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理国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常备军有两万多人

大理国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常备军有两万多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4/2/4 0:28:06

南诏军队分为备军乡兵夷卒三种类型,常备军数量不大,是南诏武装力量的核心。乡兵则是一种亦兵亦农的武装力量,以村邑为单位,按军事编制起来,平时从事农耕,农隙进行训练,战时负担兵役。夷卒是指从被征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征调而来的士兵。一般认为,南诏常备军的数量在三万左右,而乡兵与夷卒则可调动一、二十万。南诏最高军事长官一般称为“军将”、“大军将”、“诏亲大军将”常为各级政官领有。乡兵系统则各据邑落远近分为四军,“以旗悟色别其东南西北,每面置一将,或管千人,或五百人,四军又置一军将统之。南诏军队的训练,军法相当严格,行军出征则自带兵粮而允许劫掠。每遇征战,南诏例派监军,记录军功过失以定赏罚,“诸在职之人皆以战功的褒贬黝险”。总之,尽管在许多问题上史学界还不能取得共识,但南诏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严密的军事制度则是无可非议的。

'

关于大理国的军事制度,由于献与考古材料两难稽征,至今仍是研究空白,即使个别论著以此作为题目,而事实上却并没有将大理国的军事状况了然文中。

《三十七部会盟碑》署职中有“三军都统长”、“都监三军”二职。此二“三军”,方国瑜先生认为是师旅总名,其证据就是《南诏德化碑》中“三军齐备”即称全军,“不必其数为三也'。事实上,《三十七部会盟碑》中提到的“三军”作为署职的限定恰恰是一种实指而非虚指,这与《南诏德化碑》中形容军队斗志的“三军齐备”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三军”又该作解释呢我们认为,《三十七部会盟碑》作为某一军事行动后的盟誓碑文,其“三军”应该是指参与此一军事行动的军队的三种类型。参照南诏军队的三种形式并考虑到此事发生在大理国前期,碑署中的所谓“三军”应该就是常备军乡兵与夷卒三种军队形式的统称。关于此一推论,《三十七部会盟碑》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本证。从碑中可以看到,参与此次征讨滇东的军队来源很杂。军队的精锐是布燮段子玩、段彦贞所率的常备军,数量不应很大,而主力则是敞宇、敞览所率的乡兵。前面说过,敞宇、敞览是大理国前期中府将副,参阅南诏的情形,其所率之兵例为乡兵。又,假定“理摸随道”就是理谋统道,也为郡府之称,其所率之兵当然也是乡兵。而且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征调的乡兵主要应是剑川节度所辖。“随栖”作为军府管记,印证了我们以上关于乡兵的推断。此外,碑文中又有“合集册七部、烤伽诺十二将弄略等”称,这些部将所率之兵当然就是夷卒了。

《元史·地理志》“交水,下,治易随龙城。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护军逐其子孙为私邑。“此处所谓“护军',很可能是一种领兵的军职而不是名字,高氏以此领兵逐走磨弥土酋并世居共地,说明其所领之兵为常备军而不是临时征调的乡兵大理国灭亡以后,段兴智与其季父信直福入勤,“宪宗大喜,赐兴智名摩诃罗磋,命悉主诸蛮白翼等部,以信宜福领其军。”信直福所领之军即所谓的“霎英军”,《元史·兵志》“云南之寸白军即翼焚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大理国亡后而霎焚军尤能单独存在,这当然不可能是临时征调的乡兵,故虽在元时被降格为乡兵而在大理国时期应是常备军

标签: 大理国

更多文章

  • 西周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1046-BC776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周

    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曾有“五服”、“五等”的说法。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

  • 西周的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1046-BC776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

    西周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制度,是因袭夏、商,经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几代建立起来的。《尚书·立政》载有不少周初官名,可以使我们了解西周如何设置官吏。近年来出土的大量周代铜器铭文中记载的周代职官,也可以与文献记载相补充。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在西周的

  •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天津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天津条约》是中国分别与英、美、俄、法四国在天津签订的条约的合称,那么,《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天津条约》图片《天津条约》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英通商章程》。《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

  • 《黄埔条约》主要内容 黄埔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签订时间《黄埔条约》是清朝与大国在中国广州的黄埔所签订的不平等本条约,那么《黄埔条约》是在什么时候签订的呢?《黄埔条约》签订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黄埔条约》图片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法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并不是非常大。相较于美国和英国与中国进行的贸易更是少的可怜。但是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后,由于

  • 东晋王敦之乱影响是什么 王敦之乱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敦

    王敦之乱影响王敦之乱是东晋时期影响巨大的一次反叛动乱,当时王敦王导等人身为开国功臣有着非常大的功劳,在刚刚建立政权期间,司马睿的威望还不及王敦王导等人,开始的时候非常需要王敦等人的帮助,可是随着政权的日渐稳定,司马睿对于王敦产生了忌惮的心理,并且对于他的很多行为都十分恼怒,于是他开始处处压制王敦,反

  • 宋金战争过程 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金战争

    宋金战争过程宋金战争刚开始金人开始突然发动进攻,一直侵蚀宋朝的领土,而宋朝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直到派出大将岳飞接连收复了几座城池局面才有所改变,但后来因为统治者个人原因贻误战机,后来两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宋朝再也无力抵抗敌人,直到金人把宋朝赶到江南地区这场战争才停止。宋金战争宋国大将韩世忠雕像宋

  • 金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1115-AD1234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金朝

    金代初期官属的建立,大约是与女真部的产生同时出现的。《金史·百官志一》说:“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这种官属同后来官制有极大的区别。这些官属的名称,据《金史·百官志》所载:“其长官,皆称曰勃极烈,故太祖以都勃极

  • 金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1115-AD1234 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朝

    ①。世宗时新定的官制,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官。平章政事乃熙宗时设,海陵时废置,世宗时再增设二人。宰相的增员是为了便于更多官吏参预政事。章宗时,官僚机构更进一步完备。《金史·百官志一》载: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定考课法,准唐令,作四善,十七最之

  • 辽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916-AD1125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辽朝

    《辽史·百官志一》对辽代官制有这样一段叙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公元921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辽代初年的官制与太宗以后的官制是不同的。因此,对辽代的官制必须

  • 辽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916-AD1125 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朝

    其中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由太子、亲王总领军政。大元帅府,设大元帅、副元帅,由大臣总军马之政。都元帅府,设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府事诸官,由大将总领军马之事。东、西都省,分设东、西都省太师,掌军马之政。大将军府,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小将军。各统领所治军伍之政令。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