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春秋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38 更新时间:2024/2/21 21:31:05

(1)各诸侯国常备军的建立

周平东迁之后,周王室逐渐衰微,再也无力控制诸侯国,各诸侯国趁机建立自己的常备军,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军赋保障能力,随意决定自己军队的数额,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兵额限制再也不起作用了。以晋国为例,在108年间,由一军扩编为六军,力量比东周大多了。各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不再是周天子,而是本国的国君。各国常备军由中央直辖的国家军队、郡县地方部队和国君、卿、大夫的私属部队三部分组成,由各级奴隶主贵族统帅,武不分,将相合一。

春秋时期的兵种,除步兵、车兵、舟师外,还有新出现的骑兵。车兵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兵种,战争方式也以车战为主。至春秋后期,有的国家可动员战车4000乘至6000乘。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能够制造出适应战争需要的战车,而且当时的争霸战争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适合于战车驰骋。

舟船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运用于军事行动中,作为运输工具,运送军队过江河。到春秋时期,舟船开始用于作战,吴越、吴楚间进行的柏举之战和笠泽之战中都使用了舟船。

春秋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步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春秋后期,战场上开始出现步兵取代车兵的趋势。

(2)各国常备军的编制

春秋时期军队编制以战车为核心,车步合同编组,以乘为基本编制单位。春秋初期,每乘战斗人员50人,春秋中后期每乘增至75人。各国编制大体相同,只有楚国每乘是100人。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军”的编制。“军”字原作“冂下車”字,《说文》解释为军队临时驻扎之意,字的外框表示土垒,阙口表示营门,中间表示停放的战车,后来泛指军队,春秋时期成为军队中的最高编制单位。各国的常备军多数编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极少数编为二军、四军或六军。编为二军的国家,上军地位高;编为三军的国家,中军地位高。唯楚国尚左,所以它的左军地位最高。军下设旅、卒、两、伍等编制。卒、两、伍是步兵编制单位,旅是车兵编制单位。伍是各国最基本的军队编制单位,由五人组成,其中一人为伍长。两是步兵的独立作战单位,由五个伍组成,长官为两司马。一两内辖有三名车兵。卒是步兵最高一级建制,辖四两,由卒长率领。旅长称为“乡良人”或“旅帅”。一军之长称为“军将”或“帅”。中军将居各军之首,称“元帅”。

(3)各国的兵役制度

春秋时期的兵役制度前后变化很大。西周那种严格按社会等级服兵役的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各国在实行民军制的同时,开始实行世兵制。如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把“国人”中适合服兵役的单独划分为一个阶层,与从事工商的人分开居住,不准迁徙,专服兵役,且世代相传。其他国家为扩大兵源,也纷纷进行军制改革,把服兵役的范围从“国人”扩大到由庶人转化而来的农民阶级。晋国“作州兵”,鲁国“作丘甲”,郑国“作丘赋”等,都是为了扩大兵员和军赋来源这个目的。经过这些改革,农民成为各国兵员的主要来源。

标签: 春秋兵制制度历史介绍诸侯国常备军建立周平

更多文章

  • 西周考试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

    我国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大概夏、商时期有学校。到西周时代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男孩在“昧辰”(童年)进入小学。《大戴礼·保傅》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所谓“

  • 秦朝考试制度历史介绍 秦朝“吏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秦代做了很多巩固统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事情,如确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行同伦等等,还实行“吏师”制度。所谓“吏师”制度,如《韩

  • 清朝西山健锐营的主要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山健锐营

    健锐营,也称“健锐云梯营”。《前记》中称“健锐营”,而《得句》中称“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后记》中“命之曰健锐云梯营”。健锐营是满清军制中的一支特战部队,另外也是清廷在北京西山东麓驻兵建立的一支独特

  • 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许国

    分封是统治术的一种,是古代统治者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分封一可以奖赏为自己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笼络人心;二能够赏赐自己的直系亲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分封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替统治者镇守四方,对周围敌对势力形成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能抵御外来

  • 十常侍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是对一段历史的描述,包括这些太监狐假虎威,祸乱朝纲的整个过程。他们安插亲朋好友在全国各地为官,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势力与地位,但是他们本身缺陷,缺乏治理国家的实力与能力。这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激起民愤,这是就人民而言的十常侍之乱背景。在朝廷之中,太监们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工作优势,在皇上与皇

  • 晋朝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

    尚书省晋朝官制源自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但尚书省的组织比东汉更为严密。有以太傅“录尚书事”大权独揽,称为“录公”。另设“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首官,秩千石。《晋书·职官志》云:“始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

  • 中国古代開元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開元之治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開元(713一741年)年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局面的艷稱。這是唐朝極盛的時期。唐朝自武則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統治期間(705712年)政局極不穩定。武氏諸王、中宗的韋皇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武後女兒太平公主都參預政權,朝廷大臣也分為幾派,相互排擠,因此

  • 中国古代藩鎮割據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是唐朝中葉以後,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衛,鎮指軍鎮。封建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這是封建統治者爭權奪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玄宗在位(712756年)時期,為了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力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禄山

    可以说内乱让叛军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最后败给了大唐,但即便最终史朝义兵败自杀,这场叛乱也没有真正落下帷幕,而仅仅是不再起兵反唐了。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下来。当时投降的将领全部被大唐许以原职,这既是仆固怀恩为大唐挖的陷阱,也是大唐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安史之乱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大唐帝国的盛世繁华轰然倒塌

  • 汉朝时期南越国的外交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越国

    南越国的对外交往是什么样的呢?汉朝在南越国的历史中,它与汉朝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南越首次对汉臣服:汉高祖十一年到汉高后五年。汉高祖十一年,陆贾使越,赵佗受封,建立了对汉的臣属关系。汉高后五年,吕后禁南越关市、别异蛮夷,于是赵佗反汉,汉越关系中断。二、南越称帝、抗衡汉廷时期:汉高后五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