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对匈奴的态度是怎样的?

秦始皇对匈奴的态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2/17 15:01:24

其实秦始皇为了打击北方匈奴制定了很多策略,修建长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抵抗匈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就马上制定了北讨匈奴的战略方案,只不过秦始皇是把和越族的战役放在了前面。所以在3年后,秦始皇率先发动了征服越族的战役,直接派出了50万大军。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才第一次针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战役,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

秦始皇在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废除分封,改行郡县,北抗匈奴,南征百越......种种功绩,对于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无不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他被后世人冠以“千古一帝”的美誉,倒也实至名归。

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39岁统一六国。

试想当年,始皇帝一统六国,在咸阳宫的高楼之上凭栏远望,目所能及之处,皆为王土,目所不能及之处,也为王土。他欣赏着自己统治着的土地,心中豪气万丈,心想:那三皇五帝的功绩不过如此,我嬴政的功绩早已超过他们,他们能称“皇”称“帝”,那我就该称“皇帝”。

而“皇帝”这个称号,也被后来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沿用。秦一统六国之后,虽然,领土和国力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但是,北部匈奴这一边患仍然存在。北边的匈奴就好比是始皇帝皇椅上的一根钉子,若任由它的存在,始皇帝就要时时提防,稍有疏忽便会受其害。

所以,想要摆脱它,只有将它除掉。

公元前220年,始皇帝下令修建了9条驰道,这9条驰道均以咸阳城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意在加强对全国各处的军事补给和调动,也有方便交通和秦始皇出巡之说,而此时,正是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

秦始皇为征百越修灵渠,为征匈奴修直道。公元前214年,始皇帝派遣蒙恬、杨翁子率军北征匈奴。蒙恬率领主力军队北出长城,进攻匈奴东面,而杨翁子率领谝师从肖关出长城,进攻匈奴西面。在两只精锐秦军的夹击之下,匈奴并没有多少抵抗之力,溃败而逃。

为了防止匈奴再次进犯,始皇帝沿黄河设置44座县,迁移了一些民众到此,在这里开垦种田,派遣大量的军队在此驻守。虽然,第一次出击匈奴大胜而归,但是,匈奴之患并未解除,始皇帝岂会就此罢休,次年秋,秦始皇在此派遣蒙恬北抗匈奴。

此次出击,匈奴也没能抵挡的住曾横扫六国的大秦帝国的军队,被迫向北迁徙。匈奴虽然被赶走了,但是,只是暂时的,由过往的历史来看,匈奴终有一天会死灰复燃。为了防止匈奴再次进犯,始皇帝遣蒙恬征十万民夫修筑长城。

这次浩大的工程,是在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个万里长城对防止北部匈奴的进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称其:“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桑弘羊也过有这样的论述: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此次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秦始皇虽然功绩卓著,有自比三皇五帝之雄心,有统一天下之伟业,但是和其他人一样,他逃脱不了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大,始皇帝身体衰老日益明显,虽然,天下大权尽归他一人之手,但是,对于终将到来的那一天,始皇帝内心也许充满了恐惧和担忧,这也是他后来热衷与寻仙炼丹的原因所在。人们总是会选择性的逃避自己最害怕的事情,秦始皇也是一样,他害怕死亡。

所以,他对此总是逃避,没有理性的去看待这件事情,炼丹寻仙是他最后的挣扎。那么,秦始皇对于继承人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过于儿戏了。仅是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触怒自己,就将一国储君派往边陲之地,他的人身安全尚且不说,储君的地位在他心中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秦始皇的突然死亡,让他未能召回公子扶苏,在权臣赵高的操纵之下,胡亥登基帝位,这惹的无数人扼腕叹息,大秦帝国光辉仿佛一下变得暗淡了起来。所以,有人提出一个设想:要是秦始皇能多活10年,大秦帝国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匈奴是不是早400年就被赶到欧洲?

影响一个历史事件的因素有许多,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多重因素公共作用下的结果。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经过两次北击匈奴,匈奴早已元气大伤。所以,匈奴短时间内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侵扰如日中的大秦帝国,并且,在万里长城的守卫之下,匈奴进犯更是难上加难。

而每一次进击匈奴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要是匈奴不主动进击,或是对秦国构不成威胁,相信秦始皇不会做这样敌我共损的事情。再加上,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经过连年的战争,秦国极其需要稳定下来休养生息,秦始皇不可能不会意识的这一点。

所以,设定时间仅为十年的话,秦始皇在位更多的是发展内治、强大国力,可能不会去管北部的匈奴,也自然不会把匈奴赶到欧洲。

最后,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十五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是,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人物事迹有哪些?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你了解多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人物事迹有哪些?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你了解多少呢?本文来说说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

  • 一带一路简介 一带一路的路线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一带一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多少年了?一带一路有哪些历史意义?本文来说说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简介“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

  • 匈奴民族的由来和习性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匈奴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他们披髮左衽,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融合。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有些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亲自率领3

  • 明朝是怎样削弱朝鲜的战略攻击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1231年至1273年,蒙元前后九次征伐高丽。到了忽必烈时代,高丽国王王?向元朝投降,高丽王国从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蒙古进军高丽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0版《中国历史地图》)前往中国为质的高丽王子王倎使出浑身解数成为了忽必烈的宠臣,后来更是被忽必烈立为高丽国王。1274年,忽必烈又将女儿下嫁给高丽

  • 宋朝刑不上大夫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

    宋朝建立后,尤其是赵匡胤死后,北汉灭亡,这个时候也算是实现了统一。随着统一的来临,保持国内平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宋朝建立之初,就实行了文人治国这一原则。这条治国策略的实施,在那个时候,有它必须执行的原因,但是随着王朝发展,文人越来越大,全国上下热衷于文治,这是好事,但同时也是弊病,因为在选择文

  • 金朝面对蒙古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朝

    1234年正月,金国末代皇帝完颜守绪、完颜承麟死守蔡州城,在宋军、蒙古军的围攻下力尽身亡,国祚120年的大金国就此亡于宋军、蒙古军之手。金国不自量力,妄想从南宋身上弥补损失,终于落了个四面受敌,国家覆亡的下场。但假使南宋不同意与蒙古人夹击金国,那么历史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13世纪的蒙古军队是东亚首屈

  • 建炎南渡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是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1127年1279年)建立。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绍兴元年(1131年

  •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时

  •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要分封众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势力逐渐壮大,自立“西楚霸王”后,他却把大部分地盘封给别人而不是建立全国政权。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分在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的中原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次把自己分在原秦国老家,关中巴蜀一带。但是项羽只把自己分封在原春秋吴国和越国旧地,无

  • 井冈山会师经过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简介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