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桓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夏桓宗李安全为什么要篡权夺位 ?

西夏桓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夏桓宗李安全为什么要篡权夺位 ?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4/1/21 10:49:42

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李仁孝卒,终年70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陵名“寿陵”。李仁孝在位54年,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死后,皇位由他的长子李纯佑继承,这就是西夏历史上的夏桓宗。

李纯佑继位时年17岁,在位共14年,实际执政12年,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末继位,天庆十三年(1206年)年初被废黜,这两年不计,此时正是西夏的多事之秋。外部,蒙古汗国正在兴起,并对西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内部,西夏的国力从仁宗统治的后期就已开始减弱,原因是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党项羌族贵族开始贪图安逸,日渐腐朽。

到桓宗继位时,党项羌族的贵族们的争权夺利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灭亡的阴影正在袭卷西夏。面对如此的国情,夏桓宗基本上承袭了夏仁宗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西夏国内的佛教活动十分兴盛,夏桓宗的母亲罗太后便是一个笃信佛教、热衷于佛事的宗教信徒。

这一时期西夏佛教的发展和兴盛主要表现在佛事活动规模宏大、缮写西夏文大藏经及纂辑汉文佛教典籍三个方面。尤其是用西夏文字翻译大藏经的创举,在同一时期的辽、金政权中是没有的。这些活动丰富了西夏的汉文大藏经的内容。

西夏桓宗与金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政治上,双方互相频繁地派出使节;经济上,恢复了榷场贸易;文化上,两国的名人雅士相互交流,他们在出使的过程中,相互把本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对方的国家。西夏桓宗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西夏自仁宗以来的稳定繁荣,但这一切都已不能扭转西夏国由盛而衰的趋势。

清代史学家吴广成在评价夏桓宗时说:“纯佑仁慈恭俭。在位十四年,四郊鲜兵革之患,国中无水旱之。盖西夏小邦,但能循旧章,安无事,已称善守矣。即其宫闱间,未闻失德。乃以宗孽擅权,失爱母氏,位遭幽夺,身死废所,哀哉!”作为个人而言,夏桓宗的仁慈是值得颂扬的美德,但从政治斗争和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言,他的这种软弱却导致了皇位的丢失。

李安全是崇宗李乾顺孙子,越王李仁友的儿子。李仁友是仁宗李仁孝的族弟。仁宗灭任得敬的时候,李仁友抓获了任得聪、任得仁等,使得任得敬孤掌难鸣,最后被诛杀,李仁友也因此得到夏仁宗的奖赏,被封为越王。

李安全天性暴戾,心术险恶,李仁友死后,李安全曾上表要求承袭父爵,桓宗没有答应,反而降他为镇夷郡王,李安全的心中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了阴谋篡权,李安全一方面诱惑朝中大臣为其所用,另一方面运用占卜之术为他的篡权行为大造舆论。

天庆十一年(1204年)八月,“夏州豕生麟,麟一身二首,州民以献。安全使人占之,云‘一国两主兆也。安全喜,遂蓄篡谋”。李安全借生物界出现异常和占卜之术阴谋篡权,目的是要国人信服他代替李纯佑是顺应天意的。同时,李安全在军事上也做了准备工作。

李安全所居的镇夷郡原为西夏的甘州,1037年,西夏升甘州为镇夷郡。甘州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控居延,绵延数千里,通西域,扼羌翟,水草肥美,畜牲孳息,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生存环境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

李安全利用甘州的丰饶资源,秣马厉兵,培育羽翼。李安全凭借经济、军事上的实力和与宫中罗太后勾结的优势,最终成就了他的政治野心。天庆十三年(1206年),窥伺皇位已久的镇夷郡王李安全与夏桓宗母亲罗氏皇太后合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夏桓宗李纯佑,自立为帝,为“襄宗”,改元“应天”。当年的三月,李纯佑突然暴死于废所,年仅30岁。其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帝”,陵名“庄陵”。

襄宗李安全在位6年,这期间,由于金朝对于李安全篡位的逆行十分不满,再加上蒙古对西夏的入侵,金拒绝援助,使得夏、金两国的关系由原来的联盟走向了破裂。西夏因此对外开始执行“附蒙侵金”的策略,对金用兵,造成两败俱伤,使蒙古坐收渔翁之利。

蒙古并未因西夏的依附而放弃对西夏的侵扰,这期间,蒙古两度征伐西夏,中兴府被围,这些都加速了西夏的衰败和灭亡的步伐。

标签: 夏桓宗

更多文章

  •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蒙古为何首要攻击目标是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夏

    12世纪,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部逐渐从一个小部落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正当蒙古人兴起之际,驻在蒙古高原上从事游牧和狩猎的其他各部落的势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部落,有的与蒙古部落的人有相近的语言、相近的习俗,有的则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有的已产生了国家政权机构,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总之,

  • 党项族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党项族

    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

  • 党项族是如何发展的 党项族是怎么样崛起的 ?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党项族

    党项,又称党项羌,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羌族的一支。原居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公元7世纪中叶,党项向西北迁徙,各部分散居于广大的西北地区。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党项拓跋氏夏州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到北宋建立后,逐步脱离宋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夏。公元7世纪初,党项仍处在氏族社会

  • 西夏历史简介 西夏是如何建国 西夏如何灭亡的 西夏文化核心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夏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份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

  • 西夏推行汉族文化的原因 西夏汉化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夏

    李谅祚是个崇尚汉礼的人,他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核心内容是改蕃礼为汉礼。李元昊在建国时,大力提倡党项羌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的是体现出民族独立性,与中原王朝抗衡。实际上,在西夏境内存在着大量的汉民族,在西夏的国家各机构中也存在大量的汉族官员。西夏统治区域内的凉州、甘州、兴

  • 羌族党项人是从哪里来的 党项羌人有什么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党项

    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

  • 蒙古是如何灭亡西夏 西夏灭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夏

    夏仁宗去世后,西夏也开始步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内乱不断,外患频频,国力衰弱,在强大的蒙古兵团的不断打击下,西夏终于灭亡了。夏仁宗于乾祐二十四年(1193)去世,长子纯祐即位,是为桓宗。桓宗即位后,大体遵循仁宗时期的大政方针,继续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桓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天庆十三年(1206),铁木真带

  • 西夏外戚没藏氏专权结局如何 夏毅宗是如何平定没藏家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毅宗

    西夏王朝的建立,后族野利氏起了重要的作用。野利氏是西夏的名门望族之一,与当时的细封氏、房当氏、往利氏、米擒氏、费听氏、拓跋氏等都是党项族按姓氏划分的部落。野利家族中很多位尊权重的长者都是元昊的主要支持者,把持着西夏宫廷和军队的大权。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大臣野利任荣病死,景宗元昊悲痛欲绝,痛

  • 唐太宗没能拿下的高句丽却被唐高宗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高句丽,唐高宗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在他的带领下唐朝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强盛期。不过唐太宗在位期间有一件事一直没能达成,反而是被他的儿子唐高宗做到了,那就是唐高宗在668年灭了高句丽。高句丽在当时位于东北和朝鲜半岛之间,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一直很难将其消灭。可能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唐太宗率军能力是远在唐高宗之上的,为何反而

  • 春秋时期称王的诸侯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侯国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年间,楚武王熊通建议周天子提升楚君的封号,却被拒绝。此后熊通大怒,自封王号“楚武王”,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周室也无可奈何。等楚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以后,其他诸侯国也跟着蠢蠢欲动,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机称王。整个春秋时期,不是只有楚国国君称王,还有几个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