并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都以东的城邑。

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陷入内乱,许叔趁机在公元前697年复国,许叔即后来的许穆公。许穆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说到他的夫人,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的,即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诗经》中的《载驰》就是许穆夫人所作,当时北戎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差点灭国,身为卫国人的许穆夫人请求许穆公出兵救卫,但是许穆公认为许国尚且自顾不暇,没有余力管卫国的事情,许穆夫人只好自己赶回了卫国,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复国。

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学习,说远了,接着说许国。许国复国之后处境依旧不妙,虽然郑国没落了,在晋楚争霸中变成了一棵墙头草,朝晋暮楚。但郑国依旧将许国视为一块肥肉,时不时兵临城下,夺点土地。

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国只能在艰难中求生存,为了不被郑国所灭,许穆公和许僖公数次参加齐桓公召开的盟会,成为齐桓公称霸的支持者。而许国也在这样的局势中得以继续生存。

但在许僖公时期,许国还是被楚成王两次打败,而许僖公“肉袒谢罪”了两次,自此许国成为楚国的小弟。因为处于郑国和楚国之间,因此经常两边挨打,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公元前六世纪,许国曾数次迁都,大部分时候的迁都是为了躲避郑国的进攻,有时候又是因为楚国的要求,总之,许国人就是这么一次次迁徙,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自身不强大,再怎么迁都也解决不了问题,公元前504年,许国再次被郑国所灭。再之后,楚国曾为许国复国,但不过才过了二十来年,楚国又将许国灭了。许国到了这个时候似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神奇的是,后来许国竟还有几个国君。

许国似乎又复国了一次,当然,许国经过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迁徙以及一次次的复国,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本就是小国的许国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最后一段时间的许国已经算不是一个诸侯国了。到了公元前375年,楚国再次灭许,这一次,许国是彻底消失了。

许国虽然在诸侯国中地位最低,但好歹也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它的前半生还算是比较平静,在西周时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当历史走进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迎来了它的后半生,这个时候它的命运是多舛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却最终还是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

标签: 许国

更多文章

  • 华督为什么要杀宋殇公 华督之乱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督

    今天的古代人物介绍,准备和大家讲讲春秋时期宋国宰相华督的故事。华督是宋国宗室,宋戴公孙子,但他却被认为是一名奸臣,因为华督为官期间做出了弑君之事,史称华督之乱。而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华督抢占了孔父嘉的妻子,后来担心宋殇公会怪罪于他,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带人将宋殇公弑杀。这件事对宋国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后

  • 中国古代火锅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火锅,历史

    这已经到了冬天了,所以这个时候最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嘿嘿,吃货们肯定就是想到了火锅了,大家也知道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所以这个火锅的历史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最近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这个汉朝人能否吃到火锅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然后一起来看看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吧!汉朝人

  • 辽朝40年皇位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辽朝

    近日,古装电视剧《燕云台》热播让许多观众对辽国和契丹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夜读史书就借这个话题与大家聊聊辽国皇位之争始末。公元926年,辽国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一场持续了40多年的皇位之争就此拉开序幕。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共育有三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

  • 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怎么从权臣手里夺回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周武帝

    历史上不乏一些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受人摆布,甚至有些人还被大臣们结果了性命,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皇帝虽是傀儡身,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扭转局势,宇文邕就是如此,执政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权臣操纵,却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公元543年,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才智,父亲宇

  • 元朝乃颜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乃颜之乱

    1287年,乃颜突然起兵发动叛乱,忽必烈得知后决定亲征乃颜,率领蒙古和汉族两路大军迎战。据记载,忽必烈只带了2万人,而乃颜有6万士兵,是忽必烈三倍之多。不过最后乃颜并没有成功,而是败给了忽必烈,而且是惨被,他也被缉拿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乃颜为什么要叛变,实际上跟忽必烈决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关,乃颜感到自己

  • 中国古代本土宗教道教的兴衰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道教

    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而每个人信仰也是不同的。道教,又称黄老之学或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道教在西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就以民间信仰广泛流传,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期的天神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道家。在中国古代,道教还是有一定的鼎盛时期的;那时候的当政者认

  • 尉迟迥之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尉迟迥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背景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

  • 北魏后期六镇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后,六镇的鲜卑贵族和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最后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六镇这个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六镇原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沃野镇、懐荒镇六个边镇,后来

  • 西周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周

    提起西周的灭亡,我们不得不想到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最终使得诸侯在都城被犬戎攻击时而见死不救,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把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结于女人的身上,未免太显得的无能与对事实的歪曲。而已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另有原因的。在新出土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有这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烽火戏诸侯所导致的

  • 怯薛军什么意思 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怯薛军

    成吉思汗曾亲自组建过一支禁卫军,叫怯薛。有网友不理解怯薛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其实怯薛是一个蒙古语,翻译成汉文后是指宿卫,也就是轮流值宿的守卫兵。怯薛最早起源于草原部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朝廷当中的官僚集团,也是元朝的核心阶层。怯薛和侍卫亲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下面就来讲讲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