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旧中国上海的公共租界是怎么来的

旧中国上海的公共租界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16 更新时间:2024/2/11 21:37:25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设立

1843年11月,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上海成为外商开放的通商口岸。12月,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划定了外滩英国租界的南北界限。1844年,已经有英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租借了一批土地。1845年,中英会订《上海土地章程》。1846年,英租界的西界也被确定(今河南路)。

1848年11月27日,英租界的西界推进到今西藏路。同年,上海地方官允许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的要求,在虹口开辟美国租界。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从此中国政府失去对租界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上海英法租界联合组建独立的市政机构“上海工部局”,建立警察武装,正式形成第一个后来真正意义上的租界国中之国。

合并

1862年,法租界退出联合,自设公董局。1863年9月,英国和美国在上海的租界正式合并,统一由工部局(ShanghaiMunicipalCouncil)管理。

1899年5月,上海公共租界大规模扩展,面积扩展到33503亩(22平方千米),东面扩展至周家嘴(今平凉路军工路转角处);北面的边界到达上海、宝山2县的交界处;西面一直扩展到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4个区。

继续繁荣

在五卅运动之后,大规模越界筑路基本停止。上海公共租界继续向外扩张的态势趋于稳定下来。在蒋介石主政的南京十年的黄金时代,上海公共租界的繁荣达到顶峰。

孤岛时期

1937年8月13日-11月10日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位于区内的中国机构照运行。这些地区又挤进了40万中国难民。

结束租借

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审时度势,废除了历史上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战时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改订了新的条约,放弃了治外法权和在华的一切租界,至此从法理上存在了百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宣告结束。

1943年8月,日本占领下的伪政权曾象征性地从日本方面“接收”上海租界。

收回以后

公共租界收回以后,仍是上海最繁盛的中心区。

一行政后的上海市政府就设在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55年迁往外滩原汇丰银行大楼。位于由当年的上海跑马厅改建而成的人民广场。实际上始终没有离开原公共租界的范围。

标签: 公共租界

更多文章

  • 光绪帝戊戌变法《定国是诏》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戊戌变法

    《定国是诏》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是皇帝诏书。“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内容根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已日,即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原文如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数

  • 宋朝的监察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下设三院,《宋史·职官志四》说:“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除正员,只作为加官,授予其他官员

  • 陈朝陈武帝陈霸先: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姓氏定为国号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陈霸先

    陈霸先:敢用姓氏做国号,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元朝末年,陈友谅杀死“天完”领袖徐寿辉,打算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新朝到底叫什么名字,陈友谅绞尽脑汁想了两个霸气的国号,第一个是“陈”,第二个是“汉”。其实,这两个国号

  • 清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赋税制度

    赋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作为国家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税收制度是否合理也关乎着国家是否能够稳定发展。古代因赋税过重导致的暴动比比皆是,可见合理的赋税制度是多么的重要。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赋税是如何制定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田赋清初赋税制度沿

  • 古代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分封

    中国最早的分封制,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黄时期,《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黄帝于涿鹿之野擒杀强大的蚩尤后,“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为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

  • 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行省制度

    元代各地的租税征收,主要采取路府总领,"府科于州,州科于县,县科于民",逐级科级的方式。但是,在"腹里"以外的行省辖区内,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又需要受行省的综领和监督。首先,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对辖区盐、酒、金银、市舶等

  • 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行省

    洪绂说,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其目的乃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钱穆说,元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ldq

  • 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

  • 元朝行省制的双重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

  • 明朝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中央与地方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都、布、按三司